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下幼儿园活动的实施策略
——以“三八妇女节”活动为例

2023-09-11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李丽凌

幼儿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礼物妇女经验

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丽凌

有关节庆的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开展的“三八妇女节”活动缺乏特色,只是“给妈妈画张画”“做个礼物送妈妈”等。那么,如何才能让“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让“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的开展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呢?

一、找寻幼儿的“真问题”

所谓的“真问题”是客观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虚无的、主观臆想出来的问题。“真问题”的本质体现在“真”上。对于幼儿来说,“真问题”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是幼儿想要探究的问题,是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教师为找不到幼儿的“真问题”而苦恼。 “真问题”在哪里?“真问题”就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生活活动中、在教育活动中、在游戏活动中。

[案例一]临近三八妇女节的一天,大班的两个男孩在卫生间里一边洗手一边聊天。

男孩A:你说,我们班的女生是妇女吗?

男孩B:不是吧,她们是小朋友。

男孩A:那我上初中的姐姐是妇女吗?

男孩B:那我就不知道了。

[案例二]大班幼儿正在聊有关三八节的话题。

幼儿A:三八节是妈妈、奶奶、姥姥的节日,我们应该让她们开心。

幼儿B:我爸送礼物给妈妈,她很开心。

幼儿C:妈妈抢到了红包就很开心。

幼儿D:妈妈说,只要我乖,她就很开心。

幼儿A:奶奶爱看电视。

……

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庆祝三八妇女节呢?

幼儿C:我们没钱,发不了红包,也没钱买礼物。

幼儿A:可以自己做礼物,做什么礼物呢?

幼儿E:给妈妈、姥姥的礼物要不同。

幼儿B: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发奖状,我们也可以给她们做奖状。(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奖状怎么做呢?

找寻“真问题”,需要教师做有心人。找寻“真问题”的途径有两个。

首先要认真倾听,在幼儿的言谈中发现“真问题”。教师应珍视自然状态下幼儿之间的交谈。无论是在生活活动中,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才能了解幼儿,发现“真问题”。“案例一”中,教师听见两名幼儿的谈话,了解到幼儿对“妇女”这一概念尚不清楚,由此生成了“认识三八妇女节”的系列调查探究活动。教师还应重视师幼间的谈话活动,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经常就一些问题与幼儿谈话,倾听和记录幼儿的想法,从中发现幼儿的困惑,捕捉幼儿最朴素、最原始的看法。“案例二”中教师发起了关于三八妇女节的谈话活动,发现多数幼儿对身边家庭成员是有所了解的,幼儿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也有一定的判断,能考虑用合适的方法为妈妈等人庆祝三八妇女节。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与问题,生成了“特别的三八节礼物”系列活动。

其次要细心观察,在幼儿的行为中发现“真问题”。“特别的三八节礼物”活动中,有一组幼儿选择了制作礼物。教师从幼儿操作过程中发现多数幼儿不会包装礼物,由此生成了“礼物包装方法多”活动,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及工具等进行包装。

通过对比,虽然两个班级都是在开展“三八妇女节”节庆课程,但因幼儿问题不同、想法不同、表现不同,开展的活动也不同。

二、分析幼儿的“真问题”

教师要透过幼儿的“真问题”去探寻活动的价值所在。只有正确分析“真问题”,活动的开展才能走向深入,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特别的三八节礼物”活动中,教师观察、分析幼儿包装礼物的行为,发现由于缺乏包装礼物的经验、动手能力差、工具使用能力差等原因,许多幼儿屡试屡败。基于此,教师生成的“礼物包装方法多”活动的价值就指向了幼儿使用工具的能力、动手能力等的发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了解并掌握了“如何根据礼物选择合适的盒子或包装纸”“如何使用透明胶、剪刀等”“如何使用压、卷、折、围合、粘贴等技巧”“如何将礼物包装得好看”“如何配色”等。

由“真问题”生成的活动能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建构新经验。例如从“案例一”大班两名男孩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幼儿对“妇女”这一概念认识不清,“认识三八妇女节”活动的目标指向了引导幼儿通过探究,了解“妇女”的含义和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幼儿通过询问等方式,了解“妇女”的概念,然后调查、记录身边女性的年龄,再运用分类的方法理清了哪些人属于妇女。

“真问题”反映了班级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由此生成的活动能围绕问题探究,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幼儿对“三八妇女节到底是谁的节日”感到困惑。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那么幼儿可能只是记住了知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什么是“妇女”、身边的哪些人可以过三八妇女节。让幼儿有事可做,这就是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材料、任务等方式,让幼儿结束无事可做的状态,或者增加幼儿活动的难度和挑战,让幼儿进入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应当分析幼儿提出的“真问题”,审议可能开展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建构经验并提高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教师应透过幼儿的“真问题”,明晰生成的活动的价值所在,对活动能否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能否使幼儿更充分地认识周围世界与事物、能否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能否提高幼儿运用各种工具的技巧、能否让幼儿运用多种表征手段去表达等做出判断。为能更准确地分析幼儿的“真问题”,判断其中所蕴含的价值,幼儿园管理层可开展审议活动,通过班级、年段、园级自下而上的层级审议,发挥教师团体的力量,对活动进行前期的构建和预设。“特别的三八节礼物”活动中,幼儿园管理层经过层层审议,将活动价值从最初单一地指向礼物制作转变为了解及关心身边的人、给不同的人送合适的礼物(颁发相应的奖项)等。这样的礼物不是幼儿盲目制作的礼物,而是幼儿经过观察、了解不同的对象而精心准备的礼物,是饱含爱意的礼物。(活动网络简图见图1)

