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

2023-09-11崔玉宝崔岩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考核方法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崔玉宝 崔岩

摘 要:本文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的实践模式,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8-0067-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开设的各门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指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要科学合理,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在这一背景之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应该是理论功底深、创新精神强,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发现识别、明确表达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严谨诚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备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以及沟通表达、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需要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支撑,重点要做好教学工作,难点在于思想引领。因此,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合作性与研究性学习,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统一、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并重。这离不开教师持续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秉持现代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的更新与改革[1]。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为载体,连续多年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自学和探究为主,以教师引导和激励为辅,坚持全面性、主体性、过程性教学理念,探索形成“三化”课程教学模式、“双线”课程学习模式、“三段”课程考核模式[2]。实践证明,这一套经验做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质量和课程满意度给予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1 教学理念更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三支队伍的角色既要有分工侧重,又要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及党团建设等工作的同时,学生思想认知、道德情感的培育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获取必须并重。为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功能,其中教师应为主导,特别是理工类专业课教师要真正理解和把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辩证关系,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主动性,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该理念符合教育内部基本规律,强调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应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对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在各级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中都可以做到。

1.1 坚持全面性理念,注重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要有“全人”概念。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获取到多少知识或掌握了几种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培养健全的人格,使其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生某一块知识的传授或某一项技能的培养,不能过高强调所教学科专业或课程的重要性与价值,也不能把学科价值仅定位在学科本身对应实践技能的获取,而应该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具体来讲,教师在讲授好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理解并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思想和学习现状,从学生身心需要的角度出发,因地、因时、因材设定教育教学手段,引导他们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清楚,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性格独立、内心坚强,相反他们更需要情感呵护和人文关怀[3]。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相信和激发学生潜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情操、有知识技能、有创新精神的和谐发展“全人”。

1.2 坚持主体性理念,注重课堂教学组织

教师要有“服务”意识。教师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将学生视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更好地给予学生关怀,使其无论是学业还是情感都得到极大关注,有利于学生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应认真对待课堂教学组织,因为课堂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直接体现。准备一堂课的过程,既包括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学法、备教学环境、备习题作业,形成教学组织完整、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讲稿课件的“课前准备”环节,也包括广泛听取学生对课程本身和授课过程的意见建议,形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改进”的质量提升循环机制的“课后问效”环节。课堂讲授的过程,既有授课开始时的内容回顾、课堂导入和结束时的课堂小结,更有授课过程中基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思政元素的融入。其中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剖析时事要事、讲述励志故事、引用名言警句,如遇重要节日可与学生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这一环节宜短不宜长,主要是与学生互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

1.3 坚持过程性理念,注重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要有“量化”标准。教学效果应该是可测、可量化的,这就要求教学目标是明确和具体的,考核方式是清晰和客观的,但要处理好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全面反映学生“学”的效果与教师“教”的效果。教育教学使知识首先完成向能力的转化,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素质,要注重和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培养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具體来讲,在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能够通过学习团队互评互助、课程在线测试平台等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评价的辅助体,应客观全面、科学合理地记录和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详尽清晰的评论,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有针对知识掌握程度采取答题形式进行进衡量的期末考核,更要有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感能力锻造进行立体化多元评价的过程性考核,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综上,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教学应该是人与人交往、心贴心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守住教师的尊严和信仰,呵护好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基于此,教学团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中开展了“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与实践。

2 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改革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应以优化教学过程为主线,进行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其主体是教师。不同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在育人育德过程中起到的是润物无声的隐形教育作用,既要融入思政元素,提升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又要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避免产生疲劳感。基于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和教学效果品牌化的“三化”教法改革思路,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学生、提升学生能力的“导向性教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情感道德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2.1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内容项目化

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以团队协作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变成了辅助者,引导学生质疑、调研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任务驱动要实现分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组与组之间,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共同完成任务,既能培养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发挥各自特长,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通过情感激励,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4]。

2.2 开展在线评测,教学手段信息化

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的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教学团队设计开发了程序设计课程作业在线评测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编程能力的练习,可以在线提交程序并实时评判给出结果。学生可以对程序进行反复修改提交,直至正确通过为止。系统在题目中融入了程序设计知识及编程技巧介绍,通过完成先易后难、由简入繁这一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评测系统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5]。

2.3 融入学科竞赛,教学效果品牌化

学科竞赛是强化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将学科竞赛融入教学过程,将思政元素融入竞赛内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竞赛的组织、备赛、训练、参赛等过程,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水平,又促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目前,学校组织参与了国家、省、校三级和政府、学会、协会三类共计十余项与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有关的学科竞赛,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竞赛作品的整体质量也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参赛实践,结合学校关于学科竞赛的相关政策,各二级学院择优选择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竞赛,基本形成“一院一品、一专业一竞赛”的学科竞赛辅助教学育人模式。

