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物心理行动线对角色创作的重要性
——以《灵魂拒葬》中琼·柏克角色创作为例

2023-09-05

戏剧之家 2023年15期
关键词:莱维形体舞台

石 婷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北京 100081)

演员进行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通过行动来表达生动、准确的角色情感,继而创造角色的精神生活。通过对人物心理行动线的梳理,将分散在剧中各个部分的角色行动有机结合,形成一条清晰的、富有情感逻辑的线索,紧紧抓住人物之间的纠葛、矛盾,使人物关系具体化。演员在心理行动线的寻找过程中,能逐步完善角色的各个性格侧面,从而鲜明、生动地塑造出完整的角色形象。角色心理行动线的建立,需要演员不断深挖、补充规定情境,熟知角色在剧中的最高任务,而且这条奔向角色最高任务的线必须是持续不断的,并始终贯穿在角色的情感中,还需要角色在每场戏中找寻行动目的,组织起准确的动作逻辑与顺序。挖掘准确的心理行动线是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阶梯。在寻找心理行动线的过程中,要求演员不断对角色进行分析和构思,从人物关系和舞台事件中挖掘出一条具有逻辑的角色心理行动线。

一、心理行动线概述

(一)心理行动和心理行动线定义

演员在表演时,主要通过行动来展现角色的精神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行动只应简单地分为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两种。他还说:在舞台上,需要行动-内部行动和外部行动……可以一动不动,却是真正在动着不过不是外部的动-形体的动,而是内部的动-心理的动。”[1]演员在规定情境的制约下能够准确地找到人物心理行动,而心理行动线的准确梳理,可以调动演员的想象,进一步认识角色,使角色的心理任务更加清晰,进而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

1.心理行动

对于心理行动的定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行动只应简单分为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两种。戏剧家李世敏是这样解释心理行动的:“指在人的内心里,产生一定的愿望和目的,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花费一定的劳动和精力的行动。”

心理行动是角色为了达到内心的目的和愿望,受内在动力的驱使所产生的具体的心理活动。心理行动需要借助形体和言语等手段加以实现。连贯的心理行动使演员在表演中能够有序地、热情地、有目的地创作人物,而且会使形体和言语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2.心理行动线的定义

心理行动线包括人物思想的线、情感的线,这些线组织在一起,最终赋予人物以血肉。这种从心灵深处生发出来的内在的线,充满着角色应有的情感与动机。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康士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氏”)从贯穿行动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对演员来说,贯穿行动的心理生活意向的线的直接的继续,而这些线是来自从事创作的演员的智慧、意志和情感的。”[2]戏剧家傅柏忻对此种理论的解释为:“其实不断的线实质上就是心理-形体动作贯穿线,不过斯氏在这里着重从内在动力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3]美国导演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在他的著作中曾说:“要评判一部戏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动作找出来;不要用台词来衡量,要看动作,动作必须由台词来表达。”[4]我国戏剧教育家叶涛、张马力在著作中论及心理行动线时说:“所谓‘线’当然是贯穿着的;或称‘链环’,当然是一环套一环的。目的就是把似乎分散在剧中各处的这个角色的行动有机地连贯起来,形成一条线索,一根链环。”[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心理行动线就是贯穿行动中的一条心理的内驱动力的线,它不间断且随着与对手的交流发展变化。演员创作过程中,如果角色思想的线不连贯,他就不会真正理解扮演角色时所说台词的真正含义,如果说角色情感线中断,演员就会失去对角色真实的体验。斯氏认为:“演员的注意力要不断的从一个对象转另一个对象上,这样经常变换注意的对象也就造成一条不间断的线,假如演员只抓住一个对象,在一整幕或一整出戏里都死抱住它不放,那就不会有什么动作线了,即使有,也不过是精神患者的线。”[2]

所以,心理行动线就像行动的链条一样,是驱使角色从一个任务往另一个任务前进的动力,也是贯穿行动的内在精神,将角色的意志、情感、智慧、目的等因素串联起来,最终走向角色的最高任务。

(二)心理行动与心理行动线的关系

心理行动包括人的情感、意志、欲望、目的、意识、智慧等一切心理活动,而心理行动线是若干个心理行动组织而成的一条不间断的发展变化的因果线。他们之间是点(心理行动)和面(心理行动线)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离。

