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成因及防治探讨

2023-09-05蒙建貌

广东蚕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尾叶缺素生理性

蒙建貌

(柳州市柳南区龙汉岭林场 广西柳州 545104)

尾叶桉是桃金娘科桉属常绿高大乔木,具有生长速度快、木材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泛等特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在长期的造林实践中,尾叶桉人工纯林在幼林期多发生生理性缺素症,造成幼树生长不良,并影响尾叶桉后续生长,极易严重降低尾叶桉造林工作的效益。因此,研究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的防治措施,对保障尾叶桉人工林生长、提升造林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1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的症状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指尾叶桉在生长过程中,无法从林地土壤中吸取充足的氮、磷、钾、硼、铁、镁、锌、铜等大中微量营养元素,从而引发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植株死亡的一类尾叶桉病害[2-3]。该病害多发生于尾叶桉幼林期,且主要在1 年生幼林中易发。该病害的特点是较少为单一性发生,多为几种缺素症混合发生,导致尾叶桉幼树生长缓慢,严重影响林分生长量和材积增长;同时造成幼树抗性下降,易造成其他病害的蔓延[4]。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的症状与植株缺乏的营养元素密切相关,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1 缺氮症状

尾叶桉缺氮时,叶片首先出现症状,老叶提前发黄甚至脱落,新叶逐渐褪绿呈淡绿色、黄绿色直至淡黄色,严重时全株叶片变得细小,颜色变黄。新梢变细、缩短,呈褐色甚至变红。植株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降低,导致全株生长都显著受到抑制,树体衰弱,植株长势减缓,明显低于正常生长速度。

1.2 缺磷症状

尾叶桉缺磷时,植株代谢作用受到阻碍,生长缓慢,树体矮小。叶片最先出现症状,叶缘会产生淡紫色、紫色的不规则斑点,叶片中间部分呈暗绿色、灰绿色或淡紫色,失去光泽,部分叶片提前枯死脱落。新梢生长减弱,侧芽休眠或死亡。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侧根数量变少,且生长缓慢。植株因缺磷而影响对钾的吸收,导致整体长势减弱、植株易倒伏。

1.3 缺钾症状

尾叶桉缺钾时,老枝、老叶会出现黄色症状,叶片边缘变成黄色并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整片变成褐色,严重时会干枯、脱落;老枝扭曲、下垂,分枝数量增加但短小,新梢纤细。新发出的叶片暗淡无光泽,呈蓝绿色。根系发育不良,细弱变褐,植株软弱易倒伏。

1.4 缺硼症状

尾叶桉缺硼时,根、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造成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化。叶片颜色呈暗绿色,变厚变脆,卷曲而无法平展,叶脉易开裂。嫩梢呈紫红色,节密,呈丛枝状。枝条萎蔫下垂,腋芽丛生、细小、褪绿,生长缓慢。主干树皮粗糙、开裂,形成坏死斑。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上部易风折,严重影响造林质量。

1.5 缺锌症状

尾叶桉缺锌时,叶片变小、丛生或簇生,新叶失绿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嫩芽发生时间推迟,且很快停止生长。新梢节间变短,形成弱小丛枝,易风折。整株生长缓慢、平头,枝节肿大,树冠呈“莲座状”或“簇状”[5],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1.6 缺镁症状

尾叶桉缺镁时,老叶从叶缘向中间逐渐褪绿,逐渐由黄绿色向淡绿色、黄色转变,常从植株中下部叶片逐渐向上蔓延,直到整株叶片变黄、脱落。由于叶片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生长显著缓慢,根系发育不良,茎干细弱。

1.7 缺钙症状

尾叶桉缺钙时,症状与缺镁症状相似,除叶片发生病变外,新生叶片、嫩梢、侧根凋萎,严重时停止生长。

1.8 缺铁症状

尾叶桉缺铁时,叶片无法合成叶绿素,出现颜色变黄、叶片变小卷曲,叶缘出现褐色斑点或焦枯状,严重时叶肉、叶脉全部褪绿、变黄或变白,即典型的黄化病症状。发病植株矮小,新梢顶端呈焦枯状,生长停滞。

1.9 缺铜症状

尾叶桉缺铜时,叶片从尖端开始褪绿,逐渐扩散到整个叶片。树干、枝条上出现坏死斑,树皮粗糙、失去光泽,有的出现裂纹。顶部枝条弯曲下垂,严重时枯死,易造成“顶枯”,导致植株失去顶端优势,严重时整株生长停止。

2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的成因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与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抚育管理措施尤其是施肥不科学、气候条件的影响存在密切关系。在具体造林实践中,要科学分析该类病害发生的原因,以便开展针对性治理工作。

2.1 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桉树是速生树种,植株根系发达,对水肥的吸收力强。尾叶桉生长过程中吸收的营养元素种类较多,除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外,还包括镁、钙、锌、硼、铁、铜等中微量元素。据研究,每株桉树每年平均吸收纯氮34.8 g~36 g、纯磷2.8 g~3.8 g、纯钾20 g~25.2 g、镁8.5 g~9.4 g、钙31 g~38 g、硼0.034 g~0.049 g、锌0.078 g~0.097 g[6-7]。这就要求林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既要全面,又要充足。但尾叶桉属于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生产中多采用连栽模式,导致尾叶桉林地土壤肥力经过多代造林后持续下降。

