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院校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机制

2023-09-08华晓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校企基地实训

王 猛,华晓晓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而高等院校是人才的培养平台,也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才势在必行。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 培养新时代掌握专业知识、具备实践能力的农科专业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而农业院校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素质过硬、能力出众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具有时代意义

1.1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目前的高等院校来看,培养方案的标准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其教学方式采用的大都是先进行理论知识讲授,然后通过做实验等进行进一步拓展,以巩固和检验理论知识。而在高等院校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出更多高水平和实践型的人才,还是对现存培养方案的拓展和创新,对高等院校现存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查缺补漏,使其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校企合作实训建设基地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实训建设基地还能很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给学生们提供更加直观真实的实训环境和亲身躬行的实践场地,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更能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学生在学校与企业沟通联系的桥梁。 这就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尽快适应并融入企业新环境,知悉企业对于学生的工作要求做到胸有成竹,对以后就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及时的发现、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实际行动将其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分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实训过程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而且企业的技术人员还能就实训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们讲解和分析,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反思自身的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加强企业与学生的深入交流。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务实能力,还能帮助他们运用企业工作的独特眼光思考分析、 制订计划和解决问题,对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也有莫大帮助。

1.2 使学生提升就业力,规划职业发展生涯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习的过程, 是大学生向社会职场工作者转变的一个过渡期,在实训期间,学生可以锻炼其学习能力并逐渐适应企业新环境, 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以后的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在实训这一实践的演练过程中,学生将内化专业价值观与专业理念, 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水平也慢慢提高, 逐渐的就会形成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 有助于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目标和自我职业发展规划,并培养价值观积极向上的认同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

此外也能通过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来促进学生就业。目前社会上企业在其招聘时都具有其大同小异之处, 即优先录取具有丰富工作经历、较强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大学生应培养良性竞争意识以提高其就业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满足招聘和就业要求,在将来的企业工作中能够尽快的学习并掌握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致力于企业工作。

1.3 可搭建就业平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校企合作实训建设基地的建设,最突出的优点是学校能与企业直接、深入地合作,因此能够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还能带来更为广泛的就业选择,以及提供更直观真实的就业指导,对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更好地走上就业道路有极大帮助,并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单位高效对接。 再者,就现存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言,通过校企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平台的搭建,可实现毕业生与企业单位的双向选择,在实训时大学生也可以“零距离”观察企业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状况, 了解目前企业的就业行情,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去学习所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接轨,如此看来不但能让学生在实训的时候更有目标和动力,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踊跃性。 另外,在实训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也能成为他们将来更好就业的铺路石。同时也调动了学校办学和建设实训基地的积极性, 促进和推动了大学生的就业,使高校和企业向着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1.4 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业潜能

校企共建就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总结,温故而知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拓展新思路和创新性思维,使他们主动培养科研意识、主动挖掘自己创新创业的潜能。有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实训工程中会获得一些新的启发,在毕业之后直接投入社会生产和自我创业之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开创出自己的一番新天地。当众多学生能走上创新创业之路,便会形成一股新兴力量崛起,致力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进步和相关科研技术的创新发展。

2 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2.1 经费投入的不足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建设实训场地,采购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方面均需要巨大的建设经费投入,校内基地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校的财政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和社会企业的资助。然而目前国家和政府对农业类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社会企业的资助也十分有限,进而使得实训基地在建设时受到一定的约束, 难以满足培养人才的要求。但是作为大学生实训的重要实践平台,其建设的经费投入是必需而长久的。

其次,造成经费不足的原因之一是经费收费机制的落后,其相关的收费政策十分老旧,使得经费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大多数农业类高等院校的学费收费较少,对于一些在实训过程中耗费较多的专业而言,其在基地建设中花费较多,经常入不敷出,并没有额外的补助。 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影响实训基地持续更新发展。 这样一来,加强实训基地的经费筹措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2.2 基地教学内容与模式存在问题

目前实训基地存在企业实际需求与实训教学不匹配的问题, 教学和实际生产结合不密切,很难真正挖掘满足企业所需的人才。 另外,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现存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实践的流程内容不甚相符,企业在实训基地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较少, 使得学生并未真正得到锻炼,造成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的匹配度不高。现进行的实训基地的内容, 大部分都将理论讲授作为核心,学生真正开展的实践较少,未表现出实训基地的产教结合融合型这一特征。