1.心理行动制约心理行动线的走向

心理行动是演员塑造角色时意志的结果,是角色思想情感的依据,需要借助言语、形体这些外部手段加以实现。心理行动是带有明确目的的意志性的行动,并引导与制约着角色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心理行动线相对于心理行动来说较为复杂,由角色心理链条中的诸多因素组成。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复杂的情绪做出精准深刻的描绘,根据角色的意愿,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行动线,完成心理行动的整个过程。

2.心理行动线推动心理行动的发展

角色的心理行动线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受到客观刺激后的瞬间感受。角色在行动过程中,既要理性地分析角色的心理行动,又要不断地以角色的身份自居去思想、判断、感受。演员在表演时,更多是从感性方面来认识、体验角色。紧紧依靠角色思想、情感的线与演员本我的情感不断交织,才能推动角色心理行动的发展与变化。

(三)组织心理行动线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清晰、准确的心理行动线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内心动力,所以,组织连续不断的心理行动线对演员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斯氏所说:“我们的艺术需要有不断的线,所以我说,只有当动力意向的线连接起来,也就成了不断的线的时候,才可谈到创作。”[2]

1.实现舞台行动的心理依托

戏剧表演艺术是通过舞台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斯氏曾说:“在舞台上需要动作。动作、活动——这就是艺术的基础。”[2]演员通过对角色心理行动线的挖掘,能够清晰地获得组织舞台行动的依据,而舞台行动的组织离不开内部行动(心理行动)和外部行动(形体行动和言语行动),一个演员想要在舞台上真实有机地行动,就必须得清楚地知道人物的行动目的——上场任务。

《灵魂拒葬》是一部表现主义戏剧,剧作家欧文·肖巧妙运用隐喻,对残酷的战争进行有力的抨击。剧中,笔者饰演琼·柏克一角,她是战死士兵莱维的情人。全剧的最高任务是奉将军之命劝六位死去的战士接受被埋葬的命运,才有了琼与莱维见面这场戏。琼与莱维相见时,是快速奔向对方还是远远看着,是欣喜、悲伤还是其他心理状态,需要我们从角色的心理行动一层层挖掘分析。如果角色的心理行动线在上场之前没有理清,就无法将角色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笔者在排练时反复揣摩角色上台前应有的思想与情感,琼是带着任务来劝莱维的,可她真正的动机是想问莱维是否真的爱她。在明确角色的行动线索后,琼来找莱维的动机就更加清晰,并为来找莱维找到了准确的心理依托。

2.塑造完整人物形象的源泉

挖掘角色的心理行动能够调动演员对角色情感的想象,剧作家所写的角色并不是角色的全部生活,演员通过想象建立角色完整的心理行动线。演员创造角色过程中对角色心理行动线的寻找,能够准确勾勒出角色的性格,进而塑造完整人物形象。如果演员对所扮演角色的心理行动线模糊不清,在表演时,角色的总体感觉不稳定,情感会断断续续,出现跳进、跳出不连贯的表演结果,同时观众也不会被演员的表演带入剧本的规定情境中去感受角色的真情实感。这样会导致演员的信念感受到打击,创作上受到阻碍。试想,演员在塑造角色过程中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去感染观众,让观众与角色的情感产生共鸣呢?尽管演员在舞台上动了起来,那也只是习惯地、机械地、盲目地动作,而并非有机的角色心理行动线的发展过程。

话剧《灵魂拒葬》中,琼已经答应嫁给上校,为什么还要来战场劝其埋葬,因为她心里一直爱着莱维,琼的心理行动线是:想来见莱维最后一面,想从他的嘴里获取最想要的答案:在这么多女人中莱维是不是最爱她,并为自己的情感画上句号。在准确把握角色的心理行动线后,琼上场后看到莱维的灵魂,用她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探求莱维对她的爱。

3.奔向角色最高任务的桥梁

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演员离开行动就无法在舞台上有机地生活。演员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和确定所扮演角色的最高任务,再通过剧本的规定情境等进行人物的行动性分析和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获得对所扮演角色的初步印象。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其最高任务是塑造鲜活的人物性格。建立起准确连贯的心理行动线,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判断,最后获得在舞台上化身为角色的能力。例如,话剧《茶馆》中饰演王利发的已故表演艺术家于是之,他精准地把握人物的心理行动线,将那个八面玲珑、逆来顺受的王掌柜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王掌柜始终琢磨着如何“改良”,于是他一连串的心理行动如察言观色等,都是为了完成角色的最高任务——想平平安安地做茶馆生意。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最后也逃不过悲剧的命运。

