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9-01叶绿格

设计 2023年16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本科教育新文科

叶绿格

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学科发展呈现交叉融合的特点,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需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新文科建设对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存在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契合、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有待提高,以及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促进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从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3个方面进行探索,构建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本科教育 新文科 复合型人才 协同培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6-0076-04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integration,and the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rt design talents training and make it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of design talents. Based on the new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for the training of compound design talents,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supply of talents and the social demand,the need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practical skills,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for talents in art design talents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site design tal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subjects,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raining methods,and construct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omposite talents of art design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

Keywords:Undergraduate education New liberal arts Compound talents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mode

引言

2019年4月29日,“六卓越一拔尖”計划2.0在天津正式启动,会议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旨在切实提高高校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新文科作为“四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科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文科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融合性是新文科建设的一大学科特点,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新文科建设应打破学科壁垒,增加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以此实现传统文科的改造升级。设计类专业是新兴文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挑战。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与行业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把握新文科建设的方向与要求,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结合新文科的建设理念,分析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发现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现状,探索得出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期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为文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在新文科的建设理念下,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紧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式,为社会提供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也具备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一)掌握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在新文科建设的倡导下,传统文科培养理念产生了转变,强调体现学科融合的特点。新时代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美学艺术、绘画设计等能力的提升,也要加强市场洞察、软件应用等实践技能的培养,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从学科内部看,要与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互通专业进行沟通学习,形成基础的艺术审美和设计能力;从学科外部看,要与计算机、广告学、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增强互动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宽知识领域。

(二)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高的市场性,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用人市场和消费者对设计从业者提出了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要求,设计人才需要结合行业需求及时更新自身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具有融合创新精神的时代型人才

为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和设计领域,要通过学术项目、科研竞赛、实习实践等载体,灵活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将设计学的相关理论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再创新,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二、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现状

(一)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契合

从现阶段逐渐趋向高标准、个性化的社会需求来看,设计行业所需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既要有扎实的设计理论和跨学科知识体系,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而在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过程中,因培养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供给侧问题突出,无法满足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迫使学生不得不改变就业方向。究其原因,是对社会需求缺乏深入调研,未能明晰企业对设计人才的实际要求,导致培养目标与企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当前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理论层面掌握得不够全面,在实践层面缺乏一定经验,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存在局限。

1.课程体系与新文科建设不匹配

(1)跨学科课程数量少、质量低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涵盖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基础专业知识,但缺少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課程,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略显不足。现有的一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主要侧重于设计方法上的教学,在设计内容与成果展现上未能体现与计算机学科融合。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及国内外的建设经验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与计算机、建筑、生命科学等专业加强联系,设置相关跨学科课程,如信息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等。

(2)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偏少

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较少,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和能力。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践指导教师的匮乏,以及实践教学手段的落后。授课教师无法承担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的技术较为落后,学生接受的实践技能指导有限,从而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2.实践技能锻炼平台有待完善

因地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城市的高校获取资源与建立合作实践平台方面存在差异,很多高校与设计行业之间建立的联系较为薄弱,在实习基地、合作平台的建立上存在局限性,导致学生在毕业前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人才培养机制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依然存在提升空间,在育人机制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存在短板。高校作为培养主体,应结合时代需求,及时调整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使其符合当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1.缺少协同育人机制

政府、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沟通与合作,往往无法准确掌握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是否契合。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是将政府及企业的管理或技术人员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第二导师,但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第二导师的交流较少,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并未深入地参与到政府或企业的项目中去,以至于未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要求。政府、企业与高校应以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让政府与企业作为实践指导教师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机制。

2.缺乏复合型师资队伍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等问题。从教师个人看,理论知识存在局限性,除设计学相关基础理论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从师资队伍的结构看,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在结构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理论型教师偏多,实践型教师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在新文科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培育一批复合型的师资队伍,同时满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以完成当前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从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出发,并结合已有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主体参与度、培养方式的选择以及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存在弊端。为了弥补原有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从政府参与度、企业参与度、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科研项目、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师生关系、学生能力培养这9个方面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进而总结出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构建出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是文科专业中交叉性较强的专业,其发展趋势应符合新文科的特点。在打破学科壁垒,强调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呈现出复合型的趋势,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新要求以及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主要由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3个部分组成。培养主体包含政府、企业与高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实践技能素养及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包括跨学科课程体系、科研竞赛、实习实践等,形成了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以设计专业为基础的构建理念

1.融合艺术设计人才核心素养

结合我国产业升级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构建符合设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有利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核心素养的提升。新文科背景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4个方面,分别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跨文化素养,可细分为设计理论和创新思维、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设计能力和操作技巧、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跨学科领域知识、未来意识,如图2所示。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围绕该专业的人才核心素养,除了艺术设计人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外,还要重点加强学生的社会、自然与人文等跨学科领域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未来意识,即提高对市场和行业环境的感知与预测,及时提升自身知识与能力。

