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引领下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3-09-04张海军贾承谧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高质量

张海军,贾承谧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武威 733006)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立足时代新要求,引导高职院校深化改革、整体提升,着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1]。涉农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人才是新时代农业职业教育的职责使命,探索“双高计划”引领下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路径,对展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和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应全面深刻认识时代背景,系统把握改革任务,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治理效能,将“双高计划”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1 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

1.1 “双高计划”的时代内涵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发出“双高计划”建设动员令。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3],正式启动“双高计划”,提出“双高计划”建设“1加强”“4打造”“5提升”十大改革任务[4]。“双高计划”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率先发展一批优质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推动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涉农高职院校顺应“双高计划”时代要求,切实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乡村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升级,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对标“双高计划”改革目标,涉农高职院校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持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质量治理机制,切实把“双高计划”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1.2 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2021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创新育人模式,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为职业教育应为、能为、将为提出了更高要求[5]。《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均指出,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农业技能培训宣传的力度,实现培训的现代化和多元化,加强返乡创业就业培训,科学有效地把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因此,新时代对涉农高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练“内功”——带动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强“能力”——引领高职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助推乡村振兴[6]。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双高计划引领下探寻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精准掌握“双高计划”引领下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实际问题,以甘肃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课题“‘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监督治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为契机,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专家咨询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涉农高职院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党的建设不够坚强有力、内涵建设存在短板、治理能力水平不高等。

2.1 党的建设不够坚强有力

有的涉农高职院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足,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对职业教育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方面用力不够;有的贯彻落实“三新一高”战略部署不够有力,不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规律的把握不到位;有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不到位,“一岗双责”、压力传导有差距。

2.2 内涵式发展存在短板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师资短缺和学生培养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涉农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缺乏、师资引进较难、“双师”型教师能力欠缺等问题。另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得不够紧密,具体体现在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部分院校专业设置并未跟上农业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还不够,无法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

2.3 治理能力水平不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涉农高职院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效能不高,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还比较弱,内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校院二级管理差距较大、监督合力尚未形成,与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切实形成适合现代职教体系的治理结构。

3 涉农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按照“双高计划”建设内在要求,聚焦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以高质量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涉农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需要从坚持党建领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纵深推进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强化监督合力等方面积极进行应对,切实把“双高计划”转化为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3.1 坚持党建领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是“双高计划”第一项任务,针对“党的建设不够坚强有力”的实际问题,需要切实突出强化政治能力建设、构建新时代“大党建”工作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新局面。

3.1.1 突出强化政治能力建设。创新实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高涉农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目标的根本保障,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规律,深刻贯彻“三新一高”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新修订的职教法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设计和制订“双高计划”建设计划和任务的根本遵循,坚持党建目标与“双高”建设相融,围绕“双高计划”十大任务开展战略解码,做到同步谋划推进,汇集高质量发展共识。

3.1.2 构建新时代“大党建”工作格局。深化实施党建领航工程,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双高计划”建设全过程[7],压紧压实涉农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双重职责,积极推进“一融双高”党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涉农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深入推进“一融双高”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学校治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创新。

3.1.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筑牢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应对敏感舆情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凝聚发展共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加快建设一批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性课程思政微课,大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学生耕读教育、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劳动教育,深化“118”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3.1.4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新局面。涉农高职院校党委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认真履行把关定向、强抓落实的主体责任,深入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实施“明责督责问责”“抓头雁作示范”“严纪律明规矩”“抓基层强基础”等专项行动,探索实行全面从严治党履职纪实制度,详细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靠实各部门“一把手”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

3.2 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关于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明确指出,“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聚焦“内涵式发展存在短板”的具体问题,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平台等方面积极发力。

3.2.1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人才是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统领制约着学校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基本依托,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国农匠、产业教授、技能大师,支持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深入实施现场工程师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学校专业建设紧缺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双创(创新创业)团队,培养一批后备学科(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研骨干,吸引一批国内外能工巧匠、先进模范、优秀企业家、高技术技能人才以及高校高层次人才来校兼职任教,助力学校改革创新。

3.2.2 推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坚持用新农科理念改造升级人才培养模式[8],优化专业集群结构,改造、升级、调整涉农传统专业,加强国家高水平专业、省级骨干专业建设;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9],围绕乡村旅游、乡村康养、民俗文化、乡村建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增设一批服务现代乡村产业的专业和专业群,保障实现特色“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3.2.3 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办好涉农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抓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两个的基本办学模式。瞄准区域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发力,围绕畜禽现代化养殖、牛羊品种改良、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智能农机装备等现代农业支撑关键技术,选择与区域产业生态相匹配的一流企业,深化科研创新、人才引进、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办学,合力共建产业学院,着力增强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3.2.4 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平台。整合“学校、行政、社会”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构建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强化学生实践锻炼,提升学生操作技能,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培养乡村振兴所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需求。

3.3 提升治理能力,强化监督合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提升治理能力治理水平是实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聚焦“治理能力水平不高”的短板弱项,亟须加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构建多元参与治理体系、构建“六位一体”监督体系。

3.3.1 完善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健全现代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牵引,着力提高涉农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内在要求,务必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针对普遍性、顽固性、多发性顽瘴痼疾,准确查找短板漏洞,精准高效完善制度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着力健全完善学校运行机制。深入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制定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划清权力边界,推动权限、程序、责任制度化。强化制度执行,积极探索推进制度落实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强化制度执行的效果和力度。

3.3.2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在涉农高职院校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健全管理体制和规范运行机制的关键环节,亟待聚焦深化涉农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和高质量目标,健全和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学校与二级学院权责关系,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管理权限,压实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奖学金评定、校企合作等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管理责任。

3.3.3 构建多元参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教代会、工会、妇联、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群团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认真听取校企合作单位、辖区共建单位及师生群众意见,确保师生群众民主权利,拓展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一体助力学校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健全和执行党务、校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3.3.4 构建“六位一体”监督体系。胸怀“国之大者”时代统揽,担当“校之要者”发展使命,围绕“双高计划”目标,建立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探索构建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督查督办的“六位一体”监督体系,构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形成强大监督合力,不断提高监督治理水平,增强监督治理效能,推动“双高计划”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双高计划”引领着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涉农高职院校务必全面认识时代背景,对标对表“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和要求,着力将“双高计划”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坚定不移扛起为乡村振兴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实用人才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农业院校的专业、师资和社会资源优势,顺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农业升级,突出立德树人、提升质量、内涵式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三农”人才,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高质量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