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09-13胡玲嘉吴翠干王建凤吴燕年王霞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江苏盐城224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腹部肺部常规

胡玲嘉,吴翠干,王建凤,吴燕年,王霞(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江苏 盐城 224000)

肺部感染是腹部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多发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机体康复,现已引起临床重视[1-2]。此外,腹部术后受到切口疼痛、体位改变、呼吸肌功能减弱等因素的影响,痰液长期滞留在肺部,更容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4]。因此,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强化呼吸系统管理,对于改善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专业、全面的康复训练、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肺部康复知识的认知度,促使其掌握相关康复技能,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康复训练,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5]。基于此,为探究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普外科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住院的11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展开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北院普外科2019年10月-2021年10月住院的112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每组56例),实验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62-80岁,平均(71.62±4.04)岁;手术类型:19例肝胆手术、31例胃肠手术、6例其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2例I级、44例II级;手术方式:21例开腹手术;35例腹腔镜手术。常规组:33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66-78岁,平均(72.52±4.11)岁;手术类型:20例肝胆手术、33例胃肠手术、3例其他;ASA分级:16例I级、40例II级;手术方式:26例开腹手术;30例腹腔镜手术。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批通过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周岁,不限性别。②近6个月无重大手术史。③ASA分级在I-II级。④无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⑤均满足麻醉、手术指征。⑥临床资料齐全、完整。⑦肾、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无异常。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低蛋白血症等疾病者。②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狂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疾病者。④中途由于病情变化从本研究退出者。⑤存在酒精依赖史、阿片类药物滥用史者。⑥同期参与其他研究者。⑦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疾病者。⑧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⑨残疾、瘫痪者。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士于患者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血气指标监测及切口观察,遵医嘱给予抗炎、镇痛等对症治疗,对切口换药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1)组建呼吸管理团队:团队由护士长、主刀医生、病区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职责是指导、监督小组工作,组内成员均有5年以上普外科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腹部术后护理知识及技巧,均受过专业培训,且培训后考核合格。(2)康复护理内容具体如下: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6h内由于患者麻醉还未完全消除,受到术中全身麻醉插管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咽喉部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充血现象,有大量的分泌物,容易引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果呕吐物反流或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因此,在术后6h内,护士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口腔分泌物。②体位指导:术后12h,护士可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卧位,促使胸腔扩大,膈肌下降,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在护士或家属的辅助下开展床上被动运动,增强肺通气换气功能。③有效咳嗽:术后大部分患者由于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不敢咳嗽,导致痰液长期潴留在肺部,增加肺部感染风险。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与技巧,例如在感觉咳嗽或者喷嚏来临前,应及时按压住腹部,避免由于腹内压过大而导致切口撕裂引发疼痛感。④自主排痰:护士在术后通过叩击患者背部、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方式,帮助患者自主排痰,遵医嘱给予30mg氨溴索、4000U糜蛋白酶、5mL地塞米露、1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通过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处理,降低肺部感染风险。⑤呼吸功能锻炼: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转体呼吸运动、体侧屈呼吸运动、含胸呼吸运动、缩唇呼吸锻炼以及腹式呼吸训练等,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延长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强度。⑥早期离床活动:术后12h,护士应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从床旁过渡到病房及楼道,每日3次,每次30min,走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打折、弯曲等,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剧烈疼痛等任何不适,应及时停止走动,并告知当值护士或医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两组护理5d后进行效果评价,指标包括:①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型号:BTL-08 Spiro;产地:英国)测量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②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总发生率。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达到抑郁状态SDS评分>53分[6]。④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达到焦虑状态SAS评分>50分[7]。⑤患者满意度:以普外科自制的百分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非常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组例数(56)×100.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选择SPSS26.0软件,计量资料(肺功能指标、SDS评分、SAS评分)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并发症总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用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组间对比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比较 实验组护理前FEV1、FVC、FEV1/FVC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护理后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例数FEV1(L)FVC(L)FEV1/FVC(%)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562.12±0.26 2.98±0.35a2.65±0.33 3.48±0.62a0.71±0.12 0.86±0.19a常规组562.15±0.22 2.45±0.29a2.70±0.32 2.98±0.46a0.72±0.10 0.77±0.14a t-0.6598.7260.8144.8470.4792.854 P-0.5120.0000.4170.0000.6330.005

2.2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9%)低于常规组(14.29%),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2.3 SDS评分、SAS评分比较 实验组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与常规组比较,P>0.05;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 <0.05。

组别例数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实验组5654.55±3.1631.26±4.85a51.22±6.8234.52±3.85a常规组5654.29±3.6247.82±6.16a51.43±6.7949.66±5.37a t-0.40515.8060.16317.222 P-0.6860.0000.8710.000

2.4 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43%)高于常规组(80.36%),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机体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逐渐衰退,支气管腺体的分泌物增多,免疫功能减退,呼吸道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减退,在腹部手术后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成为肺部并发症的高发人群[8-9]。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生活环境被污染、生活方式改变,普外科接收的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导致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高,现已成为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10-11]。有学者提出:加强肺部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风险,促进机体康复[12]。因此,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干预手段,预防、控制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下护士以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存在单一、固定、盲目等特点,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忽略了对患者肺功能康复护理指导,达不到有效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目的[13]。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后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组,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9%)低于常规组(14.29%),P<0.05。说明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肺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原因分析如下: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成立了专业的呼吸管理团队,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基础,夯实了护理基础,形成了规范、系统、科学的护理流程[14-15]。从术后患者转入病区即开展呼吸功能康复锻炼,在术后6h内,通过将头部偏向一侧,降低误吸发生风险,术后6h通过肢体被动运动、自主排痰、有效咳嗽、康复锻炼及尽早下床活动等护理指导,可增加下胸部肌肉、腹肌、膈肌的活动度,提高潮气量、通气量,扩大呼吸幅度,减少呼吸无效腔,促进肺泡的残气量排出,增加肺部气体交换量以及机体含氧量,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16-17]。此外,肺部康复锻炼还可以提高气道内压力,避免外周小气道出现早期陷闭现象,促进呼吸道痰液以及分泌物排出,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12,18]。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调整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如下: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让呼吸困难、咯痰不利等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患者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焦虑、烦躁、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43%)高于常规组(80.36%),P<0.05。说明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原因分析如下: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患者肺部功能锻炼与康复,呼吸功能锻炼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机体康复速度,在护士耐心指导下,保证了康复锻炼的有效性、规范性,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19]。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开展之前,护士应耐心、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呼吸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动作要领、技巧及程序等,提高患者配合度、依从性,同时确保动作到位,这是达到预期护理目标的关键与基础。

综上所述,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基于呼吸管理团队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肺功能,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与赞同,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值得参考、推广及借鉴。

猜你喜欢

腹部肺部常规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常规之外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