演员刚接触到剧本时,对角色心理行动线的认知是不连贯的,但随着演员不断地熟悉剧本和与对手交流的过程中,这些瞬间认知越来越清晰、稳定。演员需要把这些零散的心理活动组织成一条完整的角色心理行动线,自由、真诚、有机、自然而然地,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在剧本所规定的情境中大胆创作,最后结合自身的情感和对人物的理解,在心理行动线的指引下便有了外部行动的呈现,与角色融为一体。

演员只有调动充沛的情感,才能毫无保留地奔向角色的内心世界,为演员完成角色的最高任务保驾护航,也为演员塑造丰满、立体、多面、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提供心理依据和创作的源泉。反之,在创作中就像是失了魂魄的木偶,只是机械地在舞台上为了动作而动作,这样的表演即使是呈现出来了,也无法打动观众。正如斯氏所说:“在舞台上,如果内在的线断了,演员将不再理解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也不再有欲望或情感。演员和角色,与这些连续的线生死攸关。这些线赋予生活和动作以内容。线断,生命停止;线完好,生命继续。”[2]

总之,心理行动线就像一根连接零散珠粒的线,将人物情感的诸多元素串联起来,最终导向角色的最高任务。它是舞台行动的内在灵魂,也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内心标尺”,在表演创作中不可或缺。

二、话剧《灵魂拒葬》中琼·柏克心理行动线的挖掘和体现

演员在初读剧本时,对所塑造的角色印象是模糊的,需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理清角色的行动线索,建立人物行动的总谱。下面,笔者将以话剧《灵魂拒葬》中琼·柏克这一角色为例,探究角色心理行动线的挖掘与体现的过程。

演员建立角色行动线是有意识的并带有一定目的,建立角色的心理行动线需要深刻挖掘剧本的思想内容,以角色的名义自居体会角色的情感,还要借助丰富活跃的想象分析人物关系。

(一)琼·柏克心理行动线的挖掘

话剧《灵魂拒葬》改编自美国作家欧文·肖的《阵亡士兵拒葬记》。讲述的是六个怀着爱国热情的士兵被自己人的炮弹炸死,他们还有未了的心愿,未尽的梦想,他们拒绝死亡,他们的灵魂拒绝被埋葬。六组不同的人物关系,从六个士兵灵魂拒绝埋葬这样一个怪诞的事件,开始了六段有关爱情、亲情和信仰的对话,以此控诉战争的残酷现实。

1.调动行动性的想象力

演员塑造角色的心理行动线要通过具有行动性的想象来挖掘。具有行动性的想象能够推动和激发角色心理的内心活动。它不仅包含在表演过程中,还包括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内容,演员如果缺乏行动性的想象力,其塑造的角色就会显得空虚无力。在生活中,当有人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时,头脑里会产生一系列流动的画面,心中会产生某些积极的思想,引领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流动的画面就是演员创作过程所需要的行动性的想象,能产生不断的心理行动线,进而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琼是一个舞女,在和莱维跳舞比赛时,跳了一段饱含浓浓爱意的舞蹈。笔者与对手在排练时总觉得只是在跳舞中机械地完成动作,后来在导演的帮助下,经过反复排演,笔者心里想的是莱维已经死了,这是与他跳的最后一支爱情之舞。有了人物清晰的心理行动线后,笔者在形体表演中融入了具有行动性的想象,将琼对莱维浓烈的情感通过形体动作酣畅淋漓地展示出来。这样,在舞台表演时就不会简单地呈现几个舞蹈动作,而是全身心地以角色的情感为依托,赋予形体动作以灵魂。那场戏的表演,笔者甚至能感觉到彼此的呼吸都是那么的融洽,有几个瞬间能够找到如鱼得水的感受。

琼和莱维既是舞伴又是情人,在剧本中并没有更多的舞台提示,需要演员寻找角色情感上的线索。两个人的出场是以互相挖苦、试探、嘲讽的对话开始的,鲜明地揭示了两个人的人物关系。如果没有梳理心理行动线,只看字面和说台词,是无法感受到他们心中深埋已久的情感的,演员将无法准确完整地呈现角色的精神生活。只有建立起这条心理行动线,才能准确表达台词背后真正的含义,积极调动想象力,将其投入到创作中为演员服务,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2.从人物练习中探究

