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探索

2023-09-10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5期
关键词:冷链流通运输

■耿 晓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于 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

■张 茜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行模式。随着“建设数字乡村”战略以及“五通下乡”政策相继提出,乡村地区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这种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创建更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成为农业生产者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相关研究人员立足于农产品流通特点,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农产品流通所带来的影响,正视现行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尝试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确保农产品流通模式符合乡村农业发展实际需求,令其成为促进乡村经济转型,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推动力。

一、农产品流通特征

1.空间特征

(1) 产地集中

无论是动物类农产品还是植物类农产品,其对于生长(成长)环境均有很高的要求,如生长地的气候、海拔、温度、湿度、光照等。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要,打造农产品品牌,农民通常基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将该范围的农产品集中在一起进行销售。

(2) 跨区集散

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但是农产品的消费却具有全年性特点,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此外,农产品产地的局部性与市场广泛性也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基于这种背景,农产品流通要积极尝试在空间层面进行大幅度改革与创新,这样才能适应越来越多元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这种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与销售逐渐形成了跨区集散特点。

2.时间特征

(1) 产品季节性

农作物具有固定不变的自然生长规律,因此农作物的播种、生长、采收均具有季节性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季节变化。尤其是粮食,果蔬等农产品,属典型季产年销产品。对某些季节性不很明显的农产品而言,由于其自身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农产品供给呈现出周期性特征。例如蔬菜、水果常见的农产品都是春季生产、秋季上市。农产品在供给层面展现出的季节性或者周期性特征,导致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变化十分复杂。

(2) 产品易腐性

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很多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依然保持着鲜活的状态,这对于货物流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农产品新鲜程度逐步降低,品质不断下降,产品售价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特点,导致其运输和存储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减少流通环节、缩短货物流通距离,缩短农产品从采摘到端上餐桌的时间,成为农业从业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技术对农产品流通产生的影响

1.流通渠道的变化

数字化农产品流通渠道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特征:

(1) 专注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输到销售之间的中间环节较多。(2) 货物流通渠道扁平化。这两个特征决定了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即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流动的通道。基于上述两个特点,一种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所组建的农产品流通新模式逐渐形成。在这个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生产者、中间商以及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实现交易信息的实时共享,并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供应链关系。农户、中间商、消费者基于网络服务平台进行农业贸易活动,基于云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构建“农信社+电商”农产品流通体系,将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实现产销一体化。

2.交易方式的变化

数字化技术与农业的深度绑定,打造出一整套高效的交易通信平台,令交易范围得到扩展,突破了农产品交易在时间、空间维度上的桎梏。农产品电子商务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农产品交易各环节效率;另一方面压缩农产品交易成本,扩大农民的利润空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种种不足,成为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下面从两方面具体说明: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大部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以城市为中心,农村与城市的道路状况差别较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产品容易腐烂,对物流速度和品质要求特别高,许多生鲜农产品都要经过冷藏处理,然后才能运输。但是,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产品运输制冷要求。

尽管中国农村冷链物流规模呈逐渐上涨趋势,但是中国各类农产品腐损率均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旺盛的冷链运输需求与滞后的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以道路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行机制与技术较为落后

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 大多数农产品存放于农户自建的仓库中,其运输能力以及保鲜能力欠佳。(2) 很多生鲜农产品都要经过冷藏处理才能运输,为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必须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加工、存储、运输标准,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但目前,很多地区缺少针对农产品品质的检测鉴别标准,使农产品在生产时无法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从而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始终得不到显著提升。

3.组织管理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的逐步增强,中国农业生产结构也面临着调整与优化需求。特别是在组织管理方面,暴露出一定的不足:(1) 大部分农民受传统思维影响,在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工作时,仍然以个体农户为主体,其对于市场的认识较为片面,合作意识不足,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始终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2) 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社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内容,加之多数农户倾向于分散经营,销售环节与生产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统一标准与品牌,造成综合效益低下。

四、数字乡村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具体路径

1.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 产业数字化升级

从类型上看,农业是典型的离散型产业,其生产经营过程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外部因素(气候、环境等)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明显。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只有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底层存储计算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际工作中,农产品供求环节会产生大量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逐渐成为农产品产销分析及决策的客观依据。农业生产者利用数据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与整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的实时追踪以及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流通而言,数字化转型能够优化运输线路,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缩短农产品运输时间,对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有裨益。因此,农产品公司建立“内部培养+外部招聘”人才获取双通道,培养熟悉互联网知识,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优秀人才,以物联网为核心,将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设备连入物联网平台,实现对于物流各个环节、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形成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作业流程。