2.迎合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

专业建设与发展需要结合当下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导向,艺术设计专业发展需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建设途径,从课程、实践、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并融合新时代数字化的特点,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转型升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以时代需求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

高校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当下的政策与实际,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培养契合的人才。复合型设计人才培養模式在新文科建设的理念倡导和新的行业需求下形成,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如图3。

1.把握新文科建设内涵,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新文科建设旨在提高高校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调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使传统文科实现提升,在文科内部、文理之间实现融合与交叉,以此来解决学科本身及社会中的问题。而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根本动力是知识生产和培养人才,通过新文科建设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交叉性的特点,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体系、实践技能素养及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2.了解设计行业需求,明确毕业生去向

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仅是具备优秀的创意设计和审美能力,更需要紧跟设计产业发展需求、市场定位等全面的策划能力。高校及设计专业学生要主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技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及项目体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通过课程体系和科研项目两方面的建设来提升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以弥补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如图4。

1.构建跨学科的课程及评价体系

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最直接的载体,课程体系的质量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并结合一定的考核计划对课程及学生表现进行评价,以及时改进课程体系。

(1)促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

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内部及学科之间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学习相近专业及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设计理论、艺术审美等基础,但由于缺乏自然科学基础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困难。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构建应突破专业的局限,与信息科学、建筑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网络信息安全等学科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多学科课程体系。

(2)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数字化趋势,这不仅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也为文科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新内容。数字技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融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数字技术相关课程,二是在教学手段和内容上引入数字技术与相关案例。由教师团队联合打造高质量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机会。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进行数据化呈现与分析,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及学生能力评价

评价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课程和学生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了解课程教学的方法、内容等方面是否体现了融合创新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综合学生的参与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判断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是否具备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创新的能力。此外,将学生主辅修和双学位的基本情况作为复合型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检验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学习能力。

2.建设实践项目与平台

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途径除课程教学之外,还包括实践平台的建设,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灵活的技术应用能力,高校与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1)以团队为中心的科研竞赛项目

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關的科研项目和竞赛,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竞赛技能方面的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竞赛。既要组建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也要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团队,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指导团队必须由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学术能力较强的教师共同构成,给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学生团队应由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如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与计算机专业、建筑专业、城市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共同组队参赛,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以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合作项目

校企合作项目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是人才孵化的重要工具。高校和企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项目中去,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既能增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又能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了解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培养模式

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共同推进,政府、企业与高校是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主体,从政策支持、实践平台及教学过程3个方面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新文科建设,如图5。

1.政府:加强政策指导与支持

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和政策支持,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帮助高校重新审视内部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提供了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为了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应加强对高校学科融合建设的人、财、力支持,为高校重构学科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激励机制,为积极落实新文科改革的高校提供资金支持,对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补贴,提高高校与企业的积极性,为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合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必须要与行业合作,加强高校与当地知名企业的联系,共同建立实习基地,弥补校内实践资源短缺的不足,促进复合型设计人才的培养。高校需要通过调研,选择行业评价较好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也会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能力的提升,不断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

3.高校: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复合型师资队伍是新文科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呈现的新趋势,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胜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任务,传授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还必须能够胜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获得技能证书,提高就业能力。

复合型师资队伍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人素质,艺术设计专业的复合型教师既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二是师资队伍结构,既要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授课教师,也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变革,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结合新文科的建设理念,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有复合型的特征。在设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知识素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从我国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依然未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因而需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设计人才的竞争力。未来的设计行业将会呈现出更加个性化、信息化的特点,政府、高校和企业要为设计人才的培养保驾护航,创新协同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探索在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设计行业的发展,也为相关设计专业及其他学科专业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晰巍.迎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复合型学科人才[J].图书与情报,2020(06):14-16.

[2]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4-8.郭永艳.“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J].设计,2022,35(20):106-108.

[3]唐衍军,蒋翠珍.跨界融合: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0(02):71-74.

[4]关佳征.新文科下综合性大学设计学跨学科培养模式融合研究——以沈阳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J].设计,2021,34(19):104-106.

[5]黄艳丽,薄莨桦,郑雅婷,戴向东.新文科背景下家居设计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09):132-135.

[6]陈凡,何俊.新文科:本质、内涵和建设思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01):7-11.

[7]周星,任晟姝.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科综合性发展的思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42-150.

[8][9]霍楷,杨韫嘉.新文科背景下设计与科技融合改革研究[J].设计,2022,35(15):100-102.

[10]刘玲,胡雨欣.新文科背景下的文博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传媒,2023(05):80-82.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本科教育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围绕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思考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