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发展问题与建设路径

2023-09-08王玉扩赵彦军刘博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田园长城农村

王玉扩,赵彦军,刘博浩

(1.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4;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唐山、秦皇岛地区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经山海关、抚宁、青龙、卢龙、迁安、迁西、遵化至天津蓟州,全长435.5 公里[1][2],是河北省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长城分布着众多的关隘、敌台,是明长城的精华。 历史上,各重要关隘由不同地区驻兵守护, 为了稳定军心,很多关隘守护驻兵带有家属, 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城内外1 至2.5 公里的地方及古道、驿道沿线就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 因交通闭塞等诸多因素,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上,落后于平原城镇和城区近郊。冀东长城沿线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发展,影响着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遵循长城沿线农村现有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长城文化等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省市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建设冀东具有长城文化特色田园乡村带,是促进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对加快实现河北省东部山区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1 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3],给予了高度重视。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各省市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18 年2 月,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4],同年2 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特色田园乡村”[5],唐山、秦皇岛两个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政策, 进而形成国家、 省、 市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为长城沿线农村地区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及历史机遇。

1.2 冀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冀东地区经济发展成绩显著,目前唐秦地区2022 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743亿元,城镇化率已达60%以上[6][7],都处于河北省前列,城乡发展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道路交通、产业融合、社会服务等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冀东地区农村改革探索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不断深化,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推进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全国试点等工作。 此外,冀东长城沿线农村传统文化传承相对扎实,农村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地理、物产、风俗、建筑、生产场所等空间要素依旧有所保持,沿线地域性长城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目前冀东长城沿线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 个及众多传统古村落,有坚实的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基础。

1.3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

2019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1 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8], 冀东的山海关、青山关等是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地段。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将按照“核心点段支撑、线性廊道牵引、区域连片整合、形象整体展示”的原则构建总体空间格局。 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环境配套完善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设等[9]。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仅是文物的保护和长城景区的提质升级,更多的是文物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沿线人民生产生活与长城遗产的共生[10],对沿线农村地区的发展,将会形成强大的内驱动力。

2 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绝大部分长城沿线村落地处偏僻、 远离城市,农村因人口大量流出导致村落“空心化”,少部分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村庄加速向城市转型造成近郊村庄“空心化”[11],尤其以青龙、卢龙、迁西、遵化四个县市长城沿线农村为重,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沿线村落的地理位置、农业资源各异、交通不便,这些因素已成为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产业进不来也出不去,吸引力降低。

2.2 农村整体投入比较少

虽然唐秦地区经济发展处于河北省前列,但是经济发展回补最大的还是核心城镇,而大部分长城沿线村落,呈带状分布,人口少,财政支农补贴更多依赖于省级补贴, 地方投入明显不足,农村道路、农业灌溉、山林维护等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教育等公共事业发展同丘陵和平原地带农村及核心城区近郊农村相比,非常滞后。

2.3 产业模式和商业模式不成熟

近几年,长城文化旅游、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迅猛,距离县城或核心城区地带较近的长城沿线村落,有了一定的科学发展规划,进行了初步建设,比如秦皇岛的环长城旅游公路的贯通,使得沿线农业、林业、服务业发展有了较大起色,但是,兴旺起来的田园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同质化、低端化问题,而地处偏远山区的沿线村落, 由于规划落实缺乏执行力,营商环境建设缺乏,旅游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不足,活力不够,少产业支撑,农村建设缺乏可持续性。

2.4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长城沿线的乡村,种植业、农业仍为传统产业,占比较重,致使居民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差、基础设施落后,导致沿线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落户到核心乡镇、城区,农村的能人,大部分选择在城镇经商,年龄较大的劳动力, 在农闲季节, 也大量涌入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等城市务工,常年在家的能人极少,人才的流失,使村落的发展,失去了动力和根基。

2.5 乡村文化价值重建面临考验

在市场经济加速转型,信息化、新媒体、数字驱动下, 长城沿线乡村居民的社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其表现形式、文化结构、传承载体因社会变迁而嬗变。冀东部分地区农村,存有文化建设的功利性、短视性[12],使得传统乡村文化生存空间急剧缩小, 历史悠久的乡村文化引导教育功能也逐渐弱化, 甚至有些悠久的历史价值极大的文化,早已消亡,如军事文化、塞外文化等。

2.6 文化遗产碎片化严重

长城沿线农村许多村落是长城修筑、 戍兵驻守形成的聚集地,因地理偏远,使得部分村落保留了较多的军事文化、边塞文化、农耕生活、民俗节庆等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但经历了解放前的战乱时期、解放后的严重破坏时期以及现在的城镇化发展时期, 传统文化逐渐没落,随着群众现代居所建设观念改变、文化保护意识的不足, 原本保留的固态物质文化,如城墙、堂祀、古宅等,或拆或破或失修,留存的村落历史信息遗失严重, 呈现出严重的碎片化。

