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四胡及科尔沁流派的艺术特点

2023-09-08霍日查温泽

艺术大观 2023年23期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族

霍日查 温泽

摘 要:蒙古族四胡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民族乐器,在科尔沁地区分两个流派。形状和造型与汉族的四胡相似,材质一般为红木和紫檀木,音色动听,深受民族民间及专业团体的喜爱。笔者通过了解蒙古族四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运用特点,四胡的形制,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过程,并针对现代音乐领域的现状,进行分类归纳和论述,尤其是对促进科尔沁四胡流派发展,阐述自己的论述观点。

关键词:蒙古族;四胡;科尔沁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3-000-03

一、蒙古族四胡概述

(一)蒙古族四胡介绍

蒙古族四胡是在蒙古族地区流传的乐器,与汉族的四胡区别不大,材质为红木和紫檀木,琴筒为八方形,表面用蟒皮或者牛皮蒙的,弦轴和轴孔都没有锥度,利用弦的张力来得到定弦规律,个别的琴杆和琴筒上还镶刻着花纹,以表现装饰的意义,突出民族乐器的特色。琴弓通常使用竹竿上系马尾作成,琴轴上包着十厘米的铜皮或者象牙等物件装饰。其分类包括低音四胡、中音四胡、高音四胡等几种形式。四胡的名称来源于其乐器的形制,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民间说法,它有四个固定弦的琴轴而得名;另一个是在四个琴轴上固定的四根弦而得来的现代名称,因此都以四胡为名[1]。

(二)四胡的种类

1.高音四胡

定弦为“d1—a1”,高音四胡音色十分明快,声音穿透力强,擅长演奏独奏曲,重奏和合奏形式中表现力更突出,承担领奏声部。四胡属于弓拉弦鸣的乐器,又被称为蒙古小四胡,是在民间四胡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在内蒙古地区广泛流行,音色粗犷,一般为木质,呈八方筒形状,表面有诸多纹样装饰,随着发展,高音四胡的形制逐渐被固定,一般上面装饰琴马,演奏时多采用一弓一音的形式,音色优美,音量较大,常常与中音四胡、马头琴等乐器进行组合演奏,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胡筒长14厘米,直径9厘米,琴杆长80厘米[2]。

2.中音四胡

定弦为“g—d1”,中音四胡区别于高音四胡,四根弦发音是成双的,两个弓毛夹在一二、三四弦之间,指甲顶弦一般用于中音四胡中,弓法技巧分为全弓、分弓、快弓等形式,指法技巧分为抿音、抹音、连滑等形式,中音四胡对演奏者技巧的要求较为严格。中音四胡筒长16厘米,直径10厘米,琴杆全长90厘米。

3.低音四胡

定弦为“d—a”,低音四胡又被叫作大四胡和好来宝四胡,流行于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多用来进行蒙古族民族歌曲的演奏以及好来宝等音乐形式的表演中。低音四胡与其他两种形式共同呈现出蒙古族四胡的艺术特征,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进行表现,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低音四胡筒长30厘米,直径15厘米到20厘米,琴杆长为110厘米左右[3-4]。

二、蒙古族四胡的流派概述

蒙古族四胡的演奏風格展现出草原特色,尤其是科尔沁地区的四胡演奏风格展现出两大流派的特征。四胡的种类丰富,包括大四胡、小四胡以及中四胡等形式,在琴弦上也具有差异性,分为尼龙弦和钢丝弦两种形式,不同的材质也会形成演奏差异。科尔沁两大艺术流派的演奏各具特色,长期的民族生活经验,为其音乐的演奏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四胡本身就来源于民间,又在民间的土壤中得以发展,吸取了我国民间戏曲和地方戏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呈现出新的艺术表现力[5]。

(一)吴云龙流派

吴云龙是通辽人,著名四胡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科尔沁四胡两大流派代表之一。青少年时在民间演绎,后进入专业艺术学校任教。多年的教学环境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扎实的演奏技巧及杰出的创作风格,在四胡演奏领域享有盛名。为了四胡教学得到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他把原来四胡的丝弦改成钢弦,羊皮换成了蟒皮,在原低音和中音四胡的基础上改进为高音四胡,并能够做到独立演奏乐曲,同时创造出很多独特的演奏方法和教学内容。从此科尔沁地区出现了高音四胡的演奏形式及丰富的演奏技巧,实现了对外推广的意义,使蒙古族四胡被更多的大众所了解和熟知[6]。

