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3-09-01陆彩萍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学情职业高职

陆彩萍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湖北荆州 434000)

一、引言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任务[1],对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它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已然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二、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的学情缺乏分析

1.对生源结构差异缺乏分析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类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除了普通高考生源外,还有技能高考生源、中高职联合培养的3+2五年一贯制生源、中职单招生源及扩招生源等,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且学习目标不明确,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有的教师对生源结构没有深入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同一目标,没有根据学生素养的真实水平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2.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教师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点和技能关注度并不高,部分内容似懂非懂、很多不懂,课后也未能及时复习巩固。而教师在课前大多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认知特点,课中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课后缺乏分析和评价,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主要是以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为中心进行开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割裂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很难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促教”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对职业教育的教法把握不足

1.教材选用不当,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支持教学的重要抓手,而教学内容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当下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仍普遍存在内容陈旧、勘误不及时、内容更新与时代发展脱节,无法对接岗位需求等,而教师教学大多遵循知识本位原则传授,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照本宣科”“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仍然突出,因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职业性、适用性,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2.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

尽管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在部分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PPT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为主,多数教师上课只用教材和PPT课件,没有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也没有把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不高。此外,教学环节设计缺乏合理性,对课前、课中、课后环节没有作进一步细化和设计,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堂互动较少活力不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转化能力不足

1.教师团队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数量仍然偏低,承担的日常教学任务较重,有的专业教师同时兼任辅导员和行政工作,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最典型的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专业教师缺乏必要的社会及行业从业经验,虽然部分教师有行业职业资格证和执业资格证或双职称,但其专业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不足,与真正的“双师”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外,教师培养体系不健全、教师培养没有明确目标也是导致教师执教能力、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有待加强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转化能力不足,即教师缺乏将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专业技能转化为高职院校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知识储备和研究能力不足,在课堂上教师能否做到内容娴熟、条理清晰,对所讲授知识有准确、深入的理解,能严谨有序地讲给学生;是否能做到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善于选择合适的手段和组织形式,有感染力,唤起学生思考;是否能做到方式恰当,感染力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能做到解惑学生具体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方法的讲解;是否能做到教学内容先进,能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最新知识等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能力迫切需要提高。

三、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与建议

(一)深入教学对象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均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转化。因此,教师应该将其持续动态贯穿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全过程。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生源类型及生源特点分层分类教学,制定明确的教学程序和策略,以弥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的转化更具有指向性[2]。其次,教师要培养学情分析的能力。课前首先要对授课对象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如果在无法确保小班授课分层管理的情况下,尊重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异,课中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授课内容做出动态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课后的学情分析时,应与前面两个环节进行对接承上启下,建立起教学转化策略和效果分析的因果联系,形成一个被反复检验、矫正、接近真实、不断完善的分析系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系统分析,教师方能厘清学生的认知困惑、学习心向与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法改革。

(二)实施教法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精选优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教师在授课前先深入思考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任务;其次,主动对接社会发展与学生所学专业,选用优质教材进课堂。再次,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采取有效策略组织教学。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关注职业领域工作能力的要求,把职业岗位标准融入其中,结合企业典型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在此,笔者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出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还要有扎实的出纳专业技能,包括现金收付及点验、各种票据的开具、签发和审核及印鉴的保管、银行结算方式的选择、日记账的登记及资金报告的编制等业务的基本处理程序和基本操作规范。在教材选用上,笔者更倾向于选用近两年校企联合编写的会计专业“互联网+”课、岗、训融合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因为这类教材使得实践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接触到真实的表单,获得真实的业务实操体验,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提升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胜任能力,实现课岗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以出纳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立足于企业出纳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亲身体会到出纳工作时办理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步骤。例如,将“取现业务”分为6个步骤:查询银行存款余额—提出申请并登记现金支票使用登记表—填写现金支票—审批盖章—生成密码并填入—到银行取现。通过“教、学、做”系统化综合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开展智慧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顺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趋势,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及策略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笔者以智慧职教云平台为例设计“三段式十步骤”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第一阶段是课前阶段,在该环节教师需完成学情分析、预习测评、教学设计三个步骤。教师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发布知识点视频、微课、案例、课件等资源,通过制定本次学习目标发布课前任务,帮助学生完成预习,教师在本环节中可以通过云平台的“课堂统计”功能动态了解和分析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如果在预习过程中需要答疑还可以通过云平台的“课前-主题讨论”进行回复和解答,通过课前活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从而准确做出学情分析。第二阶段是课中阶段,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完成情景创设、探究学习、实时检测、总结提升四个步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前评测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结合案例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适合学生且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同时辅助“头脑风暴”等情景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反馈的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教师起到实时检测,总结提升的作用[3]。第三阶段是课后阶段,在该环节教师需要完成课后作业、微课辅导、反思评价三个步骤。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布置课后活动,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练习,提交作业。教师根据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活动数据和实时评价反馈完成课后分析,准确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三)为教师队伍提质赋能,强化教师教学转化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学转化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和积累的过程,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积淀,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并反哺教学,因此在学校层面也要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2]。首先,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可以拓宽引进路径,不仅限于招博引硕,能将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中的能工巧匠纳入专业教学团队,让其承担部分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教学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建立校企互通机制为专业教师提质赋能,例如对教师进行1+X项目师资培训或者定期到企业接受岗位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专项培训等,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和职工组的职业技能大赛等,通过1+X项目和专项培训、教学能力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的训练方法、训练过程、技能评价标准以及实践训练过程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倒逼教师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弥补教师专业实践经验及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最后,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省培和国培的“进修学习”或者到优秀院校观摩学习;校内定期开展各层级的教学能力比赛,通过老中青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优秀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教学竞赛”及日常教研活动的“教学评价”“课后反思”等活动,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转化能力

教师教学转化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是否能够以科学有效的实操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新的专业知识和获取新的专业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或素养,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最终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先理解、认同课程的核心素养并加以内化,在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学情分析,选择并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其次,教师要夯实基本功,仔细研读教材,按照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构建标准,基于岗位基本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合理设计实训内容,重点培养工作分析能力、学习领域描述能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能力以及学习情境设计的能力。再次,积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深度教学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分析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既考虑书本内的内容,也能穿插课外延伸的内容,在将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内化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实施时,既兼顾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考虑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情景再现将现实生活的情景、生活经验等融入教学中;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要深入思考,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是否真正做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教学能力转化效果还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是否讲究方式方法的转换,是否讲究语言艺术和教学形式等。

结语

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在实施三教改革过程中首先要正确把握好教师和教法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来推动教师的改革。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行探讨,在认识到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高专业教师教学转化能力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期为日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学情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