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疫情期间班主任工作状况看后疫情时代的班主任减负

2023-09-07刘长海

中小学德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工公平防控

◎刘长海

自1952年诞生以来,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制度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历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班主任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和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教”和“育”分离导致“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1];教师对担任班主任缺少主动性,有调查发现“72.3%的班主任是领导指派的”[2],很多地方出现无人愿做班主任的“班主任荒”[3]。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教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班主任义不容辞、默默无闻地承担起线上德育、线上管理的艰巨使命,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一些学校教师群体内部出现了班主任和非班主任之间“忙得忙死、闲得闲死”的分工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如何看待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状况,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优化班主任工作状况或者变革中小学校在德育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分工格局,是一个极具复杂性的现实课题。项目组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在组织公平理论指导下综合考察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尝试对这些问题予以回应与解答。

一、研究设计

作为“第三种研究范式”,混合方法研究“同时收集定量(封闭的)数据和定性(开放的)数据,对两种数据进行整合,然后在整合两种数据强项的基础上进行诠释,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4];聚敛式设计、解释性序列设计、探索性序列设计是混合方法的基础设计方案,而干预设计、社会正义设计、多阶段评估设计被看作混合方法的高阶设计方案。[5]本研究采用社会正义设计,运用组织公平这一统领性的社会正义理论框架来研究问题,在数据收集和处理方面采用同时收集定量和定性研究数据的聚敛式设计。

(一)理论基础

组织公平理论强调了个体投入和所得到结果的等价性。根据该理论,人们在知觉一个结果是否公平时,首先会计算自己的贡献或投入(如才能、学识、技巧、经验等)与产出之间的比率,然后把这个比率同他人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分配是否公平的结论。[6]简单来说,组织公平感的基础是个人对工作投入与组织回报之间的比较。班主任的工作投入可以从工作时间、心理投入来衡量,其工作回报可以从经济收入、职业荣誉、未来发展空间、育人成效等方面来考察。

(二)数据收集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疫情防控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状况调查问卷》。问卷集中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及工作状况感受。除人口学变量外,客观题均采用Likert五点式方法编写,其中设置少量反向问题。在问卷结尾处,设置三个与组织公平紧密相联的开放式问题,以收集定性数据。

为了验证问卷的可靠性,根据所获得的客观题数据在SPSS里进行了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检验,问卷信度为0.803,符合测量学要求。

(三)调查过程

在问卷编制环节,项目组邀请学者、校长和资深班主任参与在线研讨,提出完善意见,而后面向一所初中的53名班主任进行试测,基于试测反映的问题对题项进行了完善。

发放和回收在2020年5月3日至5月15日之间进行。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项目组在微信群、朋友圈面向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发放电子问卷链接,由班主任自愿在线填写。以有效问卷为准(剔除答卷时间低于160秒和目前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共调查中小学班主任595人,班主任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班主任样本分布表

(四)分析方法

选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中的逐步回归分析(Stepwise)方法作为本文的回归分析方法。项目组对主观题数据进行归类编码,用以深化对研究问题的认识。

二、调查结果

(一)定量数据分析

1.班主任工作状况描述性统计

项目组自编40道量表题从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公平感、离任倾向五个方面了解疫情防控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状况。其中,工作内容分别考查疫情防控期间班主任实际承担的班级德育组织者、家校联络员、班级网格员、心理疏导员四种角色;工作负担依据班主任工作时间、心理负担和综合感受考查,定义为主观工作负担。

从工作内容来看,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班主任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一方面承担主干科目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履行各项班级管理职责。调查数据显示,就班级网格管理而言,98%的班主任在线教学期间每天统计、上报学生的健康状况,87.1%的班主任在正式开学之后仍需每天上报学生健康状况,83.5%的班主任在返校复学后需要花大量时间监督学生的在校活动。心理疏导方面,45.2%的班主任需要花大量时间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同时安抚家长对学生学习焦虑和在线教学效果的不满情绪。家校联络方面,98.3%的班主任需经常向学生和家长传达教育局和学校的最新要求和工作安排,开展防疫宣传,66.4%的班主任需要花大量精力解答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班级德育组织方面,95%以上的班主任能够做到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开展居家德育活动,为学生和家长加油鼓劲。

工作负担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班主任普遍感觉工作负担较重。91.4%的班主任认为“疫情防控大大增加了我作为班主任的工作时间”,53.1%的班主任表示“我经常为学生健康统计、家校沟通不畅而苦恼”,52.9%的班主任表示“当学生报告体温异常时我会担心很久”,94.6%的班主任认为“总体而言,疫情发生以来,班主任工作负担比以前增加了”。