此外, 许多高等院校的实训课程项目设置没有更新, 并未根据新时代和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出实际的变化, 依然在以传统的学科体系作为核心,以以往的教学形式为根据,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单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 因此无法更好地形成教育机制性的进步和发展。 这导致教师们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的企业要求相脱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基地未提高,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发展。

2.3 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密切

部分高等院校由于实训基地资金、设备等的制约,实训教学内容有所限制,科研力度欠缺,与职业岗位对接度不高。主要表现有:首先,在基地环境的建设、 设备设施的采购方面投入较大,但对于生产研学平台的建设力度不足,并未重视科研机制,缺少科研投入。此外,部分高等院校实训基地有时会忽略实训基地的综合实训功能,通常只是粗略地将企业设备、 人员等引入实训基地。这种实训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该专业技能不能全面掌握,影响综合技能的提升。 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时主要内容大多是对于同一操作的简单重复,教学内容不但科技性不强,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使其实践能力无法得到真正锻炼。 就高等院校而言,学校在实训基地发展中求的是社会效益,即培养学生实训能力以促进就业;但企业追求的则是经济效益,两者追求的目标不同,因此在实训基地建设中, 校企合作要想向更深层次发展往往比较困难,使得实训基地无法达到理想的实训效果。

3 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现有问题应对策略探究

3.1 多措并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对于实训基地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可走“争取政府支持, 依托社会力量, 集中学校优势”之路,逐渐改善实训条件,完善实训功能,并且着眼长远,增强市场意识,讲求投资回报,实现不断取得经济效益、不断投入、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以解决实训基地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

争取政府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利用政府的管理职能,统筹教育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形成区域内办学合力;其二,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拨付,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其三,积极引导和吸引区域内相关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建设中来,以增加资金投入。

依托社会力量主要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 引入社会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共同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首先依托企业的产品或项目,形成双方的交汇点,增强学校与企业在培训方面的交流合作;其次依托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工学交替,提高实训质量与效率;再次依托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实践教学,弥补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还要依托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营造切实的工作氛围,使学生尽快适应并接受,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集中学校优势主要是指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号召力等优势,通过向社会和企业等提供服务创造经济效益,以补充经费的不足。 另外应使有限的经费最大化利用, 集中有限资金,确保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和共享性强的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与建设,并注重其经济效益性:同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设施,通过扩建、更新和升级,使实训基地综合实力提升并规模化发展,面向企业和社会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开放性、共享性的区域实训基地; 并且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和科研优势,制订教学方案与实训教学计划,将实训教学框架科学化、规范化,使实训基地发挥其最佳作用。

3.2 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实训基地改革力度

高等院校应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研究根据,将产学研进一步强化并结合,在实训时从中选择一批科研创新项目,建立从实训技术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研究链条, 从而得到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具有科技、人才、设施设备等众多优势,从而将这些优势最大化发挥,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科研生产中,以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这种一举两得的方式,不但能展现出高等院校教育实训基地的变通性和应用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水平。

此外要重视实训基地创新改革。 首先,在实训过程中应将实训内容与企业生产项目相贯穿。在实训基地教学中应当以企业需求为根据,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改变和调整。这种模式也满足社会对农业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和线上资源可作为学习实训知识内容的重要方式, 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介绍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实与巩固。 最后,可把专业技能内容与实训基地的现场培训考核结合在一起,根据合作企业生产需求以及高等院校考核标准,重组、更新实训基地现存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具针对性, 使得学生符合就业之后的企业岗位需求。这样的模式具有双赢效果,不仅可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农业专业的积极性,让学生践行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还可让实训基地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3.3 创新考核方式, 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高等院校应对实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视程度,从企业需求出发,将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目的,将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理论讲授向实践操作转变, 还应逐步增大对高等院校实训基地的投入,建设成功能健全、实践性强的实训基地。学校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情况,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预案和教学模式。

在对学生的实训课程的考核方面,应对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考核标准作出更新,适当减少理论考核的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据,将考核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重点,以实践结果作为能力水平考核的标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生在实训时的直接传授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健全实训指导教师考核体系也同样重要,可通过教学水平测试、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在高等院校实训基地的发展中, 学生们学习、 适应能力和企业岗位的发展能力应相符合,形成相应的持续发展能力,以顺应社会和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校企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