图1 “特别的三八节礼物”活动网络简图

三、支持幼儿探究“真问题”

教师开展的活动应围绕幼儿提出的“真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经验与技能。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支持尤为重要。

一是提供幼儿探究“真问题”的条件,保障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应围绕幼儿的“真问题”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例如“特别的三八节礼物”活动中,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奖状是什么样子的”,教师专门设置了探索区,在区域中张贴、摆放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的各种奖状。幼儿在探索区里可以自由地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并说一说自己对奖状的认识。教师通过播放录像等方式展示不同女性获奖者的获奖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奖状的意义和妇女为社会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提供纸、笔等材料,鼓励幼儿用绘画等方式设计出自己想要颁发的奖状。

二是给予幼儿探究“真问题”的支持,推动活动的开展。“认识三八妇女节”活动中,针对幼儿提出的“谁是妇女”的问题,教师以任务的方式让幼儿回家去找寻答案。幼儿通过询问父母等方式,了解到妇女是指14岁以上的女性。针对问题“怎么知道妈妈、姥姥、奶奶是几岁”,幼儿提出“可以回家问问”“打电话问”等方法。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调查记录表,并商量询问时的表达方式。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调查、记录亲朋好友中女性的岁数,然后在班级分享:“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姐姐上小学,11岁;一个姐姐上初中,15岁。”“我奶奶年龄可大了,58岁了。”“我姥姥年龄更大,60岁。”……教师又引导幼儿将调查的结果剪下来,制作成分类展板,区分出谁是14岁以上的女性。最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调查人数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上幼儿园、小学的女生都不是妇女,解决了大家对“谁是妇女”的困惑。此次活动中,教师的支持就是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围绕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设计调查表、分类统计等方式使得探究活动更加深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妇女”这一抽象概念。

三是关注幼儿“真问题”的产生与变化,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的开展时间可短可长,可以是随着一两个问题的解决而结束,也可以是在探究中不断产生新问题,然后围绕新问题进行再探究。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驱使幼儿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从而支持幼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经验。幼儿的“真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这种变化引导着幼儿的探究不断深入。例如,奖状做好了怎么发给想送的人呢?有幼儿联想到在电视上看到的颁奖典礼,认为应当举行一个颁奖仪式,但又不太清楚应该如何筹备一个颁奖仪式。随着新的“真问题”的产生,新的探究随之而生。幼儿先通过观看录像,观摩颁奖典礼,然后针对如何颁奖开始了计划与准备:预设方案、布置舞台场景、选音乐、选主持人、彩排、制作三八妇女节邀请函……最后,幼儿成功地邀请到妈妈、奶奶等来参加班级三八妇女节的颁奖大会。活动中,奖状是什么样的?怎么制作奖状?不会写字怎么办?该给妈妈、奶奶她们什么奖呢?怎么颁奖?……一个一个问题促使幼儿不断探究,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四、引导幼儿分享“真问题”的探究经验,助推幼儿发展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幼儿阶段性地梳理与展示对每一个问题探究的结果。

一是引导幼儿采用文字、图画、符号等形式,及时记录探究结果。它是幼儿分享“真问题”探索经验的依据。

二是引导幼儿共同梳理探究经验,共享探究经验。例如每个幼儿关于奖状的发现各不相同,通过分享交流后,他们发现奖状的大小、颜色、花纹等可以不同,也发现奖状上要有被奖励者的姓名、奖励的内容、颁奖的单位、公章、时间等要素。幼儿与教师共同把这些要点制作成提示卡,提醒幼儿在制作奖状给不同的人时应当注意内容上的差别。

三是支持幼儿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探究经历。教师应鼓励幼儿向家人、本班或别班的幼儿分享获得的经验。如“认识三八妇女节”活动后,幼儿在幼儿园内展示了自己制作的调查表,宣传什么是三八妇女节、三八妇女节是谁的节日等。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用录像的形式记录制作奖状的思路及过程,并在颁奖仪式上播放。“因为妈妈很美丽,我要给妈妈颁发‘最美妈妈奖’。”“因为奶奶做的饭菜好吃,我给奶奶颁发‘美味厨师奖’。”……在多样的展示中,幼儿的经验得以巩固,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探究经验的梳理与分享,能让教师进一步明晰幼儿的已有经验,从而助推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幼儿的深度学习。

总之,问题驱动下开展的活动才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应善用找寻、分析、支持与引导等策略,围绕幼儿“真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产生与解决,让活动呈现螺旋式的推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礼物妇女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代妇女的工作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