3 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发展路径

3.1 坚持科学规划,精准设计乡村建设形态

科学规划是推进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的总纲。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规划既要有田园乡村的风貌,更要有支撑与保持田园乡村活力的内容。 一是扎实做好规划制定前期调查。 调查应突出掌握沿线乡村的地理区位、人口现状、产业构成、道路交通、用地现状、建筑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乡村环境等现实情况,并进行乡村民众意愿调查,了解村民普遍关注并希望在规划中改进的问题。 二是坚持田园乡村规划的制定原则。 依据长城沿线农村资源禀赋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分类建设,避免“千村一面”的建设和低效投入。 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 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特色规划与基础规划、以人为中心的规划与以物为基础的规划等相结合,坚持个体规划与区域整体规划相衔接,更重要的是坚持突出长城沿线传统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保护,重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协同各方力量,严格规划管控、分期分批推进。

3.2 坚持产业兴村,增强农村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百花齐放发展乡村经济。在尊重不同沿线乡村长城文化资源、山地资源、生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 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把农业、林业与旅游、运动、健康、养生等产业相结合,变“农业林业”为“风景风光”、变“名人名村”为“品牌品质”、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打造集观赏、品尝、科教、生产、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扎实做好现代农业。坚实以绿色生态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沿线村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生态体系[13]。 用“互联网+”打造农业竞争优势,精准选择试点村庄,推行“一村一店”。三是深化推进改革探索乡村经济繁荣新路。深化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 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推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3 坚持创新动能, 创造一切条件发挥人才作用

以人为核心是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动力[14]。只有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田园乡村建设才会有持续动力。 一是坚持把长城沿线的农民作为建设主体。 始终将农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上,围绕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益设计动员机制和建设机制, 让农民对整个建设从各个信息上看得到, 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给建议,发挥好家乡建设的主体作用。 二是积极培养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的过硬带头人。 坚持“选育管用”并举,建立成体系的村支书培养、选拔、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积极从致富能手、 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村支书,推动一批有产业、有能力、有思想的“能人书记”投身在田园乡村建设中。 三是积极打造农村优秀人才队伍。 充分利用各县区职业教育中心、科技文化下乡等机构、平台,对沿线乡村地区农民进行培养,利用唐山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强化沿线地区两个班子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投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四是坚持把知识引入田园乡村建设全过程。 加强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坚持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引入农村,推进村民知识教育与培训和技能培训, 引导村民发展根植于乡村特色的产业。

3.4 坚持文化建村,重塑特色田园乡村文化

文化是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的灵魂与重要呈现[15]。 只有把文化建设贯穿沿线田园乡村建设始终,文化振兴才有活水之源泉,沿线田园乡村才有灵魂。一是因地制宜加强试点乡村文化载体建设。 除了优化呈现具有代表性的长城文化、传统农业风貌,还要对各个村庄的各类型文化留存进行挖掘与重新定位,恢复建造村落传统文化中心,确立乡村独有的文化内涵。 二是多途径提高农民文化综合素质。 既要传承好传统文化素质,又要提高现代文明素养;既要提升他们的科学专业技能,也要增强其经济和商业意识。 积极发展健康有益的现代大众文化,为村民营造现代生活氛围。三是适度发展以长城文化田园乡村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 针对乡村旅游的同质化、复制化、低端化问题,统筹布局冀东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发展, 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

3.5 坚持青山绿水, 打造乡村田园生态和谐新貌

生态是检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准。只有将生态建设作为整个田园乡村建设的起始点和基本面,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才不会偏离航向。一是规划修复田园生态景观和生态系统。 坚持将设计感与原生态的有机融合,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生物多样性规律,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功能区布局,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 二是高标准推进农民的生活设施建设。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以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为龙头,把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立起来,集中力量做好污水处理这一关键环节。三是建立田园乡村生态保护的自我检查机制。 省市两级政府建立工作机制,县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加快完善各项美丽乡村建设制度,形成沿线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3.6 坚持协调各方, 完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组织领导

基层党组织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只有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弘扬民主决策, 才能高效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各项建设。一是加强推进各类建设力量集成。 把协调机构的领导功能和统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密切与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设计师团队、省级智库的合作,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和乡贤的团结示范作用, 健全专家智力支持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正确的乡村基层党群互动关系。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透明制度, 消除村民担心的利益被侵犯、利益分配不公正等疑虑,以抓党建为龙头、为核心、为根本,积极建立起有序的干群关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先行先试,精准选择代表性沿线村落,进行试点,针对各试点村村情不一的问题, 探索不同的实施路径。 基础好的,通过改革积聚新能量,拓展新空间,打造长城沿线乡村发展振兴的先行区;条件相对薄弱的,抓住试点机遇,努力开辟建设新路径。

冀东长城沿线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但也有着生态资源丰富、本土文化深厚、社会结构简单等特点。建设长城美丽乡村带,不仅能有效促进长城文化与沿线农村文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科学规划的高度融合,还会促进沿线地区农村现代化治理,其建设经验、模式将会给国家其他长城沿线地区的农村建设带来启示。长城沿线田园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新举措、 新路径,应引起国家、省市政府的重视,尤其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各类人才培养、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沿线田园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长城沿线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田园长城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守护长城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