人物练习是演员在做案头工作时,通过与对手之间或独自运用即兴表演的方法,建立具体、特定的人物关系并寻找角色自我感觉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梳理人物心理行动线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深挖角色的精神世界。苏联戏剧家克尼别尔在他的著作中,对此种方法有所评述:“这些小品练习好比一层层的台阶,它们渐渐引导演员创造性地掌握剧本的台词,也就是引导演员掌握作为舞台形象主要手段的作者语言。”[6]

人物练习的排演方法,是寻找角色的有效途径,在排练时笔者会和对手组织相关人物练习,使人物关系立体生动。例如琼和莱维在“舞会上相识”“我们的约会”“莱维上战场前的离别”等练习。我们还曾做过这样的练习:假设在舞会上莱维是个有风趣帅气的男生,用他的舞蹈吸引了很多别的女生,引来了琼的嫉妒。所以,琼经常会装出不在乎的样子,与别的男人故作亲热,希望引起莱维的注意和关心。真正进入剧本所规定的情境,以情感线作为心理依托,角色的所思所想便会沿着这条清晰的心理行动线进行下去。

莱维生前深爱着琼,他渴望生命,渴望得到爱情。笔者在与扮演莱维的对手排练时总是找不到这种浓烈的情感。一次排练中,导演要求我们即兴组织一段人物练习,来揭示莱维生前与琼之间具体的人物关系,当时,笔者和对手经过短暂的商榷,表演了莱维准备上战场之前,琼为他送行的一场戏。在即兴状态下,我们彼此紧抓上场任务——强忍悲痛与最爱的人告别。那一次人物练习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笔者看到对手眼中充满泪花,为了不让心爱的人看到笔者的伤心之情,笔者默默把头低下,这时,饰演莱维的演员紧紧抱住笔者。就在那一刹那,笔者找到了人物应有的情感体验。

因此,通过人物练习的方法,可以让人物心理行动线更清晰,进而能够深刻地捕捉角色应具备的情感体验。

(二)琼·柏克心理行动线的体现

演员在创作中需要捋顺人物的心理脉络、行动目的,再根据剧本的规定情境按照逻辑顺序,有目的地把人物的行动线准确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条不间断的角色心理行动线,为演员创造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提供心理依据。

1.从对手之间鲜活交流中体现

起初,演员找寻的心理行动线只是一些零散的点,随着与对手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有了这条线才能让演员在舞台上行动起来。如果没有心理行动线作依据,演员将犹如提线木偶,只是机械地在舞台上为了动作而动作,离角色的最高任务越来越远。

演员在充分理解了人物情感后,最主要的是在实践中去检验并完善人物的情感,这就需要与对手进行鲜活的交流,在每一次的交流和适应中都有新的感受和变化。就拿琼的最高任务来说,琼并不是有着较高社会地位,家庭条件优越,学识广博的女性,而是一个为了生存经常出没在舞厅的交际花。虽然她走上了舞女的道路,但她的内心深处仍怀揣对爱情的向往。我们在与对手的交流中,通常会加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找到与角色类似的情感,才能准确把控角色情感的逻辑。

剧中有两场跳舞的戏,第一场是开场时琼与莱维参加一次拉丁舞比赛,两个相爱的人在舞台上跳一段热舞,舞蹈结束后时莱维跟琼说:亲爱的,我们赢了!(两人拥抱在一起)。而第二场舞蹈是琼和莱维的告别之舞,饱含着爱意和悲伤。最后莱维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打仗吗?因为我要挣很多的钱,将来好回家娶你。便从琼的眼前消失了。笔者在表演时,紧紧抓住琼的最高任务展开心理行动的探索,用形体动作表现出对莱维的不舍之情,虽不说话却饱含激情,眼中充满浓浓的爱意。那一刻笔者仿佛真的和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心理的那条行动线索逐渐清晰起来。这种连贯的行动线索是和对手通过真实的交流获得的。

2.从角色的言语行动中体现

心理行动线主要通过言语行动和形体行动表现出来,而言语行动在表演中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正如斯氏所说:“言语动作是演出中的主要动作,是实现作者思想的主要方法。”[2]

言语行动的体现并不是靠机械的背台词来完成,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暴露出演员苍白的表演。感人至深的言语表达需要演员在情感饱满的状态下,沿着合情合理的心理行动线自然流露。笔者在此剧中饰演琼·柏克这一角色,她跟莱维以前是舞伴,他们内心其实很相爱。但是,剧本中描绘出来的莱维是个很风趣的男人,身边经常有很多女人围着。琼和莱维有一段台词体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情感:

莱维(猛然发现琼的左手):他(上校)向你求婚了?

