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演唱分析

2023-09-08妥海涛

艺术大观 2023年23期
关键词:演唱分析民族音乐声乐

妥海涛

摘 要: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民族)比赛”中由张明旭演唱的一首《来香巴拉看太阳》,引起了声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是由周国庆作词、作曲创作的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歌词中,犹如人间仙境般的景色、旋律中,富有悠远、神秘的色彩,使它成为我国声乐曲目中经久不衰、传唱度较高的一首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演唱进行分析,以期对该歌曲在演唱、表演上能够有新的认识与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演唱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来香巴拉看太阳》;演唱分析;民族音乐;声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0-03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简介

(一)关于香巴拉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其意为“极乐园”“精神意境之净土”。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中所唱的香巴拉,位于今天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处于滇、川、藏大三角交汇地带,是“滇藏茶马古道”要冲[1]。

(二)作曲家简介及创作背景

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是由著名作曲家周国庆作词、作曲创作的。周国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音乐》杂志副编辑。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其中,《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声乐作品是他创作中的代表性曲目之一。该歌曲于2000年发表,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极高的传唱度。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及一些大型声乐比赛中,这首作品更是成为男高音们尤其是民族男高音们的“必唱曲目”之一。而对于创作这首作品的作曲家周国庆老师来说,云南的香格里拉对他而言一直有一种崇高的敬意。在创作这首作品时,他也从没去过香格里拉,因此他认为《来香巴拉看太阳》实际上是一首“幻想曲”。这首作品的创作也是他对于艺术歌曲通俗化的一种尝试,因为他本身是学美声唱法的,同时又很喜欢通俗歌曲,加之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杂志,里面记载了关于一个国外的登山队在香格里拉梅里雪山遇难的照片。其中,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的照片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洒满金光的梅里雪山,使他心潮澎湃。由此激起了他的创作灵感,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这首作品[2]。

二、作品的创作特点

(一)歌词分析

唱歌唱情、唱意,但归根到底是对歌词意境、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来香巴拉看太阳》其歌词极具感染力,歌词中对香格里拉人间仙境般意境的描绘也非常优美。

从谱面看,歌词由三部分组成。在歌词的第一部分中,又由两段歌词组成:第一段: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梅里圣山连着太阳;那雪莲花美丽,那草地翠绿,那茶马古道悠远,那佛光慈祥。第二段:远方的黑颈鹤带来吉祥,醉人的酒歌在高原回荡;那酥油茶香浓,那弦子舞悠扬,那帐篷浪漫,那晚风爽朗。第一部分的两段歌词具有抒情性,生动地描绘了香格里拉的景色及生活气息,画面感极强。第二部分,用两次“这就是”、用两次“看不够”。这样的着重强调,抒发了词作者对香格里拉的无限向往和热爱之情,情感更加强烈。第三部分,采用“啦”这个衬词来结束全曲,既是对香格里拉魅力的一种赞叹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流连忘返的依依不舍之情[3]。

(二)调性、曲式特征

根据分析,该作品的乐曲为带单三部曲式结构。由 A、B、A1 三个乐段构成,A和B的关系为对比关系,整曲规模不大,整体调性是七声雅乐羽调式(加变徵),属于单一调性乐段,全曲节拍是 2/4 拍,整体力度布局是 p-mf-f-mf-mp-pp,全曲速度较舒缓[4]。曲式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a句为该乐曲的第一句同时也是主题句,它有主题功能且具有动机。以下为动机分析(见谱例1)。

1.音高关系:起伏不大,由三个上行二度和四个下行二度构成。

2.音域:是从小字1组的a到小字2组的#f,没有超过一个八度,音域较窄。

3.旋律:整体是由下到上,再到下行,可以称为小波浪型。

4.节奏:前半部分是均分的平分型节奏,后面是前松后紧的顺分型节奏。从节奏的时值来看,前半部分节奏较为密集,而后半部分较为舒展。所以,从动机节奏的整体来看,该旋律还体现了抑扬格的性格。

