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矮秆大穗小麦新品种囤麦296 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3-09-02洪清爽李彭伟贠清峰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6期
关键词:单穗半冬性株型

洪清爽 李彭伟 贠清峰

(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 河南漯河 462000)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结合现有农业科技及生产条件,积极地开展农作物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囤麦296 是河南省金囤种业小麦科研组成员运用周麦24 为母本、 新麦26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矮秆、中熟、大穗、抗病、抗倒、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可用作挂面、饺子、馒头等小麦专用粉或者可以用作其他小麦专用粉的配粉原料。 2022 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20081)。笔者详细分析了囤麦296 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过程、抗病性、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管理和适合种植范围, 以期囤麦296 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的选择及育种方向

2009 年河南省金囤种业有限公司小麦科研组团队用周麦24 为母本、 新麦26 为父本进行杂交。 周麦24 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 具有株型偏紧凑、 叶片较小、 抗病性比较好、 产量较高等特点, 但株高较高、 穗粒数偏少、 千粒重一般; 新麦26 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 株高适中, 综合抗性较好, 后期落黄好, 春季低温耐寒性较好, 结实性好, 品质较好, 产量潜力较高。 基于2 个品种的遗传特性从后代中选择出抗病性、 丰产性、 适应性、 株高合适的半冬性新品种。

1.2 选育过程

囤麦296 是采用系谱法历经多年选育而成。2009 年秋季将杂交粒全部点播成2 行,行长为1.5 m,F1代表现为幼苗半匍匐, 抗病、 早熟、 落黄好, 于2010 年全部收获后计产, 产量位居所有F1代第2 位,作为重点材料进入下一代种植。 2010 年将混合脱粒后的种子种植成小区,2011 年在F2代小区中大量选择早熟、抗病、穗大、株型好的单穗进行人工选择共选出319 穗单穗。 人工收获后将每个单穗单独脱粒, 考种过程中选择籽粒品质较好的205 穗单穗进入下一代种植。 2011 年秋将205 穗单穗的种子种成单行,2012 年在F3代穗行试验中选择株高、株型、穗型、抗病性、抗旱、早熟的58 个穗行进行人工收割,收割后用小麦专用穗行脱粒机脱粒,考种选择无黑胚、籽粒饱满、品种较好的32 个穗行种子进入下一代种植。 2012 年秋将32 个F4代穗行小区种植成试验鉴定小区,2013 在小区中选择丰产性、 抗病性、株高、株型较好的15 个小区,并在这15 个小区中继续选择单穗。 收获脱粒后选择籽粒较好的8 个小区和单穗继续下一代种植。 2013 年秋继续种植F5代小区作为鉴定小区,单穗继续种成穗行。 在2014 年小区中选择综合抗病好、结实性好、抗病性好、早熟落黄好的JD258、JD296 小区, 相对应的系谱号穗行试验也留取种子为以后品种提纯复壮作准备。 考种结果中JD296 小区产量最高、品质表现最好,是一个半冬性中熟品系,定名为囤麦29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囤麦296 属半冬性小麦品种, 全生育期225.8~233.1 d,平均熟期比对照品种百农207 早熟0.2 d。幼苗半直立,叶片颜色为深绿,苗期长势表现一般,冬季耐寒性较好,成穗率较高,分蘖能力较强。 春季起身拔节慢, 两极分化快, 耐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71.7~76.9 cm,抗倒性较好,株型偏紧凑。 茎叶无蜡质,旗叶上冲,穗层较整齐,穗下节一般,熟相较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中等。亩穗数39.0 万~40.7 万穗,穗粒数33.5~35.1 粒,千粒重42.5~46.3 g。

2.2 品质分析

2019 年、2020 年 检 测, 蛋 白 质 含 量15.5%、15.1%, 湿面筋含量29.7%、30.2%, 吸水率58.0%、58.7%,稳定时间6.6 min、7.7 min,拉伸面积92.0 cm2、76.0 cm2,最大拉伸阻力448 E.U.、388 E.U.。 2019 年品质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

2.3 抗病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和白粉病。

3 产量表现

2018-2019 年度河南中洲小麦试验联合体冬水组区试, 共13 点汇总, 增产点率69.2%, 平均单产8 911.5 kg/hm2, 比对照品种百农207 增产3.8%;2019-2020 年度续试,12 点汇总,增产点率83.3%,平均单产8 374.5 kg/hm2, 比对照品种百农207 增产4.2%;2020-2021 年度生产试验,13 点汇总, 增产点率100%,平均单产8 299.5 kg/hm2,比对照品种百农207 增产4.5%。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囤麦296 适宜在河南省高中水肥地块中等以上及高水肥力地块早中茬地种植。 其详细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 精细整地