(2) 翻新道路交通设施

针对乡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要持续追加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优化农产品冷链配送网络,建立大中型冷链物流仓库,实现农产品的高效集散。另一方面,扩大冷链物流站点在乡村的分布范围,针对容易腐烂的水果、蔬菜、水产等农产品,在其产地附近建立预冷仓库、低温分拣仓库以及移动仓库等设施,打通农产品物流线路中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乡村要与附近大中型城市形成区位联动,确保乡村冷链物流与城市冷链物流形成完整闭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综合体系,加速城乡融合,减少农产品周转次数,保障农产品品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农业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市政管理部门,共同设计并建设“鲜活农产品进城通道”,为鲜活农产品开辟专门的运输通道,进一步缩短农产品运输时间。若农产品运输线路较长,可以在运输线路中的中转站附近开设冷链物流中转通道,增加冷链运输车辆专用泊车位,通过上述方式改善乡村交通运输道路硬件条件,为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推广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

针对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供应链水平不高的现状,相关工作人员尝试将JIT管理系统引入农产品流通体系,以JIT管理系统为基础创建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JIT模式能够依据客户对于农产品质量的实际要求,对农产品采购、运输以及销售等工作内容进行优合理分配,提高农产品周转率,降低农产品腐损率。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

具体而言,JIT模式适用“多频、少量”的运输方式,尽可能发挥农村道路交通资源,通过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分析,减少每一次运输的重量,不仅能够降低运输车辆的油耗,还可以保障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的“精准投递”。

3.优化管理机制

(1) 宏观层面:加强政府监督引导

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需要加以引导,向乡村地区持续追加信息网络建设投资,通过这种方式使农产品贸易与信息服务系统日臻完善。同时,地方政府还应该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确保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产品流通产业现代化升级。具体措施包括:①创建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三位一体”信息系统,基于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实行农产品物流透明化管理,对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平台进行完善与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令农产品流通变得更加高效。②相关从业人员持续收集与农产品流通有关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农产品信息收集部门,基于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完成针对农产品流通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2) 微观层面: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社

针对部分乡村地区农村合作社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从建立标准、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农村合作社。①加强标准化。地方政府针对农村合作社不同的类型,实施分门别类管理模式,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保证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产品流通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对农村合作社而言,营利是其主要目标,政府应依照有关法规条文及政策,从内部不断规范农村合作社制度,不断增强活力,针对已经取得合法身份并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农村合作社,地方政府要适当给予政策倾斜。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一些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农村合作社,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其的监督力度,确保此类农村合作社在参与农产品流通工作过程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某些不法分子借农村合作社之名,侵害农民利益。此外,对于未正式登记的合作社,地方政府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在不妨碍其发展的前提下,对此类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管理,帮助其早日取得合法身份。②资源整合。传统的农村合作社已经搭建了完整的网络系统,并且具备办公楼、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而农民自发组成的新型合作社更为灵活,市场化水平较高。因此,地方政府积极尝试将传统合作社与新型合作社融为一体,实现农产品流通资源的集中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多方共赢”局面。具体实践中,应该以传统合作社作为框架,将新合作社农民纳入该框架内,发挥当地农民熟悉农产品以及乡村地理环境的优势,组建自上而下形成全新的农产品流通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传统合作社的制度优势、资金优势,以及新型合作社的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在协同效应的促进下,实现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跃升。

4.创建智慧化农产品流通渠道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乡村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从宏观层面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方式以及经营流程,逐渐与现代化物流体系脱节,其在物流体系中发挥的货物中转与集散作用正在逐步降低。这种背景下,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升级,成为创建智慧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业态进行总结分析,设定数字化转型目标。即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为中心,销售及其他环节为重点,强化农产品经营商户资质信息、食品安全检测,交易信息等。在此基础上,注重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应用,立足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构建综合型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并为其搭配完善的零售网络,实现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整体布局,将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为农产品流通、中转的综合平台。

五、结语

全面建设数字乡村背景下,乡村物流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相关从业人员立足于农产品物流工作特点,深入分析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管理机制、推广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创建智慧化农产品流通渠道等方式,切实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与农产品相关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冷链流通运输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商贸流通
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