5.织体:为主调织体,旋律主要集中在上方声部,下方声部以分解和弦为伴奏,并且通段在听觉上以平分型节奏平稳伴奏。

6.和声:主要集中在一级和五级的功能和声。

三、演唱分析

(一)演唱版本分析

为了更好地演唱该作品,对演唱版本的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作品自创作至今,就有很多声乐演唱者演唱此作品。其中,尤其以男高音演唱居多。笔者最开始听到的演唱版本为孔庆学所演唱,孔庆学来自云南,也是藏族歌手,他的嗓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笔者认为他所演唱的这个版本极具代表性的同时也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笔者是通过观看孔庆学演唱此作品的MV,来欣赏他的演唱版本的:他雄浑有力的中低声区、干净清亮的高声区,再加上视频中配有香格里拉的景色,一下就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在此之后笔者还欣赏了陈家坡、于海洋等歌唱家的演唱版本。基本的演唱形式为(以陈家坡演唱版本为例):采用与交响乐队合作演绎的形式。因此,在视觉上能够给人震撼,在听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中西音乐元素的相互融合也让该作品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陈家坡的演唱版本中,前奏部分由大提琴、小提琴、三角铁等乐器来演绎,给人一种清澈之感。随着陈家坡男声的进入,通过他的訴说,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被层层揭开,人们流连忘返、不愿离去的场面跃入听众脑海。这种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演绎形式,在这首作品中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笔者除了上述的演唱版本外,在“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民族声乐比赛”复赛直播中还欣赏了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张明旭演唱的版本,笔者认为他的演唱版本也有诸多可以学习和分析的地方:首先,伴奏上,他采用的是钢琴作为伴奏。其次,他提高了演唱的难度:并没有采用原调演唱,而是将调升高,采用D调演唱。再次,在他的演唱中,肢体语音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演唱全程,他的动作自然、不做作、落落大方,尤其在该曲的高潮部分,他真情流露,眼神和肢体配合得很完美,给人一种香巴拉景色美不胜收、让人魂牵梦绕的、来自心灵最深处的震撼。最后,笔者在欣赏他的演唱过程中发现,他的演唱给人一种细腻感和高级感。具体来说:在中低声区部分,采用类似于“说话”的方式来演绎,向听众娓娓道来;高音部分完全由情感带动声音,没有一味地“炫高音”。最终在他的演唱下,使得这首作品具有立体感和故事性。在他的歌声下,香巴拉好似一位年轻美丽的少女:充满活力、端庄大气。笔者认为,他的演唱具有他本人二度创作的特点,也具有其独特的演唱个性,也对我们在演唱该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上提供了新的感悟与理解[5]。

(二)演唱技巧

1.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准确运用,能够让我们在演唱作品时更加自如,也能更好地表达出歌曲中的所要传达的情感。《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作品由于演唱难度较大,尤其是在高音部分对气息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该曲时,应该运用较为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该曲第一句“清澈的碧塔海飞流蓝天,神奇的美丽圣山连着太阳”一句为例,首先,应该采用“打哈欠”的状态来吸气,这时我们的小腹会有凸起的感觉,腰腹、横膈膜也处于扩张的状态。其次,保持好“打哈气”的感觉,把气息叹到“丹田”,即要把气息叹下来。在此基础上,我们保持“打哈欠”的状态去演唱该歌曲的第一句,就会让我们的声音在气息的支持下,变得自如和流动。对于气息在中低声区的准确把握、运用,就会让我们的声音在气息的控制下,做强弱变化处理和对比。在演唱该曲的高音部分时(即:“这就是香巴拉”一句),对气息的要求会更高,尤其是其中的“拉”字,其音高已经到了小字二组的a(以C调为例)。这时,就需要更深的气息支持,尤其是“拉”字,演唱时要始终保持“打哈欠”的方式,随着音的不断升高要不断地往“丹田”叹下去,腰腹及横膈膜的张力要保持住,不能松掉“劲儿”,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演唱好这个高音[6]。

