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和耐药特性分析

2023-09-13董霞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3000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8期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董霞(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指的是患者被病原菌感染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属于化脓性致病菌导致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机体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1]。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感染后以红肿为主要表现,伴随热痛,抗炎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发挥抗感染效果,以达到治疗目的[2]。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主要的致病菌。其中,耐甲氧西林类感染提高了疾病的复杂程度,难度有所提升,可能导致抗生素使用后无效[3]。因此,明确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和耐药情况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分析本院4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菌株分离结果,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旨在指导临床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为对象,伤口分泌物为培养标本。4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有23例、17例,分别占比57.50%、42.50%,年龄6-81岁,平均年龄(56.38±12.45)岁。同一患者同一部位感染均收集一次分析结果。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成年人,入院48h内检测到病原菌。②各项资料完整、可靠。③认知、理解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研究和检查。④无其他部位感染患者。排除标准:①孕期女性。②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静脉感染、骨或关节受累患者。

1.3 方法 ①细菌分离与鉴定:以患者伤口分泌物为检测标本,工具选择为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使用配套鉴定卡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为操作准则,按照其中规定分析细菌并纯化,根据血浆凝固酶试验观察是否为阳性,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②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最新操作指南、规范要求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体外试验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情况。以SOP为标准并控制全程质量,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药物包括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③ 菌株检测:借助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分析苯唑西林敏感性,随后通过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确认,明确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类、分布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按照疾病类型将感染菌株归纳,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②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耐甲氧西林、甲氧西林敏感的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分菌株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在对最终数据进行统计时,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5.0 for windows,根据结果计算χ2与t值,分析统计学可信度,当最终数据结果对比后达到统计学意义,则运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 40例患者标本分离获得103株菌株,其中45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疾病分布最高的为皮肤脓肿、疖肿,随后为带状疱疹继发感染、甲沟炎。详细数据可见表1。

表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

2.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性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确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26.67%(12/45)、73.33%(33/4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等抗生素具备高敏感性。详细数据可见表2。

表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性分析

3 讨论

皮肤软组织感染较为常见,也被认为是皮肤和结构出现感染,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临床包括多种疾病,以毛囊炎等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因手术后、烧伤后创面感染等原因引发[4]。皮肤软组织感染后,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患者皮肤出现局部破损,随着感染加剧,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热,局限于体表并未扩散至全身,伴随局部渗出、化脓。皮肤组织感染主要界限在皮肤、皮下组织,一般感染未达到深层,患者自身能够察觉,可通过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进展并减轻皮肤症状[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多种感染的病原菌,也被认为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主要病菌,该病原菌可引发各种感染[6]。现阶段,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多数学者认为存在地区及时期差异,故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而根据相关小范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约为25%-50%。既往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是革兰氏阳性菌代表,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和携带病原菌的无症状感染者[7]。一项关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研究指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发该类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率超过15.00%,对于此类病原菌的耐药特性分析能够为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8]。本研究纳入4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和病原菌鉴定,分离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分离率为43.69%。本次结果相较于既往研究的检出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且老年、儿童在患者中的占比较大,此类人群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皮肤及软组织感染[9]。

本研究总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情况,结果可见:40例患者标本分离获得103株菌株,其中45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由此可见,皮肤科患者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多为社区获得性感染,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社区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社会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者相互传播,导致该类感染的发生。从年龄分布可见,老年人年龄特殊、机体免疫力差,容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部分患者伴随皮肤损伤,可能由于医源性感染、患者自身等多重因素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脓肿、疖肿[10]。本研究结果提示,对于皮肤科患者,需要强化管理和病原菌鉴定,合理管理区域,分离管理,避免患者社区获得性感染造成院内传播,当患者出现皮肤脓肿、疖肿时需要高度重视,及时分离细菌并鉴定,为尽早隔离、治疗等措施提供参考。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感染属于危害较大的一种,且此种感染检出率逐年提升,已成为院内、社区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研究表明,此类病原菌感染后脓肿较为多发,部分患者伴随蜂窝织炎相关症状,故评估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鉴别并进行针对性分析[11]。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金黄色葡萄球感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可见:耐甲氧西林、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分别为26.67%(12/45)、73.33%(33/45),可见本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类型仍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但耐甲氧西林类菌株的占比也不低,不容忽视。

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报道至今,糖肽类抗生素仍是此类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利福平耐药性理想,达到0.00%,但有研究认为其属于治疗结核感染的一线药物,单一用药并无法保证安全性[12]。为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可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均具备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具备高耐药性,此类药物均要根据药敏结果、菌株鉴定结果选择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等抗生素具备高敏感性,部分耐药性为0.00%,提示该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感染,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过敏史、耐受程度选择应用。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耐甲氧西林类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具有广泛耐药性,且耐药率更高。结合经验、治疗研究发现,耐甲氧西林类菌株推荐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治疗效果。

总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多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应强化此类患者菌株分离和鉴定,指导抗生素使用,不同菌株的耐药情况有差异,应根据实际结果科学、合理地选择药物,提高对皮肤及软组织的感染控制、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experimental spectroscop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uranium monoxide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那一抹金黄色
那一抹金黄色
金黄色
烧伤残余创面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王西林 作品欣赏
小型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模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