班主任胜任感和公平感数据对比鲜明。92%以上的班主任认为自己能够胜任疫情防控期间以及日常情况下的班主任工作,让他们比较不满意的是教师群体内部的分工不公平:96.3%的班主任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远远大于其他教师”;84.9%的班主任认为“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比班主任教师轻松得多”;62.5%的班主任认为“学校存在把疫情防控任务压在班主任身上的问题”;61.5%的班主任认为“学校没有对教师工作量进行有效协调”;90.3%的班主任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校有必要调整教师分工以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这些均说明班主任对组织公平的评价偏低。

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班主任存在情绪耗竭以及离任倾向。50.3%的班主任表示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因为班主任工作而抱怨过”。46.7%的班主任表示“疫情防控期间,我萌发过不想做班主任的念头”。

2.班主任工作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人口学变量对班主任工作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显示班主任工作状况在性别、学历、学校地理位置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段、教龄、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不同学段的班主任在班级网格员和心理疏导员角色以及公平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小学和中职班主任相比,初中和普通高中班主任认为班级网格员工作、心理疏导员工作带来的负担更重;相比初中和普通高中班主任,小学和中职班主任对公平感的评价更低。组织公平感在教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教龄为15~25年的班主任对公平感的评价最低(均值2.20)。另外,职称不同的班主任,在工作时间、组织公平感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职称越高,认为疫情防控增加的班主任工作时间越大;职称为中级的班主任对公平感的评价最低(均值2.21)。

3.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公平感与离任倾向间的回归分析

首先,对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公平感、离任倾向进行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班主任离任倾向与工作内容、工作负担呈显著正相关,与胜任感、公平感呈显著负相关。即班主任工作内容越多,工作负担越重,离任倾向越明显;班主任的胜任感、公平感越低,离任倾向越明显。

表2 相关分析

进一步探讨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公平感对班主任离任倾向的预测能力。以班主任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公平感作为自变量,以离任倾向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进入法),如表3所示。

表3 工作内容、工作负担、胜任感以及公平感对离任倾向的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在上述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中发现,对离任倾向有显著预测力的变量有公平感、胜任感和工作负担,而工作内容没有进入回归模型。三个预测变量与离任倾向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633,决定系数(R2)为0.401,回归模型的整体性检验F值为131.850(p=0.000<0.01),三个预测变量:公平感、胜任感、工作负担可有效解释离任倾向40.1%的变异量。另外,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型中三个预测变量的β值分别为-0.348,-0.335,0.264,表明公平感与胜任感的预测能力较强,且对离任倾向的影响为负影响;工作负担的预测能力略低,对离任倾向的影响为正影响。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如下:离任倾向=(-0.348)×公平感+(-0.335)×胜任感+0.264×工作负担。

(二)定性数据分析

开放式问题部分设置了有关班主任工作负担的三个递进式问题,由班主任分别就工作负担类型、分工合理性以及分工合理的方法作自主性回答。对于问题“疫情防控给班主任增加了哪些负担”,回答集中在健康状况汇总上报、心理疏导、家校联络方面,全部包含在上述定量研究的客观题范围内。对于问题“本校教师分工是否合理”,“分工不合理”出现的频率较高。班主任普遍反映“班主任几乎包揽了所有疫情防控任务”“班主任压力很大”“学生不交作业也落到班主任身上”“非班主任只用上课,基本上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除了承担常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健康上报、疫情防护宣传、学生心理疏导、家校沟通等常规工作以及不断安排的临时任务”“有些非中考科目的教师连课都不用上,班主任从早忙到晚”。仅有少量班主任表示“分工合理”,主要原因是这类班主任抱持共克时艰的思想觉悟,认为“班主任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这个特殊时期要比其他教师多承担些任务”,“现在是非常时期,班主任必须顶上去”。其次是所在学校对教师工作分工进行了有力协调,“班主任会专门负责学生每天身体健康的信息核查统计,而其他各科的老师也忙着有序组织开展一些线上的关于疫情防控的教育活动和相关学习任务”。对于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学校工作建议”,大部分班主任希望学校从实施合理分工、落实全员育人、建立“多劳多得”分配方案三个方面进行调整。

