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育视野下工艺美术学科发展路径探析

2023-09-02陈墨缘

大众文艺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育学科时代

陈墨缘

(南京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传统工艺文化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基础和创意源泉,在引导设计学科的发展上占据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工艺美术本身就可以彰显各个时期的生产技艺与审美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态文脉,亦是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其传承性与时代性毋庸置疑,占据着中国美术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更加不容忽视。目前,国内高校已将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植于美育工作中,而如何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工艺美术设计学科教学中强调美育导向,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自身修养,最终激发创造力和实践力,是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目标。

当今社会是交互与互联的多元化时代,各学科已不再单一而孤立存在,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将愈发紧密,对于未来设计学科的建设,必将带来多维发展与创新的态势。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必须要立足于追求学科融合创新,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建设实践”之路。面对现代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我国民族文化正在走向历史性的复兴,文化更需要民族文化身份,工艺美术作为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教学过程更加应着力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的立足点,把美育融入工艺美术学科,探索两者间交叉融合的可能性。注重当代生活审美需求下创新发展理念的更新,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基因的优势与当下时代文化协调发展,打破单一工艺方向或学科类别的培养方式,推行多学科融合交叉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美育创新的发展路径。

一、美育的内涵与层次

德国哲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提出美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并认为现实中不完整的人被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分裂成了具有感性冲动人或理性冲动的两类人,而审美教育就是它们合二为一的桥梁[1]。此后于20世纪初,“美育”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在中国开始萌发,并在“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之上被赋予了此时中国特有的社会“印象”。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学说后,使美育得到大力推广,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之后甚至一度上升到了“美育救国”的新高度,至此奠定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

历史证明,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支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迈入新时代,面对新技术革新、经济全球化等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浪潮,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各类科学人才、服务社会、立德树人、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历史责任,美育便是高等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面对新时代下创新高校美育的价值观塑造无疑将给高校美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具有先天美术专业优势的高校设计学科,要引领和发挥美育职能,无疑需要思考新美育创新实践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美育的内在指向是人的价值观念的培育养成,美育教育工作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助力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将美育教育工作融入其中,可见当代美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更加重视让受教育者去发现美、欣赏美乃至去创作美的过程,强调对人格的全面培养,其思想内涵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外延。新时代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合与创新作为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必经路径,此外,在设计学科的发展之下,也为新时代美育提供了新的语境,两者同时予以拓展,探寻新时代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与路径。

二、高校工艺美术教学思维“宏观”向“微观”的转型之路

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视觉化的产物,是艺术、生活与科学的结合,始终为现实世界发挥着服务之用,有着物质与精神的内在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指导性文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备受重视。现今,在国家强调文化软实力转型的新时代大背景下,传统工艺振兴已是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孵化工艺美术学科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以传承优化为目的工艺美术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学科进行前瞻性的多元融合化发展转型。

1.宏观转型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艺术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文化建设中处于支柱地位。也就是说整体的文化强国战略中,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培养人才来服务国家、回馈社会。而我们正迈向中国创造时代,设计正在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创意主导设计,并发展成为一种大设计,其设计意义也逐步上升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可见,在这样的国家政策与时代背景引导下,站在宏观的角度让工艺美术不在独立发展,使其不断扩容打造多学科协同发展,推进融入新时代美育系统的构建中,才能有助于工艺美术教育产生新的知识创新、跨越技术的鸿沟,实现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学科突破,得以面对人类社会的新问题,适应新挑战,在社会变革中实现转型。

长期以来,传统工艺作为现代设计的内蕴文化基因与创意动力、创新源泉,体现出本民族特有的审美美学范畴,可见工艺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乃至文化教育中不可多得的优秀资源,可作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助动力,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要素。故工艺美术应发挥支撑引领作用,将传统工艺美术专业推陈出新、升级换代。在文化自信的主题下,思考在全球新格局、新思想的大趋势与技术创新的背景来看,当前工艺美术设计要如何具备时代特征,探寻时代审美价值,应将工艺精髓和造物精神深入到当代设计教育中,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既能打破专业壁垒,又能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新要求。

2.微观实践

就微观层面而言,当下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科技时代,艺术不在单一存在,与科学技术两者之间相互交融、互为彼此。工艺美术中不同技艺门类都离不开精湛技艺与材料性质的完美配合,从某种程度上看无一不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表达。在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通过这些因素的带动,自然也就带来了工艺美术的实践性要求,如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动,带动专业课程综合化、多面性实施等,从而打破传统专业发展模式的藩篱,寻求新的机遇与创新途径的可能。

另外,应对现代生活的时间、空间、方式以及内容都在不断更新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当今人们生活也需要传统工艺的发展与创新来提升生活品质,满足时代发展下的精神诉求。现代工艺设计应加强传统工艺文化与精神内涵的研究,立足于当代视角下凸显时代价值、满足高质量的生活需求,与行业加强互动共同深入研究大众诉求,发挥工艺美术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作用,突出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因而,我们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思考,并非将传统的造型、装饰、色彩进行原版复刻,而是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为现代设计服务,彰显中华本土文化特质的同时,充分体现时代风貌。做到始终坚守工艺之道,依靠对材料语言的理解,创新现代工艺设计,制作出无愧传统、不负时代的杰作,真正振兴传统工艺美术。

