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胸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3-09-01温艳君张颖颖

全科护理 2023年24期
关键词:缝隙胸腔镜病房

温艳君,张颖颖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属于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率高达85%以上[1-2]。胸腔镜手术因对机体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疼痛轻等优势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开胸手术,广泛应用于胸外科各领域[3-4]。然而,胸腔镜手术的实施虽极大地促进了病人术后恢复,但若术后护理不当,也易导致肺部感染等多并发症的发生[5],所以探讨有效的护理方式和干预模式对降低胸腔镜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一个衔接严密的一体化无缝隙过程,该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护理理念[6]。近些年,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科[7]、神经外科[8]等多种科室的护理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也显示出较好的护理效果,但其在胸外科的研究十分有限,故而本研究以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胸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旨在为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提供一种新的护理模式,促进病人术后恢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8月在本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NSCLC病人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45~72(59.98±7.44)岁;病理分型:腺癌58例,鳞癌5例,鳞腺癌1例;TNM分期:ⅠA期23例,ⅠB期20例,ⅡA期21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1级33例,2级31例。研究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43~73(59.26±7.22)岁;病理分型:腺癌56例,鳞癌6例,鳞腺癌2例;TNM分期:ⅠA期26例,ⅠB期21例,ⅡA期17例;ASA分级:1级30例,2级3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40~75岁;胸部CT显示肺占位,并依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1版)》[9]及病理组织活检证实为NSCLC者;在本院行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ASA分级3级及其以上者;已发生远处转移或ⅡB期及以后等不适宜手术切除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随访资料不完整者。该研究已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如监测生命体征、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中医护的配合、术后体位及用药等常规指导等方面。

1.2.2 研究组

采用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2.2.1 组建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手术室护士及病房护士共同组建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护理技能水平、护理专业知识及工作年限等分为不同的小组,各小组间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形成责任明确、体系完善的小组负责制管理模式;小组内成员定期参加无缝隙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等的培训,定期予以考核。

1.2.2.2 术前准备

术前由病房护士将病人由病房推至手术室,同时把病人病历、病情等详细交接给手术室护士,手术室护士反复核对并确认病人信息后,根据病人心理情绪进行心理安抚,转移病人不良情绪和注意力,尽量使病人放松,使其以最佳心态面临即将进行的手术。器械护士准备手术相关手术器械并对物品进行清点,将手术物品按顺序摆放至相应位置;巡回护士需要提前检查心电监护等各仪器的状态,保证其可正常使用。

1.2.2.3 术中无缝隙护理

护理人员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由麻醉师对病人进行麻醉,麻醉成功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手术部位合理摆放病人体位,同时对病人耳、眼、颈部等进行保护;器械护士再次核对手术相关手术器械,确保无遗漏。术中器械护士及时传递手术器械、其他护士积极准确地配合主刀医生,注意输液、输血等的通畅;麻醉师密切注意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主刀医师;术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病人进行保温。

1.2.2.4 术后无缝隙护理

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将病人推回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病房护士擦拭病人身体残存血迹,检查各种管道如导尿管、引流管等情况,保证其引流通畅;确认无异常后,与其他护理人员一同将病人搬至病床,注意在搬动过程中应托住病人头部,避免颈部扭伤;转移至病床后再次检查各种管道及病人生命体征是否正常。之后的住院期间定期对伤口进行消毒、换药,密切关注胸腔引流液颜色、引流量,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1.3 评价指标

1.3.1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记录两组病人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送回病房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1.3.2 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

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估,该量表最早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于1981年编制,后由王才康等[10]于2001年进行翻译,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0,共包括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

1.3.3 护理满意度

出院前让两组病人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从无缝隙衔接、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及护理舒适度4方面进行评估,每项25分,分值越高提示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3.4 术后并发症

记录两组病人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我国恶性肿瘤流行病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肺癌每年发病人数78万,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为63万,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1],胸腔镜下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12-13]。手术室是承担医院内所有手术的实施场所,手术前病人心理状态、手术麻醉、术中操作及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熟悉和信任程度等均可诱发病人产生应激反应,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提高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对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缝隙护理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地医疗中心于1989年提出的,是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持续改进护理工作的一种护理方法,该护理模式的实质是为病人提供“一站到底”式的护理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护理服务[14]。手术室是急救和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也直接影响着病人术后康复情况。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是指从病人住院、术前检查、进行手术及术后回到病房一直到出院的整个过程的护理工作严密无缝,全面贯彻人性化 360度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救治成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送回病房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缩短,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病人对无缝隙衔接、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及护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有效缩短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更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也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这与相关研究[17]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有[18]:1)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通过完善护理人员管理,各小组间护理人员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形成了责任明确、体系完善的小组负责制管理模式,保证了病人从入院后、进入手术室前、术前准备、手术过程、术后回到病房一直到出院的整个过程所有环节的无缝隙衔接;2)手术前根据病人心理情绪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安抚,增加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在无形中提高了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了其焦虑、恐惧心理;3)术前及术中器械护士对所有手术相关器械的核查、摆放及手术中麻醉师、手术医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的无缝隙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4)术前由病房护士将病人由病房推至手术室,同时把病人病历、病情等详细交接给手术室护士,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护士将病人推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详细做好交接工作,增加了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对病人病情、治疗措施、术后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的了解程度,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例病人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也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速其术后康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是个体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克服困难和压力的自信心和能力,可以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感觉,而病人焦虑、恐惧、紧张、无助感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19-20]。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病人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胸腔镜手术病人实施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有效提高了其自我效能感水平,这与张信霞等[21]研究结果一致,而这与护理人员全称无缝隙的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

4 小结

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模式有效缩短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及手术时间,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了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也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缝隙胸腔镜病房
更正
雨的缝隙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从文本的缝隙挖掘弦外之音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