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9-14陆婷婷张会君

全科护理 2023年25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条目维度

陆婷婷,陈 萍,张会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健康[1]。年龄越高,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相关调查结果显示,65~75岁、>75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56.0%、59.8%,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有2.49亿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占总人口的17.9%[2-3]。

相关研究发现,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改善其血压控制效果[4]。而加强个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可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5]。自我调节能力是指病人调整和应对疾病带来的身体、心理、情感、认知等挑战时他们对认知、情绪和行为过程的控制能力[6]。作为一种有限的资源,当病人的自我调节能力耗尽时会使病人产生疲劳[7]。自我调节疲劳指个体在自我活动的过程中,自我控制资源消耗超过自身调节能力而出现的自我控制能力或意愿降低,进而产生认知、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现象[8]。过往研究表明,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存在自我调节疲劳水平较高的现象[9-10]。但尚未有研究报道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为了减轻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提高疾病管理质量及改善晚年生活状况,本研究探索了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的关键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2年11月—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凌河区、古塔区41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多因素分析要求样本量是变量数的5~10倍[11],本研究共纳入19个变量,样本量为95~190例,考虑20%的流失率,样本量应为114~228例。为了使样本量更具代表性,本研究最终纳入416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2];3)意识清醒,能够正常沟通交流;4)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血管、脑、肝脏、肾脏功能不全等疾病;2)患有心理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态等9项内容。

1.2.2 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

该量表由Nes等[13]编制,由王利刚等[14]成功引入国内。中文版的量表包括3个维度16个条目。其中条目1~条目3、条目5、条目11、条目13为认知控制维度,条目7、条目9、条目12、条目14、条目15为情绪控制维度,条目4、条目6、条目8、条目10、条目16为行为控制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计1~5分,条目1、条目2、条目5、条目9、条目14为反向计分题,总分为16~8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越高。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重测信度为0.73。

1.2.3 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

该问卷由Broadbent等[15]编制,梅雅琪等[16]将其引入我国,并在女性乳腺癌病人中验证了中文版量表的信效度。该问卷主要包括疾病认知(条目1~条目5)、情绪(条目6、条目8)、疾病了解(条目7)3个维度9个条目,条目9为开放性问题,不参与计分,条目1~条目8采用0~10分计分,条目3、条目4、条目7为反向计分题。量表总分为0~8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感知疾病的负性情绪越严重。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7。

1.2.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

该量表由Schwarzer等[17]编制,王才康等[18]进行汉化。该单维度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由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计1~4分,量表的总分为10~40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

1.2.5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该问卷由Feifel等[19]编制,沈晓红等[20]翻译成中文。该问卷包括面对(8个条目)、回避(7个条目)、屈服(5个条目)3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部分条目反向计分,面对维度的总分为8~32分,回避维度的总分为7~28分,屈服维度的总分为5~20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越倾向于这种应对方式。面对、回避、屈服3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9,0.60,0.76。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告知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正式填写问卷之前,研究人员向符合纳入标准的参与者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征得其同意后进行一对一问答,研究人员根据回答结果当场填写问卷并回收,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发放420份问卷,有效回收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9.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高血压病人各量表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高血压病人各量表得分情况 单位:分

2.2 不同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得分比较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患高血压年限、合并症数量及有无慢性疼痛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416)

2.3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与疾病感知呈正相关(r=0.684,P<0.001),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634,P<0.001),与面对呈负相关(r=-0.494,P<0.001),与回避呈正相关(r=0.490,P<0.001),与屈服呈正相关(r=0.618,P<0.001)。

2.4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赋值(见表3)并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疾病感知、自我效能、屈服、面对、受教育程度、合并症数量、回避、有无慢性疼痛是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的关键因素(P<0.05),解释了总变异的74.0%(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55.36±14.91)分,处于较高水平,与徐时仙等[9,21]对老年脑卒中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与高血压疾病的持久性、迁延性、反复性以及终身用药性有关。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并发症多、控制率低、预后差的现象[22]。除了生理上的困扰,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医疗费用的支出[23]、并发症的威胁、较低的家庭关怀度也会进一步对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影响。长此以往,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疾病带来负面影响的能力会下降,造成病人产生自我调节疲劳。本研究中,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认知控制维度得分率最高,这表明病人在认知方面消耗的心理资源较多。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注重疾病知识的普及,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改善病人对疾病的不良情绪,提高病人自身对于疾病的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3.2 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分析

3.2.1 受教育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低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越重,与Gao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不能很好地获取以及理解疾病相关知识,主动寻求疾病知识的能动性较低[25],在面对疾病时可能表现出较低的承受能力,需要消耗更多的心理资源去面对压力,因而就产生了自我调节疲劳的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采取不同的疾病知识传递方式,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尽量少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勤解释勤沟通,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对疾病的负担感,缓解自我调节疲劳。

3.2.2 合并症数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症数量越多的老年高血压病人其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越重,与张妍欣等[26]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的概率会上升[27],当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其他疾病且数量越多时,面临的生理不适也会随之增加,这时病人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我控制力去调节疾病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进而易于产生自我调节疲劳[6]。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合并症数量以及疾病相关特征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或是从疾病角度出发,减轻多种疾病带给病人的躯体不适及情感应激,进而提升病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

3.2.3 慢性疼痛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慢性疼痛的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较为严重。有学者提出,自我调节能力的缺陷是影响慢性疼痛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6]。对于慢性疼痛的病人来说,由于疼痛的无规律性、不可控性,需要病人时时刻刻对疼痛进行负面预期,长此以往会给病人的心理带来巨大压力[28]。因此,病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我控制资源去应对慢性疼痛带来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而更容易产生自我调节疲劳[28]。提示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时刻关注老年高血压病人有无慢性疼痛的情况,对存在慢性疼痛的病人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及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3.2.4 疾病感知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疾病感知与自我调节疲劳呈正相关。表明老年高血压病人感知疾病的负性情绪越重,其自我调节疲劳的水平就越重,与马倩倩等[29]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血压疾病的迁延性与高危害性有关,老年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定时服药来控制疾病发展,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从而使其疲劳感受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改变他们对疾病的固有观念及错误认知。

3.2.5 自我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与自我调节疲劳呈负相关,与周蕾等[30]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其自我调节的疲劳程度就越重。究其原因,可能是与较高的信念感能够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采取积极健康的行为有关。这也充分体现了个体信念感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减轻病人对心理资源的消耗程度,缓解病人的自我调节疲劳。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提升老年高血压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念感,肯定其自身能力,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6 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的保护因素,回避和屈服是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的危险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采取积极、正向的应对方式,发挥积极面对疾病对自我调节疲劳的保护作用,促进病人正视疾病带来的困扰,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病人陷入不必要的自我焦虑。

4 结论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病人存在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偏高的现象,应尽早进行干预。在构建干预方案时,护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受教育程度、合并症数量、慢性疼痛情况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依据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特征、自我信念及应对方式等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本研究仅对锦州市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及2个社区的老年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调研,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开展多中心、纵向调查研究来丰富和发展本研究的结果。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条目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最严象牙禁售令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