改进四胡的实践中根据民间四胡弓法的弱点,指法技法上的不足,以教学为目的创新拥有自身的演奏套路。在运弓时使弓呈现出一条线,十分平稳,弓毛与琴弦呈九十度的直角形式,拉弓速度平稳,声音干脆,倒弓演奏绝活。技法套路分为右手弓法和左手指法两种形式,倒弓是换弦演奏技法,用于第二、第三拍相同的音符演奏中,为了体现蒙古族的地域特色,练习和演奏中注重音头的表现力。

(二)孙良流派

孙良是通辽人,著名民间口头传承艺人,科尔沁四胡两大流派另一个代表人。他一生的艺术生涯展现了蒙古族古老的音乐形式,以民俗民间的形式表现四胡音乐。他成功地把民族民间曲调改编为独奏的乐曲,并演奏了大量优美的民间乐曲。经过长期的实践,细心钻研,他研究出一套新的演奏技巧,以按、打、弹、滑等为主,逐渐扩展了高音四胡的音乐,使音量不断增大,美化音色,丰富了表现形式。演奏技巧的开发研究中结合教学实践,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高音四胡演奏家,使内蒙古四胡演奏艺术得到发展,最终形成了自我特有的四胡流派[7-8]。

三、四胡流派的演奏风格及艺术特点分析

(一)四胡的演奏风格

四胡在蒙古族语言体系中被叫作“呼日”和“胡尔”,属于内弓演奏乐器。在2006年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四胡的不断发展推进科尔沁音乐的发展,尤其带动了新一代四胡演奏家的成长。四胡具有自身的演奏风格,对创新和传承民族音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两大流派四胡的演奏风格,区别于其他乐器形式,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征。如谱例1是《好来宝》的片段,同一首曲调的七种演奏异文,一共包含八个小节,从旋律的特征来看具有明显的蒙古族风格,恰当地运用了打音、滑音、回音、颤音等技巧,呈现出一种四胡演奏的良好效果,第三支中融入了四胡加花的演奏形式,在节奏上形成变化,巧妙地运用第四指指法,运用了吴云龙的反向倒内外弦的换弦演奏形式,在每一个十六分音符的第一音都作为强音表现,突出四胡的演奏特色[9]。

谱例1

(二)四胡的艺术特点

1.装饰型润腔特点

装饰音演奏风格最常见的形式是回音的演奏形式,一、二指先后按弦,再运用四指,表现装饰音和旋律的关系,常出现在高音四胡的演奏中,对民歌的演奏方法进行模仿,利用装饰音的特点,在较慢的旋律中保持弓法的连续性。当音乐线条过长时,不能使用装饰音,四胡的声音逐渐变小,演奏时,拖住声腔,加入装饰音,使节奏更加连贯。在快速的节奏中,加入快速的装饰音,加强音乐欢快的氛围,尤其是在民间乐曲的演奏中,表现一种装饰性,同时烘托乐曲,表现演奏情绪。孙良在演奏过程中善于运用装饰音,表现装饰性,运用连续性的弓法形式,给予乐曲以较强的节奏感[10]。

2.滑音演奏特点

蒙古族四胡在演奏过程中,滑音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运用多种演奏技巧进行搭配表现,滑音对民歌中的甩腔进行模仿,从民歌的演绎形式中获得灵感,展现出民间音乐的特色,主要对河南地区的河南梆子中的帮腔进行借鉴,蒙古族四胡滑音的演奏形式音程距离较远,在滑音技巧发展中,为了保持原有的民歌特色还加了回滑音的形式。蒙古族四胡除了装饰音与滑音以外,还包括其他的演奏技巧形式,以丰富的演奏技巧表现地区的民歌,四胡的演奏技巧还包括揉弦、拨弦等形式,突出蒙古族的音乐特色。孙良在演奏中根据不同段落进行不同的表现,使乐曲在同一个曲调中形成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音高。孙良的《八音》一直流传至今,被大众称为“孙氏八音”,在《八音》中表现不同的曲调,运用不同的技巧形式,运用大、中、小四胡的不同定弦法,体现出民间器乐合奏的传统组合形式[11]。

