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23-09-01吴桐李波赵晓娟

大众文艺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思政

吴桐 李波 赵晓娟

(张家口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强调学习教育从青少年抓起,使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优良传统、革命基因能够传承下去。[1]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党史教育,可以确保当代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防护服,面对复杂的国际意识形态能够坚定立场、秉持正确历史观,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同时能够勇于突破自我、勇敢地面对挫折,引导青年学生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探索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党史教育的概况

党史是指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体是指从1921年7月23日建党以来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通过学习党史,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悟出思想、总结教训,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用党百年奋斗的精神和历史的探索去鼓舞青年人的斗志,启迪智慧,明确方向,砥砺前行。通过学习党史,更加努力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更加坚定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党史教育是一种教育方式,其专门介绍和研究党的历史、思想革命运动。它是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前提下,以党为核心,以重要思想为政治精神,以党的历史、思想革命运动为根本内容,系统全面地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

二、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必然选择

党史教育和大学生思政教育二者在教育性质上相契合,党史教育不仅是历史教育,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党史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目标,都是为完成党的伟大事业其他最鲜活的力量,为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其次,党史教育和高校思政在教育目标上相匹配,我们的教育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党史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能够具有将前辈的经验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相互融合的重要条件。最后,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党史的支撑,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发挥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学生可以理解的更容易,接受得更快,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疏导效果,所以,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是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法宝

党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建构大学生精神家园提供了丰富资源,是坚定思政教育和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巨著,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则是一场精神世界的丰盈,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淬炼,是一场全面的政治教育。用心领悟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在英雄事迹的感动和感染当中,汲取精神之钙。

高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而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党史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高校党史教育,必须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全方面人才。

高校学生学习党史教育可从近百年党的历史经验和成就中汲取力量、感悟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信念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崇高的理想,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党史教育是抵制错误思想的有力支撑

在新媒体视野下,这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青年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足,缺少宏观视野。高校思政教育要高度重视占领思想阵地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要防止意识形态阵地的丢失,既要精准覆盖,又要鲜活生动。要加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加强阵地意识与政治意识,在应对复杂形势时牢牢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2]党史教育的最本质内涵是“初心”,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风向标”,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主线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涌现出各种社会思潮和多样的价值观,不同的意识形态相互激烈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把育人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促使学生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3]。因此,要通过党史教育增强青年学生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党史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转化成行动的自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党史、悟党史,自觉抵制错误思想,要将革命者的奋斗精神入脑入心。

(四)党史教育是提高思政课说服力的重要抓手

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避免课堂教学理论的乏味、枯燥,比如利用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活动、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活动,深刻领悟革命先辈身上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推动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目前,高校思政课普遍存在学生旷课,玩手机,缺乏兴趣的现象。党史教育从内容到教学形式对这些现象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高校思政课与党史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应做到二者的互融共荣,确保党史教育融入深度和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积极开展沉浸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可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以党史教育为背景,思政课通过演讲、诗朗诵、情景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场景,学生可身临其境的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历史的“亲历者”,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改革创新教学方式,通过一个个的鲜活的党史案例将理论通俗易懂的讲解,将理论和真理带入历史故事中,把党史故事讲生动,还可以依托党史构建立体式课堂,将党的理论讲清晰,有效解决理论课内容枯燥问题,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同时,思政课能够以党史教育为切入,真正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激发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构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范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选择和理想抱负,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党史教育学习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推动教师转变理念,探索构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范式。

推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范式的探索,就要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把握主体维度,把握红色故事和思政课理论的逻辑关系,打造让学生有获得感的思政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自觉和自我学习,思政课教师还应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自身要锤炼深厚的理论,自己吃透党史知识和理论教学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和业务能力。推进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开展“红色故事和党史百年”思政大课,可以讲述“实事求是”匾额背后的故事、老校长孔从洲的故事、南湖红船的故事、共产党员陈光中的故事、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等等。[4]在课堂上应做到有组织、有热情、有条理,思政课教师话语应亲和,转变语言风格,要带着感情地讲述党史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和历史进程理解透彻。将红色故事与党史有效衔接,把握故事与理论、情感与理性、价值与知识的逻辑关系,把党的精神谱系讲深讲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探索,可以突出“两大特色”即创新特色和基地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走进党史馆、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校史馆等红色基地,结合地区实际资源特点,用“活”红色资源,开展情境课堂,突出创新特色,可以将红色文化内嵌于思政课,探索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范式。例如,张家口市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可以组织学生到所在地区的红色教育基地,比如,察哈尔烈士陵园、董存瑞烈士纪念馆、丁玲纪念馆、平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张家口市博物馆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教育作用,切实走近红色地标接受思想洗礼,缅怀革命先烈,讲述英雄事迹,学习革命精神,凝聚向上的力量,深刻铭记光辉历程,让思政课“活起来”。因地制宜,紧贴高校的特点,发掘本校教育资源优势,用好高校自己的校史馆,推进互动式、沉浸式教学方式,将校史与党史结合,把身边的典型立起来,形成示范效应,丰富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载体,以史燃情,以情化理,凝练特色品牌,用党的思想伟力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二)打造线上党史教育阵地

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数字化新型媒介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党史教育的信息化模式的建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现代化信息手段,探索党史传播新方式,共享党史教育资源。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突出其网聚辐射效应,将课堂教学、党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以优良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作为素材,定期更新内容,着力用好“互联网+党史教育”,形成正能量、集聚主旋律。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多方面的媒体传播;利用校园网络的宣传,通过每日推送党史知识,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党史学习教育当成“每日必修课”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养分;可在网络覆盖区通过技术手段让学生“先答题,后上网”,用以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党史教育中,或将党史答题情况作为班级或院系评优的依据;在校园宣传栏中新增有声“读书墙”,学生可以通过扫描宣传栏中的二维码学习“四史”、聆听英雄的故事。这些方式集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使党史教育更加丰富生动,提升党史教育能力,将党史教育更有效的融入思政教育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政激励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我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红色文化,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作风、道德、革命精神,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激励作用。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无论岁月的变迁,其永远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5]。红色资源在思想内容,价值观念、精神信念方面与高校思政教育高度契合。因此,善于运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和有效的载体,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政激励作用。

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深刻伟大的变革,它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以文育人实效,有效利用好本地的红色资源,精进第一课堂、创办第二课堂。根据本地区实际结合党史教育,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应积极开展对辅导员、班级导师、专业课教师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组建校内宣讲团,促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使命,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方案,对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传授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中国百年党史需要被青年学生传承下去。从方志敏、杨靖宇等革命先烈,到孔繁森、焦裕禄等为民干部,再到张小娟、黄文秀等扶贫英雄以及钟南山等战“疫”斗士……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战胜各种挑战风险提供了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以坚定的信仰笃行致远、砥砺前行。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传统,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思想引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必然选择、是重要法宝、是抵制错误思想的有力支撑,同时,党史教育也是提高思政课说服力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础之上,学习党史、常态化重温党史,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与理解,用情用心用力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新范式,进行深度创新,打造线上党史教育阵地,促使学生做到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通过红色资源将党史教育更有效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