琼: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莱维:对,对,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已经是个死人了。

琼:是的,他是向我求婚了,可是那又怎么样?至少我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而你呢?那个乔莉丝,还有那个抛媚眼的珍妮特,我说过什么吗?你已经死了,没有女人在爱你了。

从这段话中能看出两个人心理情感线的层次和变化,明明两个人都很在乎对方,可是语言却是相反的。当最后跳完舞后,莱维突然站在远处大声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去打仗吗?因为我想挣很多的钱,将来好娶你。”笔者把琼的最高任务定义为:琼想来知道答案,莱维是不是真的爱他。琼之所以找到上校也有对莱维情感上的一种寄托,因为他们都是军人。琼问过莱维一句话,“你告诉我——在你所有的那些女人中——你最爱的是我,是不是?”虽然整个戏的最高任务是围绕着如何劝莱维接受灵魂被埋葬这一事实进行着的,但是,琼的最高任务是以问莱维是不是最爱我进行的。所以,琼的心理行动线是始终想着莱维,一直深深地爱着莱维,想要跟莱维的爱情画上句号。结合角色的心理行动线,我们在语言呈现的时候就不会只是简单的对话,而是因爱而产生种种情感的变化,更多的是眼神和情感上的交流。琼对莱维看似半开玩笑半挖苦的话,实际上是以故作轻松来掩饰自己心里悲伤痛苦的情感,因为琼不确定莱维对她的情感是否是真的。笔者在上场看到已死去的爱人时心情很难过,但笔者牢牢抓住“在心爱的人面前与他诀别”这条心理行动线,理清行动脉络过后,接下来的表演就会沿着这条心理行动线顺畅地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3.从准确的形体行动中体现

在舞台行动中心理行动和形体行动不可分离、相互依存,角色的心理行动是外部形体行动的依据,外部形体行动是内部行动的必然结果。演员在深入挖掘角色的心理行动线后,就要组织一系列的形体动作来体现角色的精神生活。演员在表演时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内在的逻辑作为支撑,并且心理行动线的梳理与形体行动的表达是同时进行的。刘宗佑教授说过:“形体(语言)行动的意义完全在于完成心理行动所给予的使命,全在于能够证明,体现心理行动。”[1]

琼与莱维是在战场上见面,琼看见了莱维,并不是像正常情人一样给对方一个热烈的拥抱或是亲吻,而是一上场就互相冷言冷语,说些挖苦讽刺的话。直到莱维拿起一颗手榴弹扔在地上对琼说,“哈哈,这东西跟我一样,废了!”然后转过身痛苦地望着远方,琼才下意识地走过去想抱着她最爱的莱维。因为此刻琼的心里像刀割了一样,一滴一滴地在流血。她心疼这个男人,她爱这个男人,可他却已经死了。但她快走到莱维身边时,突然想起莱维生前对她的种种伤害,于是当莱维转身的那一瞬间,她迅速地收回了手,没好气地说,“莱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这一系列肢体动作的变化深刻揭示了角色的情感世界,丰富而生动。而最后那段告别的舞蹈,他们在心理行动线的指引下,慢慢打开了心结,一步一步朝着最高任务走去。那段舞蹈他们仿佛是用灵魂在舞动,彼此用眼神和肢体告诉了对方想要的答案。最后莱维在琼的面前消失了。突然,一束追光打在莱维身上,他对琼说,“我最亲爱的琼,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当兵吗?因为我要挣很多的钱,将来回去好娶你。”这时,两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达到了高潮。原来两个人是如此相爱!即使是在如此残酷的现实背景下,在生死都没有选择的无奈环境下,纯真的爱是如此的珍贵和伟大,爱情的光辉照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三、结束语

演员对所塑造角色心理行动线的探寻和梳理,是表演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帮助演员准确把握行动脉络的重要支撑,而行动性的想象是表演过程中演员做出种种行为的依据。演员弄清楚人物的心理行动线,会感受到充实的人物情感并能找到准确鲜明的外部表现方式,既充满热情又能做到恰到好处,能够按照行动的逻辑与顺序,淋漓尽致地在舞台上展现完整的人物形象,而心理行动线的获得,需要从与对手的鲜活交流中体现,从角色的言语行动中体现,从准确的形体行动中体现。

猜你喜欢

莱维形体舞台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基于莱维飞行蜉蝣优化算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西夏文形体研究述略
鸡霉形体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法国民法学说演进中对立法者认识的变迁——以惹尼、莱维、里佩尔为例
我们的舞台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