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出圈”的传统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2023-09-12李姣娜

文史月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单霁翔杨澜石窟

◇ 李姣娜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博物馆既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又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过去,记录着当下,更连接着未来。有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处不可移动文物,一砖一瓦、一树一木无不讲述着历史留下的痕迹。而珍藏在博物馆里的那些可移动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艺术品、文献,还是那些珍贵的手稿、图书资料等等,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财富,都源源不断地为所有前来参观的受众提供着传统文化的滋养。早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近年来,无论是备受欢迎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和《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是备受赞誉的真人秀节目《新生万物》和《上新了故宫》,或者是央视热推的《国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这样的文化类节目,都备受追捧,无不折射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观众朋友对文明开放、富裕美丽生活的无限向往。而上述这些节目寻找素材、寻找灵感的来源正是我们身边的一座座博物馆以及收藏在馆中的文物,节目带动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再度复兴,真正做到了让传统文化潮起来、火出圈。

把馆藏文物演绎鲜活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盛满了中国韵味,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能磨灭的情怀与情愫。我们在关注央视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各大卫视的地方春晚。然而,在2021年河南卫视的春晚上,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作品,以其传承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了备受现代年轻人喜爱的舞蹈,一度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原型和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冲上热搜、流量置顶。据舞蹈编导介绍,她曾在创排之前天天去博物馆,美其名曰,是在和千年前的舞蹈同行对话。没错,她最初的灵感就来自于河南博物院里的唐俑。那些唐俑都是唐朝的舞者,一个个活泼灵动,身姿绰约。

在河南春晚上,这支具有独特创意和接地气的舞蹈让远在唐朝的舞者来到当下,让文物和唐俑都复活!这既是文物现代化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文物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动呈现。知名文化学者、厦门大学副教授邱志强曾说:“《唐宫夜宴》能够‘不忘本来’,关注到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记,并‘吸收外来’,用现代的声光电等舞台艺术赋予曾经的美好以新的面貌和精气神,栩栩如生。”《唐宫夜宴》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这是对古代和现代美好生活的崇敬和认可,也是对中华卓越传统文化的充分肯定。

根据河南博物院里的唐俑创排的舞蹈《唐宫夜宴》

把馆藏文物演绎鲜活的不只有河南,还有山西太原。2023 年2 月,在中国太原文化旅游推介招商大会上,由太原舞蹈团带来的女子群舞《宋时芳华》,一经亮相,现场掌声如雷,省市领导对其给予了高度赞扬。舞台上的她们正是以晋祠圣母殿侍女像“双面俏佳人”为创作背景编排的。33 位舞者云髻高耸,头包红色锦帕,身穿曳地长裙,以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综合人物体态、服饰化妆、发式造型、肢体动作、舞台背景、视频特效等,向观众呈现了千年前正值芳华的宫廷侍女的工作场景,描绘了宋代宫廷侍女端庄而不失活泼、稳重而不失灵动的宫廷生活。这支舞蹈可谓深入挖掘太原旅游IP 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更好地走入市民生活。

把流失文物带回家

让文物登上春晚可以说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特殊环节,近年来,亮相央视春晚的有两件文物令人印象深刻,一是三星堆最新出土的一件重要文物——青铜大面具,同时,三星堆的创意舞蹈《金面》也在2022年春晚亮相,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二是在2021年,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的主尊佛首亮相于春晚舞台,与全国人民一同迎接新春,共同庆祝团圆。

自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天龙山石窟,在我国石窟雕塑的发展艺术史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世纪初,众多探险家踏足天龙山石窟,捕捉了大量珍贵的瞬间,然而这些珍贵的瞬间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古董行“山中商会”的驱动下,天龙山石窟遭到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几乎所有造像头部,甚至造像全身被非法运往海外。这尊登上了春晚、面容慈祥、唇角微微上扬、双眸仿佛因微笑而眯成了一道缝隙的佛首,历经曲折回归祖国,于2021年7月24日回归原属地太原,正式入藏天龙山石窟博物馆。

正是把流失文物带回家的中国主张,才让每一位太原百姓有幸能看到“复兴路上国宝归来”的特展,才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深地植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中,他们怀着一份赤诚的爱国情怀,珍视着这份珍贵的情感。

把非遗技艺传承下来

2018年10月,我有幸作为“紫禁风华——2018太原·故宫文物展”的首场领导巡馆讲解员,为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先生做了讲解。这五年间,我追看了单院长参与录制的所有真人秀节目,其中,他和杨澜共同参与的《新生万物》是江苏卫视推出的非遗焕新纪实节目,共12期。在杨澜的带领下,深入探访了11个非遗项目,从多个角度探索非遗新魅力,让人们从另一角度充分感受了生活的美好。这档真人秀节目无疑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介绍与传播之路。节目中介绍了茶点制作技艺、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引领潮流的方式、宽广丰富的角度和清晰明了的表达,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活下去”,更要“火出圈”。

《新生万物》是一档展现生活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节目。在第二期节目中,两位嘉宾随师父们制作周城扎染,在制作扎染的过程当中,单霁翔老师自我爆料会纳鞋底,杨澜老师则称自己纳过被子,这种生活之美、劳动之美,贴合了节目主打的“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的理念。杨澜和单霁翔对文化的解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单霁翔介绍扬州和盐商的关系,可谓是对扬州城文化形成之说的点睛之笔;单霁翔介绍茶马古道的多条线路,也是对大理周城扎染的脉络串联。杨澜则从另一角度,在对周城扎染纹路的介绍当中,提到了“文化”的“文”字,最早是和“纹路”的“纹”字是有关系的,正是中国的先祖们用纹路图案记录生活的时候,中华文化才逐渐形成。两位嘉宾的解读,让文化之美和劳动之美结合得相得益彰。

在电视节目中领略非遗之美,这是最直观的文化美学享受。实地去到博物馆里探访非遗,才能一代代将其记忆与传承,那些我们身边的“小而美”“小而精”的非遗博物馆虽然隐藏在市井深处,有的甚至不为人所知,也不如综合类博物馆那样恢弘大气,但它们却以独特的角度记录着历史的过往与城市的发展变化。收藏在其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在向我们述说着生活之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无论是现当代的文艺作品,还是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抑或是各个博物馆引进来、走出去的联展巡展,都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

猜你喜欢

单霁翔杨澜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单霁翔的再也不敢
和单霁翔的四次“偶遇”
什么叫金茂府?蔡澜、杨澜做客广州告诉你!
夜宿石窟
单霁翔:用“新”守护故宫
单霁翔:故宫“看门人”
夜宿石窟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真实也是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