整地要做到早、深、净、细、实、平。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深耕或深松,耕深25~30 cm,耕深耙透,不漏耕,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无大坷垃、无杂草。 保证土壤墒情合适, 一般黏土含水量在20%以上、 壤土含水量在18%以上、 沙土含水量在16%以上。 播种时结合施用化肥, 旋耕2 遍, 平整后达到播种要求。 施好基肥,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微肥配合施入。每亩施复合肥(15∶15∶15)50 kg、硫酸锌2 kg,耕前施入并深翻,或者将化肥人工掺匀后进行机械撒施,旋耕后要用平齿耙将土壤耙透压实。

4.2 土壤处理及种子处理

为了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应防治地下害虫。 播种前一定要进行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就是在地下害虫包括金针虫、 蝼蛄、 蛴螬等严重的地块,每亩用3%的辛硫磷或联苯·噻虫胺1~2 kg,在耕地或耙地前均匀的撒施于土壤中, 或在用机械撒施化肥时均掺匀机械撒施。 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晾晒2 h 左右,尽量不在高温的水泥地和柏油路面上晾晒, 然后用高效低毒的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 闷6~8 h 后即可播种。 能够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全蚀病、 根腐病、 纹枯病, 培育壮苗, 提高发芽率。

4.3 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囤麦296 属半冬性品种, 适宜播期为10 月10-15 日。 高水肥地块适宜种植密度在18 万株/亩以上(每亩9 kg 以上),中低水肥地块适当增加播量。晚播应适当加大播量(以不超过20 kg/亩为宜),保证基本苗在18 万/亩以上。 播种深度3~5 cm,防止播种过深造成死苗、弱苗。 播种后应进行适度镇压,以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

4.4 冬前管理

4.4.1 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 疏苗补缺 对种后因雨形成土壤板结的田块,应及时划锄,破除板结,辅助出苗。 对行内8 cm 以上的缺苗断垄的地块,要及时催芽补种或在分蘖后进行移苗补栽。

4.4.2 弱苗旺苗管理 因多种原因造成的弱苗,应针对原因对症管理,缺肥的追肥、受旱的浇水;旺苗可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措施。

4.4.3 适时浇好越冬水 越冬水一般在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3~5℃或夜冻日消时结束。 并根据苗情确定是否追肥及追肥量(可根据苗情追肥5~10 kg 尿素)。

4.4.4 防除杂草 在小麦3 叶1 心后, 对杂草较多的田块应中耕或喷施除草剂消灭杂草。 可用双弗磺草胺、苯磺隆及氯氟吡氧乙酸防除禾阔叶杂草。

4.4.5 虫害防治 为有效防治冬前蚜虫和红蜘蛛对病毒病的传播, 应在12 月中下旬选择平均气温在10℃左右的无风晴朗天气, 结合化学除草使用阿维·高氯进行一次性防治。

4.5 春季管理

4.5.1 化控防倒, 合理施肥浇水 旺苗应于起身期喷施化控剂,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应喷施除草剂。冬前弱苗宜在返青期浇水、追施尿素,尿素一般用量150.0~187.5 kg/hm2,既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又可增加穗粒数,是春季管理的重要措施。

4.5.2 防治病虫害 在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常年为害较重的地块,可用敌百虫毒饵防治;蚜虫可用噻虫嗪或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农药防治;红蜘蛛用阿维菌素等杀螨类农药防治。 同时该阶段也是防治纹枯病、白粉病及锈病的最佳时期,可用戊唑醇、烯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4.5.3 预防倒春寒 小麦拔节以后应当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遇到大幅度降温天气,应在寒潮降温来临之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者小麦套餐, 防止小麦遭受冻害。 小麦冻害发生后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最大程度地降低小麦受害程度, 让小麦能够及时的恢复正常生长。

4.6 抽穗扬花期管理

该时期是小麦病害的高发期, 可用多菌灵或氰烯菌酯等杀菌剂在扬花初期进行喷雾防治。 也可直接采用“一喷三防”技术,一次性防治病害、虫害及干热风。

4.7 后期病虫害防治

从4 月中下旬开始,根据天气情况可进行2~3 次一喷三防,每次喷防间隔1 周。 蚜虫和吸浆虫用联苯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可用戊唑醇、烯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为促进灌浆,同时用0.3%的磷酸二氢钾加叶面肥溶液混合喷雾。

4.7 收获、贮藏

小麦在蜡熟末期收获产量最高, 最好单收、单晒、单贮。此时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含水量15%~20%,籽粒蜡质状、较硬。 收获时期不当会造成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 收获后应及时晾晒至含水量12%~13%,晒后及时入仓并放入杀虫剂密封贮藏。

猜你喜欢

单穗半冬性株型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研究
半冬性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日光温室西葫芦株型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