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研究

2023-09-05王乙竹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王乙竹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 500025)

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阵地,因而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音乐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同时,应思考如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保留自身特色。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要想将传承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就必须对现有音乐教材进行必要改进,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唯有将课内与课外加以整合,才能使民族文化在音乐教学得以有效传承。

一、民族文化传承对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高校学生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知识后即将步入社会,因而在此阶段对其加强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引领其体会民族音乐文化魅力,激发其对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感。第二,有利于优化民族音乐教育。我国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向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传承。在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时,教师可通过积极探索来寻找更加丰富的传播途径,从而加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高校学习负担沉重,学生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凑[1]。在高强度学习下,学生会感到身心俱疲,而音乐学习则能够适当地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养足斗志、消解烦恼,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习兴趣低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风格各异、种类繁多的音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高校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其对曾经陌生的文化有所了解,音乐形式的丰富性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审美。然而在诸多音乐形式中,民族音乐的受欢迎程度明显不足。这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缺乏充分认识,进而导致其无法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产生兴趣。因此,现阶段高校音乐教育应重点思考如何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学习氛围,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民族音乐学习传承民族文化[2]。

(二)教学方式落后

部分高校已意识到民族音乐教学对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关键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音乐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在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部分学生不会优先选择民族音乐这一课程,究其原因是学生普遍对于民族音乐缺乏充分理解,认为民族音乐比较枯燥无聊,提不起学习兴趣。此外,部分音乐教师素质较差同样是导致目前高校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对民族音乐文化缺乏较深入的了解,只能按讲义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内容不深、方式不新、趣味不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有部分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作品后,不再对其进行透彻解读,这就导致学生体会不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因此,如果教师不能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或不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难以培养学生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心。

(三)学习时间不足

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生课程学习必须修满140 学分,其中在政治,英语等科目中为硬性规定。为呼应我国素质教育口号,目前各高校亦规定学生应在“自然科学”“艺术及文字”等科目中修足学分。在如此学习压力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专业学习中度过,缺乏学习音乐的精力,传承民族文化更无从谈起。

三、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优化措施

(一)完善文化宣传,加强教材建设

为确保民族文化实现有效传承和发展,我国高校应推进音乐教育改革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始终坚定教书育人原则,明确正确的教育观及文化观,加大民族文化宣传力度,深化学生群体对于民族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的认知[3]。

为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感,各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中应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教材进行设计,借助相对新颖科学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选择旋律优美的乐曲,并通过美妙的乐曲引领学生投入民族音乐学习中。此外,各高校音乐教材应反映各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特点,通过地方特色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多元化发展,并通过对世界性音乐的学习逐渐感受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开展民族音乐文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此外,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材时由于个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教材中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应在编写教材前对民族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从学习《诗经》入手,充分了解民族音乐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例如,在《高山流水》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不同乐器进行即兴表演,使其对音乐有基础理解,进而逐渐开拓音乐思路并提高音乐素养。

(二)组织实践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在学习乐器的群体中,学习民族乐器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也有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民族乐器。通过乐器学习,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高校要想更好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应根据相关音乐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带领学生领略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使其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有更充分全面的认识。与此同时,在高校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整合互联网信息内容来开展课程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相关音乐的兴趣,利用互联网对其加以引导,变被动为主动,进而对民族音乐文化加以继承,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体验课外民族音乐练习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发自内心地对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感兴趣,体会传承音乐文化所带来的快乐[4]。

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教育,无声无息,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学生的观念、行为和意识。创设良好的传统音乐文化氛围对优化音乐教学成果、推动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可以张贴民族音乐文化海报,便于学生进出校园、教学楼时能随时翻阅,以增加其对民族音乐的关注程度。高校可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音乐作品,形成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高校可配合学生成立的艺术社团,借助社团向学生宣传民族音乐文化。高校可举办节日晚会、毕业晚会、迎新晚会等活动,安排学生演奏民族乐曲。简言之,就是要把握好每个契机,营造民族化、艺术化的校园气氛。因此,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课堂氛围,这是学好民族音乐文化的关键所在。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时,教师可将与民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图片贴在教室里并摆放一些民族乐器,以激发学生好奇心。

(三)正确看待音乐形式,优化传承理念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始终保持其优势力量,并且在中外音乐文化持续互融的情况下实现了内容上的融合。全球一体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正因为这一发展冲击,加之多元化的音乐继承形式,民族音乐要想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进行必要性融合。当前,教师应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中西方音乐形式,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并充分汲取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优势力量,通过这种多元化发展模式来推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完善,对高校音乐教学效果进行整体性提升,从而进一步彰显民族音乐优势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客观的态度审视中西方文化并抱着鉴赏的心态接受外国音乐作品,在音乐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更好发展,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5]。

除了注重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性外,高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与传承环境。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建立民族音乐自信;同时,还应该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入探究并建立起高校传承机制,以有效保护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与传承思想上都应该积极学习外来音乐文化的精华,并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保护这两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音乐发展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盲目从众,应在长远发展中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机会。整体来看,高校音乐教师在向学生传达民族音乐文化理念与内涵的同时,还应强化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的探索,以开拓更丰富的传承思维。

(四)提高教师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中仍然存在着意识不足的现象。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知如何学习民族音乐知识,民族音乐实践更无从谈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师资力量不足。欲使这个问题切实好转,应从教师队伍的源头着手。在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与传承过程中,教师至关重要,强化提高教师队伍音乐素养能够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与传承步入正轨。对学生而言,民族性、传统性的音乐知识吸引力不强,虽然其尚未学会,但已存在抵触心理,这使民族文化传承步履维艰,教师常处于此窘境之下。在此背景下,教师有必要转变陈旧的音乐教学方式,利用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趣味的教学方式引领其体验民族音乐文化魅力。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不外乎通过听与唱两种基本途径。目前,教师完全有能力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机会,使学生由音乐“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例如,在向学生们介绍秧歌、花鼓这些民族性的、密切融合音乐与舞蹈的表演艺术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座位,甚至走出教室来学习秧歌舞步。学生通常认为只有高龄人群才对秧歌情有独钟,但在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音乐伴随下练习秧歌舞步后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亲身感受到这一文化的魅力和现实价值,同时在身体舞动的过程中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在重要的节日来临之际以扭秧歌、跳花鼓舞等方式来庆祝,这是因为这一舞蹈形式与音乐自身具有烘托气氛之作用,热情洋溢的乐曲更能渲染出节日气氛,以此让学生体会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同时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创造的方法进行音乐学习,一改以往模仿演奏的学习模式。例如,教师教学生演奏一些传统乐器,如二胡、唢呐、竖笛、古筝等,使其掌握基本的演奏技法后,去创作属于个人的乐曲,以体会创作之乐并在委婉动听的曲调声中体会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以这样的创作方法取代沉闷的学习方式,一定能成功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使命。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带来的直接影响。教师可设计出丰富的课堂环节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小组讨论或游戏环节来展示学生的性格与特长,引导其逐渐融入民族音乐文化教学中,使其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精神。

四、结语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同样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集中场所。因此,从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出发,探究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继承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树立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意识,引发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责任感,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继承与民族精神弘扬具有正向作用。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