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

2023-09-12刘继萍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发现欣赏教育理念

刘继萍

关键词:博物馆 美术课 教育理念 欣赏 发现

笔者自1989年从教以来,经历过几次教育改革,其基本的教育方针始终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制定的。在新时代我们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帮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5年,笔者很荣幸地成为山西博物院的一名志愿者,主要职责是向游客讲解以“晋文化”为主的七个历史文化展厅中的典型文物。每一次的讲解都刷新了我对这些文物的认知,感受到这些文物对于一名美术教师的重要性。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还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那些奇妙的器形和精美绝伦的纹饰都令我痴迷。山西有着丰厚的文博资源,如何把这些珍贵的文博资源融入课堂?我尽心构思,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博资源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博物馆亲身体验这些文博资源的无限魅力。

为了让学生能从课堂之外积累历史文化知识并有更丰富的艺术体验,我做了一项社会调查。

笔者所在的学校位于太原市的城北老工业区,学生以工厂职工子女为主。即便是在周末,家长们也很少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们学习,更不可能带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院。非常巧的是,有一辆公交车可以从学校直接到达山西博物院,十分便捷。大部分的学生居住在这趟公交车的沿途站点,考虑到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乘坐公交车出行的能力,我就建议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好友结伴,乘坐公交车到山西博物院参观。我要求学生每次参观都要记录一件最感兴趣的文物,包括文物的形貌、色彩、材质、来源、功能等。学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也可用文字表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也能锻炼绘画描绘能力,并且能够积累学习素材,了解历史文化与艺术。我会在每个月中安排一节以“表现博物院文物为主题”的美术课,鼓励学生心怀三种境界,即“带着未知去探寻未知——带着已知去探寻未知——带着已知去探寻已知”,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文化、艺术的欣赏、感悟以及表述能力。

学生们通过参观博物院,对历史文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文物中的美学因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在课堂学习中所创作的作品既能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山西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常规展外,还不时推出临时展览或特别展览。我会根据博物院的展览安排,向学生及时推荐,给他们提出建议,引导学生领悟不同时代的艺术审美;结合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把从博物院了解、欣赏到的知识与课堂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能力。具体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案列来体现。

一、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

2021年7月10日至10月10日,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一层举办了一场非常重要的展览——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这场展览有一部分展示的是闻名世界的永乐宫壁画《朝元图》(影印本),这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我鼓励学生尽量在假期里安排时间去参观,了解永乐宫在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永乐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搬迁过程。建议学生们在参观时重点观察壁画部分,通过展览呈现的资料,学习古代壁画的制作过程以及绘制壁画使用的颜料。

开学后,在确认学生们都去看过展览之后,我安排了一节美术课。这节课的课题定为:我是一名壁画师。

教学目标设定: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壁画,了解壁画是人们在墙壁上绘制出的画,是墙壁上的艺术。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壁画的制作過程,包括:制作地仗(也叫壁画支撑体);制作粗泥层;制作细泥层;制作石膏层;绘制壁画层。让学生了解古代壁画常用颜料的种类以及颜料的制作过程。

其次,了解永乐宫及壁画《朝元图》。引导学生分享参观展览所收集到的关于永乐宫的知识,知道建于元代的永乐宫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在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艺术价值最高且最为精美的,就是绘制于三清殿内的大型壁画《朝元图》。它总长101.06米,总面积达429.51平方米,共画神仙286尊,平均高度4.25米,最高的主神像高度近3米,身形最小的玉女像高度也超过了1.9米。壁画使用的颜料是矿物颜料,这些矿物颜料经过工匠的精心研制,历经干余年都未变色。因此,当我们到达永乐宫时,映入眼帘的是艳丽如新的精彩壁画。

然后,学生通过分享观展中看到的图片与了解到的资料,理解永乐宫的搬迁缘由。知晓搬迁的指挥领导与工作人员、艺术家们付出的艰辛劳动,从每一张小标签与每一条的说明中汲取知识,提升个人素养。

最后,用勾线填色的方式描绘一位《朝元图》中的神仙。从“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西王母)和“太阳神”中选择一个作画,做一名初级壁画师。

由于课时有限,学生选择了简单的勾线填色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表现力,运用基本的色彩知识,绘制出了比较完美的作业。

在总结学生作业的时候,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出对于古代画师的崇敬之情。首先,学生们对元代画师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精湛的壁画制作工艺赞叹不已。这些壁画经历了朝代更迭与战火洗礼,后人却依然能够领略到这幅古代的经典佳作,不由得叫人顶礼膜拜。其次,学生们还对永乐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搬迁之旅啧啧称奇。令我欣喜的是,有的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到了古代绘画“十八描”的技法并能流利地背诵出来;有的学生兴奋地讲述着“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甚至讲出了“谢赫六法”,言语之中透露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敬佩之情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不仅仅体现了对社会文博资源的利用,还能让学生与文物面对面,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这种学习效果立竿见影,教学目标更加真实有效。

二、相识国宝:感受远古的精工

在山西博物院玲琅满目的文物中,有几件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件是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它吸引着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即“晋侯鸟尊”。我为学生们安排了一节课,课题为:相识国宝·晋侯鸟尊。

教学目标设定:

首先,初步了解西周“晋国”的历史背景;知道“晋侯鸟尊”的主人是谁,它身上的铭文在哪里,铭文内容以及它的功能是什么。

其次,观察分析“晋侯鸟尊”的材质、造型与纹饰,了解西周时期流行的青铜器造型与纹样,认识西周时期晋国的地域文化特征。

然后,通过欣赏“晋侯鸟尊”的造型美、纹饰美,自己动手画一画“晋侯鸟尊”,设计一段文字表达对“晋侯乌尊”的观后感。

最后,通过这节课,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提升色彩运用能力,初步体验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选择了山西博物院的院徽图样作为参考图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渲染出一尊“心中的晋侯鸟尊”,让它既有古朴的典雅之美,又具有现代的时尚特征。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也可以独立完成。学生完成的作业异彩纷呈。

笔者每一次去博物院开展志愿服务,带领游客面对“晋侯鸟尊”讲解的时候,总有一种想用画笔描绘它的冲动。于是在业余时间构思创作了“吉金·晋瑞”“鸟尊·四季”“鸟尊·逸”。幸运的是,“鸟尊·四季”被选中,入选了山西博物院“且听风鸣·晋侯乌尊的前世今生”特展。这个展览恰逢寒假,精妙的展陈布置和丰富有趣的互动游戏活动对山西祥瑞“晋侯鸟尊”的历史与文化做了非常深入的阐释,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笔者参观了展览之后,切实提升了自己对于历史文物的认识。

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有一个书画展厅,传统的书画展览从未间断,学生们观展之后也经常与我交流,对传统中国画的“四君子”充满了好奇。尽管我还没有安排相关内容的课堂活动,但是学生们的热情令我感动。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图样,一幅幅用心创作的作品就诞生了。

经过几次参观,学生们逐渐对博物院产生了热情,在周末的时候,会结伴参观,收集自己喜欢的素材。而我珍惜着每一次的服务时光,重视每一件文物。希望我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种子——文博的、爱国的亦或是艺术的种子,用教育与文博交融的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发现欣赏教育理念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