3 学习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学习方法改革的主体是学生,知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授,而是要由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主动加以构建,是学生“学出来”和“练出来”的。加强学生的自立自觉意识,进而促使学生达到放松、投入、绽放的状态,易于学生的真正发展。教学团队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融入敬业、专注、创新、精益的“程序员工匠精神”,采用“分散任务实施+综合项目引领”的“双线”模式,如图1所示。即在课程实验中基于每一章知识点的“分散实验任务”和在学期过程中涵盖所有知识点的“综合实训项目”两条主线[6]。这两条主线特点明确、相辅相成,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严谨性、调式代码的细致性、优化程序的精益求精。

3.1 分散实验任务,循序渐进

对每一章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精心编制实验任务书,其中要明确实验的名称、目的、内容、步骤与评分标准。这个环节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和方法相对单一,包括基本语法、常用算法、编程工具使用和编程规范化培养等方面,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在编程过程中调试或编译时遇到的错误比较多,为了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维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团队将有代表性的常见错误信息从语法、结构和算法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整理提供给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实验内容设计,旨在确保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夯实学生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基础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3.2 综合实训项目,整合提高

课程开始时,设计几个任务量和难度等级相同的综合实训项目供学生选择,开发过程与学习过程同步,便于学生将分散实验任务中获取的知识技能迅速应用于综合实训项目中。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就程序结构的实验任务而言,循序结构可用于统计某学生的平均分,选择结构可用于根据课程成绩确定成绩等级,循环结构可用于统计多门课程的最高分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体系,从而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综合实训项目注重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性和前后衔接性,设计方案相对开放,不限制解决问题的思路,旨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知识构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究性,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程序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3 团队协同作战,互促互学

考虑到目前教学过程中学时少、任务重的特点,采用“团队互助学习法”,即把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的若干实踐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分散实验任务和综合实训项目。每个队选配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沟通协调能力的队长,如实记录实验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每名队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当“导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现场和网络等多种途径的辅助答疑,引导和掌控实验及项目进度、质量。课程结束时,每个团队要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团队设计过程介绍和设计成果展示,并接受评委质询,每名队员都可以回答。评委由任课教师和所有小队长组成,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教学相长、互促互学。

4 考核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

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主体单一,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向评价,没有形成多主体交互、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缺乏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价。教学团队探索建立了“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三段式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做到了学习过程跟踪性评价和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了以“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的转变。这一考核模式既关注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也注重了学生学习态度、团队合作、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查,可以有效驱动学生正向行为的养成,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习动力、强化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促进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育人的自然融合。

4.1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课程考核中的基础环节,侧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始终,主要包括课堂出勤率与课堂活跃度。可在开课前和结课后设计一些问卷和量表,对学生的课程认知和努力程度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掌握学生的状态。该评价结果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比为10%。

4.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课程考核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性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包括分散实验任务评价和综合实训项目评价两方面,评价结果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比60%。首先,分散实验任务评价。每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记录学生的上机表现和任务完成进度,给出具体分数,可由学委、课代表或小队长协助完成。教师要逐一批阅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并在课堂上统一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实验报告既能体现出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又是学生规范性意识的检验,从格式到内容,从标点到文字,是一种习惯养成教育。分散实验任务的评价贯彻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可作为评价学生自学能力的载体。其次,综合实训项目评价。对于综合实训项目采用“过程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考察每个团队是否有清晰的项目分工与高效的团结协作,重点评价团队的项目任务是否完成,预期功能是否全部实现。二是在实训项目的验收答辩环节,保证每名队员至少被问及并回答一个问题,根据回答质量给出分数。三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队长的作用至关重要,除了自身组织、表达、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之外,还要掌控团队大局,对整个团队和每名队员的表现做出客观评判。

4.3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课程考核中的关键环节,除了前面两个阶段的评价之外,还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期末考试,侧重于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命题的依据和思路要严格遵循课程的教学大纲,题型和题目可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大纲》的要求,全部采用在線评测系统进行线上考核,试卷随机生成,自动评分。理论知识考核结果在课程总成绩中占比为30%,加之前面两部分成绩,即为学生最终的课程得分。

5 结语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程思政改革已深入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背景下,教学团队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教书与育人、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教学理念的更新,增强了学生对于课程和教师的认同,提升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在获益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反哺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了教师对授课方式的思考以及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改革和尝试;学习方法的改革,帮助了学生更好理解与整合课程知识点,促进学生的“自我导向性学习”以及分析、解决综合性问题能力的提升;考核方法的改革,完善了课程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发挥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功能。文中所述教学模式改革不仅有助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进一步落实课程思政根本任务,其建设经验的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可推广性强,能为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经验参考,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刘玉玲,梁宜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39(06):73-76.

〔2〕卢瑾,任宏亮,顾东袁,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程序设计分层式实验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0, 18(11):174-178.

〔3〕崔玉宝.对于大学教育教学的思考与课堂教学常规之我见[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24(04):60-62.

〔4〕李丹,吉紫娟,罗春娅,等.项目任务驱动法应用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与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2):95-97.

〔5〕赵冯平,张翠莲,黄镭.基于知识与能力导引的程序设计课程作业在线评测系统[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02):19-23.

〔6〕崔玉宝,成岳鹏,任树坡.双层项目驱动的”二四四”课程考核模式构建[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24(02):51-54.

猜你喜欢

考核方法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校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关于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