(三)演奏套路

1.技法套路

蒙古族四胡的技法套路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流派创造了不同的技法表现形式,比如吴云龙的流派就愿意使用倒弓的形式进行演奏,倒弓的形式不是单独使用,而是在每拍的第二和第三个音之前加入打音、滑音、点音等形式,配合加花技法,呈现出独特的演奏风格。倒弓是吴云龙的特色技法,在其演奏的《春到科尔沁》乐曲中,他将倒弓运用得十分娴熟,呈现出良好的视听效果。另外,吴云龙擅长运用指法,运用中指、食指、无名指在四个音位上进行演奏,体现出音色的韵味。食指与中指做滑音的演奏,小指做装饰打音,每根手指表现不同的风格,体现不同的演奏形式[12]。

2.变奏套路

伴奏套路与弓法套路和指法套路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弓法和指法是变奏套路的表现形式,变奏是演奏家在演奏过程中运用特定的技法来表现音乐内容。四胡演奏的技法形式丰富,尤其是在科尔沁两大流派的影响下,四胡的演奏技巧更加完善,包括回音、打音、颤音等多种形式,回音是将骨干音在音前做点,在音后做打,最终将音送回到原位。在四胡的演奏乐曲中普遍流行,尤其是在民间的演奏中,展现出独特的节奏感。打音是运用四指或者三指进行演奏;或者二指、三指、四指同时拍打,展现乐曲节奏的变化。打音的形式比较普遍。颤音分为不同的形式,包括长颤音、短颤音、滑颤音等形式,不同的颤音会营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在蒙古族四胡的演奏中表现出独特的音乐质感[13]。

四、结束语

蒙古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拥有重要的发展地位,以音乐的形式记录生活和历史,见证着民族的发展历程,民族音乐具有传递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随着文化的发展,民族音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表现了民族音乐多元化的发展状态,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十分有必要,是发展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蒙古族四胡的乐曲从来源以及风格都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反映出鲜明的游牧文化特色。

本文通过对蒙古族四胡的研究,了解了其两大艺术流派的发展现状,对蒙古族四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其音质和演奏发音技巧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蒙古族四胡演奏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以音乐的形式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并对大众形成了鲜明的影响。四胡是蒙古族民间传统的古老乐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因此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四胡演绎展现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底蕴,传递出深刻的文化性特征。两大艺术流派丰富了四胡的艺术表现力,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并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加入新的元素,丰富技能表现,增强艺术感染力,改变弓法的形式,传达出民族音乐的氛围和意境。

参考文献:

[1]包克诚.关于科尔沁蒙古族四胡文化传承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5):27-28.

[2]于双振.昔日打工仔 今日制琴师——访二胡制作师吕胜路[J].乐器,2011(02):24-26.

[3]刘京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二胡制作名家王根兴[J].乐器,2011(01):23-25.

[4]斯琴塔娜.蒙古四胡的造型艺术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5]乌兰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遗产断想[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01):24-29.

[6]项阳.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J].中国音乐学,2003(04):68-78+142.

[7]高·青格勒图,斯勒巴特尔.蒙古族器乐曲──“阿斯尔”[J].内蒙古艺术,1998(02):48-50+67.

[8]庆歌乐.论传统变奏手法在蒙古族器乐曲《阿斯尔》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2(12):149-151.

[9]纳.布和哈达.有关乌珠穆沁右旗王府乐队情况的调查[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6(03):19-21.

[10]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1):78-83.

[11]慶歌乐.蒙古族古典宴乐《阿斯尔》的传统器乐特征[J].内蒙古艺术,2006(02):23-25.

[12]萧梅.从感觉开始——再谈体验的音乐民族志[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1):81-93+7.

[13]萧梅,李亚.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2019(03):5-14+34+193.

猜你喜欢

科尔沁蒙古族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科尔沁永恒的眷恋
科尔沁民歌中的生态文化保护
科尔沁情
美丽的科尔沁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梦回科尔沁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