三、新时代美育视野下高校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发展路径探析

新时代语境下,工艺美术教学中迫切需要贯彻学科交叉、知识融合与开拓创新的教学新发展。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助力人才培养甚至人格完善方面的巨大潜力,而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下形成的新“美育观”与我国现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需求相适应,目标定位于培养“实现全面的、完整的、无可挑剔人”这样全面的人才体系[3]。由此可知,美育教学与设计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补位、相互融合的关系。

1.树立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共同驱动下的工艺美术教学理念

回顾历史,凡是传统优秀工艺美术珍品在赋予优良精湛工艺的同时,都蕴含着创作者独有的设计语义哲学。所以从传统优秀的工美艺术品中不难看出文化素养往往决定了设计的品质。因此,高校工艺美术教学中应发挥美育教育的作用,培育学生的文化修养,建设系统完整的美学、史学及哲学相互融通的学科针对性教学模式,深化民族文化资源的内涵建设。

在现代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要放眼全球发挥敏锐的洞察力,甚至与世界接轨、合作,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新兴知识体系中。更重要的我们应将文化自信置于首要位置,切实加大中华优秀传统造物思想及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此外,在新时代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加强调教育的整体性认知,引导学生的情感认同与行动落实,将认识、认知、认同渗透到本专业的艺术创作中,牢固树立新文科工艺美术美育教育发展理念。以美育人为中心、提升修养为根基、激发创造力为源泉,引导工艺美术教育迈上新台阶。

2.构建学科融通的工艺美术教学系统

工艺美术作为一种实用造型艺术,其专业发展与改革应体现技术和时代变革所产生的社会新需求,这就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复合型文科人才。从知识结构上,工艺美术传统教学局限的特定学科与知识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文科人才的培养,更应该成为聚集文、理、社会科学、美学、哲学等多方面知识的大拼盘[4]。从教育思想上,要求通过新美育的全面性人才培养观念,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多学科交叉融合可改变传统工艺美术学科教学独立发展、重工艺技术轻文化素养的问题,纵向上将美育教育融于专业教学内容中,建立起与工艺美术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交叉融通的教学体系。横向上形成与文史哲、经管法、信息工程技术等交叉复合的格局,以提供解决包含工艺设计中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复杂性、综合化社会服务问题的解决方案[5]。从而指引学生探索学科的边界,探究甚至开发新材料和新技术,依靠现代工艺教学的实验性、交叉性、复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和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创新,形成多元化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互动体系。

3.培养工艺美术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工艺美术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为每个人提供着服务,充当着载有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角色。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多重因素间的影响,现在新时代语境下工艺美术教育需要提出新的要求,发挥高校综合性艺术教育的优势,要让经典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实现创造性转换,此时专业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故而高校中的工艺美术专业应以美育视角,开启工艺门类、各专业方向融合协同建设及人才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思路,拓展学科研究领域,转向探索性、多元化、复合型的培育模式。

首先,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是每个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工艺美术设计应注重构建起民族文化的创新性传播路径,凸显新时代的学科美育使命。故而培养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时刻坚守民族文化身份,让新时代美育思想贯穿在从当代工艺美术设计到服务于社会的设计中颇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美育的实施务必要与时代共振,以现代技术为支撑点,以民族文化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创新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用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融合创新思维,满足不同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取得理想的育人成效。

其次,当代工艺设计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明晰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写照”大多源于社会或自然的实际生活,工艺美术一直以来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展而来,地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往往能在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内容上体现出来[7]。由此,我们可以说工艺美术设计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与升级,因而必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才能创作设计出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价值的作品。关注生活,构建培养工匠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平台,将生活科学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当下生产、生活的方式与消费观念,培养学生探究适应当代生活空间、体现实用与审美平衡的创新意识。

最后,打造融合与创新理念下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依靠综合性高校多学科的优势,因校制宜,立足改革,将跨学科、跨专业、项目制、实践性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以传承与融合发展为目的“新工艺”教学进入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设计出的产品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也正因为传统学科的教育模式在改变,为了更好地应对复合型、动态化的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8],必须深入研究传统工艺与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关系,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具有多样性与综合性。实现综合性、多类型的复合人才培养目标,亦是为工艺美术的创新之路展现新气象新面貌。

结语

综上所言,新时代美育在高校设计学科发展中,正成为专业学科改革与创新的驱动力,而美育不仅指与美育有关的教育,同时也涵盖了人格的完善与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语境下,工艺美术作为促进文化传承、增进文化认同、提振中国设计、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文化资源,其在社会美育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同样,美育作为对人们情感活动的认知与判断,亦可发挥在设计中的能动作用,故将美育教育融入工艺美术教学活动中。既是在面对新机遇和挑战时,实现工艺设计教学守正创新、固本正源,构建民族风格特色的有效之举,也是完成设计服务于社会的使命,加速实现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发展道路,立足国情,聚焦中华传统工艺,通过创新美育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建设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学教育体系,打造包容性强、可持续性高、民众认同性强的中国特色设计学教育新观念、新高度,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

猜你喜欢

美育学科时代
【学科新书导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超学科”来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e时代
e时代
美育教师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