有位班主任的回答格外令人为之动容。她说:“疫情期间班主任的工作,提起来都是泪……平时,班主任苦了累了受了委屈,还可以偶尔发发牢骚,其实擦干眼泪吞下苦水后,大伙还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持付出。可特殊时期,谁也不敢轻易吐槽。可很多人的内心其实已下决心——以后坚决不干这出力不讨好的活了!”类似的说法还有不少,可见,疫情防控背景下班主任普遍认为学校分工不公平、不合理。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认为,疫情防控为反思和创新班主任工作提供了一面镜子,可以促使学校更明智地探寻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前路”。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视班主任工作制度的内在缺陷,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开展发展性适宜的德育分工制度创新

班主任工作制度是当前我国学校普遍推行的教师内部分工制度,即每班设立一名班主任,班主任除承担学科教学外还统管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安全、集体活动组织、家校沟通等事务,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则只须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即可。在过去的七十余年中,班主任工作制度在保障基础教育教学秩序、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制度也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是班主任工作时间过长、心理压力大,[7]班主任与非班主任职责划分不公平;二是人为地割裂了“教书”和“育人”的关系,默认教师队伍中“德育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的分化,[8]违背全员育人理念,不利于创建学校德育共同体。

相比班主任工作制度,有没有更优化的制度安排,既能有力落实全员育人,又能提升教师组织公平感、避免教师群体内部分化呢?当前欧美中小学普遍推行的制度安排是这样的:以小班化为前提(纽约市公立学校以30人为班额上限),小学阶段实行主任教师(homeroom teacher)包班教学,即主任教师承担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四个主干学习领域的教学,掌管该班德育和管理事务;中学阶段实行学生走班上课、全体教师担任导师,即全校每位教师担任一组(15名以内)学生的导师,以辅导小组为单位开展常规管理和主题活动。我国香港、台湾等地采用与欧美相似的制度安排,如台湾地区小学以小班额为原则,小学教师包班负责多科教学并担任班级导师职务。[9]

与中国现有班主任工作制度相比,以上制度安排具有如下德性优势。一是有助于公平分配育人责任。小学包班教师都要担任本班导师(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任教师无须担任导师但承担多个班级教学任务),中学各学科教师都要担任一组学生的导师,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大致公平,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内部的分化与内耗。二是可以达到“基于义务的自愿”,杜绝了中小学教师推诿德育责任的可能性。因为普遍熟知以上分工方式并在教师教育阶段得到相应培训,所以教师普遍没有怨言。三是有助于落实全员育人,提升德育效果。学校确保每名学生拥有一位可以随时寻求帮助的导师,拥有一个稳定的互动群体,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集体归属和同伴支持;[10]每位教师清楚学校当前的德育安排,不仅能够对自己负责的班级或小组进行指导,而且能够对接触到的所有学生进行相应指导,实现全员育人的无痕嵌入。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议尽快、稳妥开展制度创新:一是压缩班级规模,增加班级数量;二是在小学开展包班教学管理实验,在中学开展全员导师制实验;三是在教师教育中加强德育和学生管理课程,促使所有教师具备合格的德育专业素养。

(二)直面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对德育和班级管理的挑战,及时编制人本、高效的应急人事调配方案

面对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学校管理者应该进行及时有力的回应,以防止班主任工作负荷过重引发职业倦怠、消极怠工等问题。

建议学校确立“全校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在疫情防控等突发状况背景下建立尽可能完善的应急方案,优化教师分工。一是统筹突发状况下的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增减总量,统计了解每位教职员工工作任务增减情况及工作难易程度。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出于减少学生在电脑屏幕前的学习时间等考虑,很多学校减少了美术、音乐等科目的课时;出于保障在线教学效果等考虑,一些地区以县区为单位安排骨干教师录制课程,一些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平时大大减少,完全可以抽一些时间来分担班主任的部分工作。二是加强集体研讨,做好思想动员,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各尽所能、共克时艰的思想认识,发挥管理干部、党员教师、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师要树立学校主人翁意识和育人主体意识,正视突发状况给学校正常运转、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的挑战,主动认领、承担临时增加的重要任务,以免工作压力过分积压到少量教师身上。三是依据统计情况开展应急分工,构建班级育人小组,安排教学任务较少的教师担任非常时期的机动部队,分工负责各班健康数据统计、上报等工作,让班主任可以卸下一些重担。在必要情况下,应重构学校科层安排,细化分工领域,努力进行公平合理的分工。四是制订人本、弹性的激励措施,根据突发状况持续时间在绩效分配中进行相应安排,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保障教师分担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五是向承担临时新增任务的教师提供及时培训,以提高教师应对新增任务的胜任力。

猜你喜欢

分工公平防控
公平对抗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怎样才公平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笨柴兄弟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