当前,广西栽植尾叶桉的林地土壤主要为赤红壤、砖红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等,土壤普遍呈酸性,有机质含量偏低,平均含量仅为15 g/kg,全量氮、磷、钾,速效氮、磷、钾和有效钙、铁、铜、镁、硼等元素十分缺乏[8-9]。尤其是硼的含量处于极度缺乏状态,土壤中硼元素的平均含量仅为0.2 mg/kg。林地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全面或含量不足,无法满足尾叶桉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也就导致了生理性缺素症的发生,对尾叶桉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2 施肥不科学

近年来,随着尾叶桉造林面积的增加和林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广大林农已经认识到科学施肥对林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在造林实践中也加大了对肥料的投入。但是,目前尾叶桉造林中施肥工作仍然存在不科学之处。

一是偏施氮肥,忽视微肥。目前,林农在尾叶桉造林及幼林抚育阶段,大多重施氮肥,或施用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没有重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尾叶桉林地经过长时间造林后,土壤肥力下降,营养元素不全面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长期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必然造成植株生理性缺素症的发生。同时,过量施用大量元素也会影响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如过量施用氮肥会加重土壤中硼元素的缺失,从而引发缺硼症状。

二是肥料质量得不到保障。目前,市场上的肥料经营主体资质审核工作仍存在不足,肥料市场监管工作尚不全面,导致部分假冒伪劣肥料进入市场。这些肥料有的以次充好,有的营养元素含量不足。林农用低劣肥料施肥,就难以补充林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尾叶桉出现生理性缺素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三是林农缺少对先进施肥技术的掌握。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林农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仅在造林定植时施基肥,在幼林期每年进行1 次施肥,而且施肥量只根据肥料使用说明书或过去的经验来决定;而对于更加先进的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技术,以及科学的有机肥+无机肥配施技术,没有主动进行学习和使用。还有的林农为了降低造林和抚育管理的成本,拒绝采用先进、科学的施肥技术,也影响了林地土壤养分的全面补充,对造林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

如果在尾叶桉施肥期间,发生干旱,则会导致肥料无法在土壤中溶解,进而导致植株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10]。同时,干旱条件下,部分微量元素如硼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受到阻碍,植株无法吸收充足的硼,易发生缺硼症状。如果在施肥期间长时间降水,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随水分流动而流失,植株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而在各类型红壤林地中,如果降水量过大,土壤受长期淋洗作用,也会导致营养元素含量不足,容易发生缺素症。

3 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的防治措施

防治尾叶桉生理性缺素症,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施肥”的原则,抓住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良施肥技术等关键措施,为植株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养分条件。

3.1 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与平衡施肥的集成,是根据植株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与土壤供肥性能,结合肥料效应,实行有机肥、复合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适量配比、平衡施肥的施肥技术。该技术通过对林地土壤养分检测分析、研发肥料配方,纠正土壤元素不足的问题。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要明确林地土壤中各类营养元素的含量,结合尾叶桉需肥规律,科学搭配肥料,针对性地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大中微量元素,促进发病植株恢复生长,并在此后重新制定施肥方案,确保养分供应。在尾叶桉造林及抚育管理中,林业技术推广部门应组织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引导林农学习、应用该项技术,并联合有资质的土壤肥料分析实验室提供土壤检测、肥料搭配等技术服务,从而实现及时补充林地土壤养分、确保植株健壮生长和林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3.2 改良施肥技术

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应对尾叶桉施肥技术进行改良,以提高尾叶桉造林质量。

一是科学施基肥。在测土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有机肥+复合肥(含氮磷钾)+微量元素肥料(结合土壤养分状况进行针对性补充)制作多元复混肥,同时补充林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可以有效预防生理性缺素症。

二是科学抚育施肥。对于已经发生生理性缺素症、植株生长异常的林分,要及时进行平衡施肥,促进植株恢复长势。可在4 月和8 月分别施肥1 次,平衡补充大中微量元素,实现营养元素的良性循环,促进桉树生长。一般当年即可实现尾叶桉缺素症的治疗。从第2 年开始,根据测土分析结果,重新制定施肥方案。在生产上,目前部分林农使用的肥料,肥效约为6 个月,每年施肥2 次,否则就会导致林地土壤缺肥。因此,应推广使用长效性肥料,每年施肥1 次即可,有利于预防生理性缺素症。如自治区土肥站研制的桉树专用肥,含有氮、磷、钾、钙、镁、锌、硼、铜等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养分全面且含量合理,肥效为12 个月,可以满足植株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三是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尾叶桉根系密度低,但为深根性树种。施肥时应在植株基部上坡方向开20 cm 深的施肥沟,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料流失。

4 结语

生理性缺素症是尾叶桉造林中常发的一类病害。在生产中,林农应积极配合林业技术部门和林业服务机构,采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改良施肥技术,及时补足植株所需要的养分和中微量元素,促进植株恢复生长,保障尾叶桉造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尾叶缺素生理性
向日葵缺素症如何应对
广西甘蔗尾叶饲料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发展建议
微生物发酵甘蔗尾叶及其混合菜粕后营养价值的影响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缺素症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甘蔗尾叶青贮及其饲喂价值的研究现状
武宣县尾叶桉种植现状及发展策略
“察颜观色”巧辨别油菜缺素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