2.歌唱语言与风格把握

在演唱中对于该歌曲在语言的表达与风格把握方面也应该進行分析(以民族唱法演唱为例):演唱这样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在语言上就要按照中国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的规律去演唱。因为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上,要求我们做到字正腔圆。具体来说,就是在演唱该歌曲时的归韵和依字行腔的问题。以该曲中的“远方的黑颈鹤带来吉祥”中的“远”字为例,在唱“远”字时,首先应该先发一个“yi”音,然后在“yi”音的基础上发“wu”,最后归韵在“an”这个音上。按照这样的咬字及发音规律,既可以保证归韵的准确性又可以让我们保持好歌唱的“高位置”,从而获得理想的共鸣腔体和歌唱状态。在风格的把握上,笔者认为演唱这种民族风格的作品,应该抓住其中比较有特点的音和字进行剖析,从而对该曲的风格进行更准确的把握。在这首作品中,比较有特点的音是升“fa”。放在全曲中来说,它的出现从听觉上给人一种悠远、神秘的感觉;从作品本身来看,它的旋律和歌词无不透露着对香巴拉的向往之意。因此,我们在演唱时就应该按照这个感觉对这首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7]。

3.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首作品的完整呈现,除了要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对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外,还需要在演唱中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不仅有益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还能够为我们在演唱上“加分”。在演唱《来香巴拉看太阳》这首歌曲时,演唱中的情绪、表情、肢体动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歌曲中所表达的感情与思想在发生变化,因此在肢体和表情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从歌曲开始的舒缓平和再到高潮部分的磅礴大气,在演唱中都要准确地理解并进行表现,演唱者要通过联想,将自己置身于香格里拉,在情感和肢体上做到位,才能更好地演绎作品。具体来说,随着音乐的前奏部分,演唱者先要在脑海中想象香格里拉的美丽景色,双脚站立,身体放松,保持“外松内紧”的状态。眼神要坚定、有神、充满向往,面部表情要充满喜悦、兴奋。随着演唱的进行,在演唱者演唱至“这就是香巴拉”这句高音部分时,面部表情要更加轻松、喜悦,肢体上可以适当地运用右手展开或左右手一起展开的动作,这样能够更好地让演唱者的身体放松,也能够让演唱者的情感得以更好的抒发,以此引起听者与演唱者的情感共鸣,最终获得演唱的成功[8]。

四、结束语

对于声乐演唱者、声乐学习者来说,在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要先从作品本身入手。做好前期的“案头”工作,而后才能进行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演唱者不仅需要具备相当的演唱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艺术水准,而一定的艺术水准不仅来源于演唱者的人生阅历,还源于演唱者对作品的深刻把握与理解。好的声乐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而优秀的歌者在平时声乐的学习中也绝不是“闭门造车”。本文通过对《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演唱进行分析,同时汲取前辈大师演唱之所长,以期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与审美能力。实践出真知,艺术学习的道路充满艰辛与坎坷,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愿每一个声乐学习者都可以早日到达自己心目中“香巴拉”。

参考文献:

[1]郭干栋.论藏族声乐演唱中“异域”风情的表现[D].广东海洋大学,2019.

[2]李军.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演唱特色分析[J].民族音乐,2018(02):49-50.

[3]张龙.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演唱处理与情感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蓝天翔.净土的回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7.

[5]字舟云.对歌曲《来香巴拉看太阳》的解读[J].电影评介,2009(10):97-98.

[6]陈黎.民族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与技巧分析[J].名家名作,2022(23):22-24.

[7]梁蕾.民族声乐演唱技巧方法及其与歌曲风格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艺术大观,2022(26):7-9.

[8]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新阶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04):5-8.

猜你喜欢

演唱分析民族音乐声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
声乐套曲《冬之旅》第十一首《春梦》歌曲演唱分析
歌剧费加罗婚礼《你再不要去做情郎》演唱分析
歌剧选段《木兰花》演唱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