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探索

2023-09-12勾晓婷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英语老师英语课程中华

勾晓婷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英语课程占据着重要地位,与语文和数学并称三大主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是传承中华文明、充实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可更好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英语教学期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中,可以丰富英语课程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也深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本文从英语课程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措施,旨在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深度结合提供借鉴,改善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贯彻落实文化自信。

1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意义

1.1 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看来,其内容和传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强调养成人的美好品质,塑造人的优秀道德素养,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智慧和能力,崇尚高尚的品德,关注培养人的人文素质,强调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在英语课程教学期间,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深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优势,避免西方文化中的不良思想对青少年的影响,促使中西方文化相互吸收、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对文化知识的创新理解[1]。

1.2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前,年轻群体正处于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他们在认知不清晰的情况下,对英美文化过于向往,反而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刻。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提高强化学生利用英语知识表达中华文化的技能,利用英语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思维。英语老师在组织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认清当前文化发展趋势,认清中华文化对现实社会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指导作用,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形态下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满足学生文化诉求的前提下,适当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强化中华文化的教育力度,摒弃糟粕文化,教授优秀的文化,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认同感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不同地区文化的把握力度,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增强。

2 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原则

2.1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想要有效地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老师必须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英语老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放低姿态,调查和分析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选取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素材。例如,近年来汉服和中国风的音乐在学生中比较流行,那么英语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便可以把这两个要素融合到英语课程教学中,充实英语教学内容。英语课程属于语言类课程,语言技能学习的过程趣味性比较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老师教学期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英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英语课程教学环节中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可促进学生朝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2.2 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要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老师在教学环节中就必须要立足新时代视角,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综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投影技术等,努力抓住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新机遇,为学生打造多方位、更加有效的学习条件。具体来说,在英语课程教学期间,英语老师要发掘英语课程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突破口,并将先进的教育技术优势融合到英语课程教学当中,从学生开阔的思维和良好注意力维度展开教学[2]。采取多样化的措施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从而使他们全面深入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成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

2.3 教学环节与教材合理结合

在英语课程教学期间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思考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和教材是否适应。只有教学环节和教材合理结合,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更好地融入到英语课程中。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持续推动下,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时代英语教学的主流,对英语老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英语老师在设计和开发英语课程的时候,要注重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环节相结合的力度,倘若英语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有很好地结合英语教材,那么会导致课程教学期间出现断层问题[3]。所以,在英语课程教学期间,英语老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要注重对教材的优化,首先判断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材的契合度,其次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强化。

3 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措施

3.1 潜移默化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对于一线英语教师而言,英语课程教学中,除了按照教学规划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之外,还要注重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对英语课程的渗透力度,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教育。为了在教学期间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老师在英语课程准备的环节要注重设计和优化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方式。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斷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学生才能够在英语学习时逐渐地认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英语老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

例如,英语老师在教授人教版新起点二年级英语上册Family(家庭)单元时,英语老师可通过影视资料比较,使学生了解中国和外国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的习惯和文化差异;借助Family tree(家谱)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国和国外家庭在称呼家庭成员的时候有什么不同。英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将中国《百家姓》的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姓氏来源,感受中西方文化细微之处的差异[4]。英语老师在教授Happy Holiday(快乐节日)单元的时候,利用相关节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将圣诞节和中国新年对应,科普新年相关知识,并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以及节日常做的活动、节日相关美食等。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包含有谚语文化、成语文化。英语老师在涉及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举例,例如,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leap)、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等。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形成联系,使得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形成敬爱之情[5]。

3.2 英语老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英语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想要融合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从自身出发,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深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在教学的时候做到以身作则,才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如,老师在书写英文字母和汉字的时候,要书写得大方且美观,让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同时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3.3 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色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所有的单元都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渗入其中,老师在组织教学期间,要做好课程准备工作,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在教学期间,老师做到寓教于乐,才能保证学生深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

如,在学习人教版新起点一年级下册Food(食物)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时候端上一碗面条作为教学实物,将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同学叫到讲台前分享面条。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课本中的英语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美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英语将自己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中国传统美食说出来,比如水饺(dumplings)等。还可以使用“击鼓传花”等小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口语交际过程,提高英语素质。

3.4 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在英语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英语老师要与时俱进,牢牢掌握时代发展特征,始终坚持走在实践和时代的前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知识,实现英语教学质量改进。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英语老师要做到始终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对未知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老师在教学期间,要摒弃旧文化、旧思想,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彰显创新性、开放性、時代性和进取性。教师在日常英语课程教学期间,除给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教授语言技巧外,还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中西文化教学时,不要一味地去贬低或者赞美某种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更好地感受中外优秀文化。

例如,在我国和国外传统文化中,男女不平等的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以“随夫姓”为例,英国和美国的成年女性嫁到男方家以后,需要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加上丈夫的名字。美国第67任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就是随夫姓克林顿。“随夫姓”是典型的男女不平等的糟粕遗留。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摒弃这种男尊女卑的旧思想,在学习文化的时候,以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6]。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程教学期间,英语老师要主动采取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质量改进,帮助学生在充分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人才。

引用

[1] 甘露,林季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实践研究[J].高考,2023(2):141-143.

[2] 陈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以译林版必修教材为例[J].英语教师,2023,23(1):16-19.

[3] 姜雨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牛津译林版九下Unit 1 Reading Two Cities in China为例[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3(1):70-72.

[4] 郑杨子.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实践路径——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2(34):8-10.

[5] 史爱玲.小学英语教科书中跨文化教育内容及实践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6] 崔园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结合——以英语微课“Chinese Images of Blessing”为例[J].海外英语,2022(16):208-221.

猜你喜欢

英语老师英语课程中华
英语老师必须跨越的一座大山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第一次见英语老师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