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MC运行模式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3-09-13彭方依赵丹丹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萍乡337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专科护士血糖

彭方依,赵丹丹(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以多饮、多食、多尿等为典型表现,若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以降血糖治疗为主,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降压、控制体重等干预方式。但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难以遵照医嘱进行自我管理,进而影响病情控制效果[1]。但在临床实践中,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指导仍以电话或门诊随访为主,在疾病治疗、管理上缺乏连续性,对病情改善不利[2-3]。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是中国医师协会倡导成立的代谢性疾病管理新模式,能够为临床诊疗及患者管理提供指导,为代谢性疾病规范化管理提供强大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由专科护士主导的MMC运行模式,现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22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50.23±13.15)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23±1.06)年。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2.98±12.23)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18±2.10)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BMI≥24kg/m2,年龄在18-70岁之间,精神正常;具备基础自我照护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功能障碍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者;存在感染性疾病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专科护士常规护理。(1)住院期间: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评估建档,制定个性化生活干预措施,定期组织小组及课堂教育。根据课程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1:00-11:30,分别进行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低血糖及并发症预防方面指导,并以口头、制作PPT、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教育。(2)院外期间:每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控制、体重、饮食及心理等情况,以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患者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2次/月,均于周四下午3:00进行,讲座具体内容包括合理饮食、药物治疗、病情监测、运动锻炼等,提醒患者定期至院内复诊。观察组实施由专科护士主导的MMC运行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住院期间:①糖尿病专科护士利用MMC平台建立患者护理方案并完善资料。②专科医师负责看诊。③专科护士协助患者完成抽血、并发症筛查等检查。④专科医师、专科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并根据血糖检测结果、不良反应动态调整,包括合理制定饮食方案、药物指导、运动处方、自我管理方式等。⑤专科护士组织患者手机端下载MMC管家APP,关注MMC公众号,添加控糖助手小程序,并教会其程序使用方式。⑥专科护士对患者理解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必要情况下可进行心理疏导。(2)院外:①专科护士利用MMC随访系统,定期提醒患者线下复诊。②专科护士每日查看血糖预警,了解患者血糖出现波动的原因,及时告知专科医师,必要时配合其进行用药、饮食、运动等远程干预。③定期检查患者自我管理落实情况,1次/2周,包括合理饮食、运动锻炼、遵医服药、血糖监测、体重记录等,并予以针对性指导意见。④根据患者大数据的分析,定期推送运动锻炼、相关药品库、食品库、营养知识、生化指标等科普文章及视频。⑤小组成员每月总结线上健康教育落实情况,并讨论下月健康教育计划和措施。⑥为患者提供线下糖尿病知识讲座,1次/2周。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水平: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及6个月后采用血糖仪(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型号:金准+,湘械注准20142400030)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量采用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仪(博唐平)通过末梢血测定。②临床指标: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内脏脂肪水平,内脏脂肪面积测量采用欧姆龙DUALSCAN HDS-2000内脏脂肪检测仪测定。③自我管理行为: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5]评估,内容涉及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范围0-7分,分值高低与自我管理水平呈正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对比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FBG、2hPBG、HbA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n=40)FBG(mmol/L)2hPBG(mmol/L)HbAlc(%)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 7.94±1.72 7.10±0.73 6.90±0.59 11.49±2.65 9.87±1.48 9.30±0.86 9.66±1.87 7.52±0.75 7.01±0.60观察组 7.96±1.76 6.81±0.46 6.61±0.49 11.42±2.27 9.15±1.31 8.93±0.71 9.59±2.28 7.14±0.48 6.76±0.36 t0.0582.1582.4250.1182.3202.1240.1552.6922.183 P0.9540.0340.0180.9070.0230.0370.8770.0090.032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对比两组干预前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BMI、腰围、SBP、DBP、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面积均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n=40)BMI(kg/m2)腰围(cm)SBP(mmHg)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26.93±3.34 27.19±1.81 26.92±1.64 92.33±6.42 91.76±5.87 91.14±5.34 137.48±11.10 134.10±9.35 131.93±7.79观察组26.98±3.37 26.34±1.67 25.76±1.48 92.19±6.86 89.21±5.30 88.29±4.82 135.75±14.22 128.98±8.45 125.15±9.62 t0.0672.1783.3220.0932.0382.5070.6052.5733.462 P0.9470.0320.0010.9270.0450.0140.5470.0120.001

续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n=40)DBP(mmHg)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82.78±4.96 81.43±3.17 79.45±2.52 104.88±23.13 102.93±20.92 101.75±21.19 202.18±46.13 199.13±45.19 195.63±42.27观察组82.00±8.22 79.05±4.86 77.25±6.37 103.90±26.10 94.10±18.29 92.95±17.65 202.85±50.70 179.95±40.23 176.60±36.65 t0.5112.5902.0320.1772.0082.0180.0622.0052.151 P0.6110.0110.0470.8600.0480.0470.9500.0480.035

2.3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对比两组干预前自我管理行为,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DSCA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s)

组别n饮食管理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对照组405.63±0.745.45±0.716.02±0.535.73±0.685.90±0.63观察组406.18±0.756.55±0.506.37±0.706.08±0.626.38±0.59 t 3.3077.9592.5092.4163.485 P 0.0010.0000.0140.0180.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病程较长,患者需长期规范服药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对疾病认知不足,极易产生倦怠心理,影响服药依从性,不利于血糖控制[6-7]。因此,临床需重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

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自我管理中,对如何教育指导、激励、引导患者配合执行计划方面具有关键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BG、2hPBG、HbA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BMI、腰围、SBP、DBP、内脏脂肪及皮下脂肪面积均低于对照组,SDSCA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由专科护士主导的MMC运行模式,在调节血糖等临床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效果确切。王晓静[9]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MC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利于控制血糖,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运用MMC运行模式,提高互联网技术在糖尿病管理干预中的应用规模,能够实现护患的高效联动,便于专科护士监督、指导患者,持续性关注其血糖变化,防止出现异常波动,进而良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专科护士通过MMC平台能够快速整合患者档案,精准评估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强化教育,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10]。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MMC运行模式,对患者展开全方位、动态、综合的全程护理,可实现院内、院外的无缝对接及数据支持,随时追踪干预效果,能够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体质量等异常指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由专科护士主导的MMC运行模式,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异常指标,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猜你喜欢

专科护士血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