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背景下的高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研究

2023-08-31李皓轩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5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工程建设信息化

摘要: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与实际运营效果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本文以国内某高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介绍了基于教育新基建的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内容,分析研究了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从工程建设角度提出了适应实际工程的智慧校园建设思路及框架,并进行了具体分析。文章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分期实施的思路,整理并总结了一套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基建工程建设相融合的新校区建设分工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高校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新基建;智慧校园;工程建设;信息化

2021年7月1日,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1]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教育新基建)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其中还特别提出,要重点建设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由此不难看出,新校区建设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是高校教育环境与装备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

1.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智慧校园信息化是指借助当前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校园内开展的工作与教学活动等进行整合,基于实际需求构建出对应的功能模块,以满足学校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需求,让整个校园环境更具智能化,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智慧校园建设概念提出于2016年,其最大特点便是数字化和智慧化,本质仍是信息化建设[2]。但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更加重视融合创新,更加重视与人的交互,是在数字校园各类基础设施齐全运行的基础上,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5G、6G)、虚拟现实等现代高新技术,为师生提供各种智慧服务,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决策更加高效的创新信息化建设模式[3]。

智慧校园建设从建设形式上可大致分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软件平台系统建设两个方面。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弱电管线、校园网络设备、中心机房、智能化信息交互设备等。软件平台系统则可分为支撑平台系统(云储存平台、大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等)和应用平台系统(办公OA系统、财务报销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統、后勤报修系统等)。两者相辅相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软件平台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而软件平台系统设计则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框架和引领。

从主要功能及应用场景上看,智慧校园建设又可分为物联网建设、互联网建设、网络空间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运行等五大部分[4]。

在教育新基建强势崛起的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相比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更加丰富,要面向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校友、家庭等多方群体,提供一系列个性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融合化、协同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综合信息资源平台[5]。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各类平台系统运行需要,是真正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

2.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智慧校园建设是“集成”“融合”,那么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便是“布点”“升级”。教育新基建视角下的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规划超前、建设到位、充分利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位规划、预留发展、因校制宜、建设有度。

2.1 高位规划、基建超前

智慧校园建设是系统性建设,不仅涉及高校信息化建设部门,还涉及教务、后勤、基建等部门,需要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和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当今时代,信息化发展迅速,智能技术基本年年迭代,可是对于学校而言,特别是新校区建成后,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能年年更新,扩建或翻新的周期可能达到5年或者更长,逐步造成了学校信息化技术发展需要和日渐落后的校园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教育新基建背景下,统筹规划智慧校园在当前和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基础设施适配需要,适度将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在建设初期一次性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完成,既满足当下需求、又留足发展余量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工程造价的角度上看,“高位规划、基建超前”的建设思路更可以节约建设周期和建设资金,避免了信息化基础性设施(如管线桥架、埋地管廊、建筑信息采集点等)重复建设、重复开挖、重复拆除[6]。

2.2 充分利用,建设有度

当下,对于新校区的建设而言,虽然房屋建筑、管线设备等基础设施均须新建且适度超前建设,但是仍须考虑软件系统、数据平台兼容问题。各类高校经历长期信息化建设的摸索探究,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已基本形成,老校区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新校区智慧校园的建设不能完全脱离现有框架和现有数据平台,“另起炉灶”式地重新设计并建设一整套全新的智慧校园硬件、软件系统,非但不能节约建设资金,更有数据断代和管理混乱的风险。因此,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发展需要适度开展,对于可以利用的、老旧校区已有的或市场上较为常见或成熟的设施设备或数据软件平台,在新校区智慧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充分考虑继续沿用。

2.3 因校制宜、突出特色

近年来,江苏、重庆、浙江、江西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或指南)”,并对智慧校园“特殊创新”给出了评价指标,如江苏和浙江“特殊创新”指标权重达到9%~10%。由此不难看出,特色发展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重点,而新校区的智慧校园建设最直接、最根本的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高校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其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校区基础设施如建筑布局、设施设备等,往往最能深刻体现各个学校独特的办理理念和办学特点。基于此,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在配合智慧校园特色创新上“下足功夫”,根据智慧校园建设后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性地采用一些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

3. 新基建背景下新校区智慧校园建设

江苏开放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具有本科办学权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型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建设的6所开放大学之一。江苏开放大学现有应天路校区、古平岗校区、定淮门校区、龙池庵校区共4个校区,占地面积合计237.2亩。狭小、分散的校园现状与当前学校快速发展之间产生尖锐的矛盾,是学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无法突破的瓶颈。空间狭小同时导致智慧校园建设无法大面积开展,进一步削弱了江苏开放大学对市县开放大学、全省社区教育办学点的引领和辐射。为此学校拟建设浦口新校区,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虚实结合”的智慧校园环境。

3.1 整体规划、同步设计

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筑规划设计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设计同步启动、同步实施。在规划设计阶段,建筑规划设计与智慧校园设计分别委托两家在专业领域排名前列的设计院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充分发挥设计团队在专业领域的设计经验。学校组成新校区建设专门部门统筹负责建筑规划设计与智慧校园规划设计的交叉同步推进工作。这种学校牵头、分专业设计、同步实施的模式,一方面,保证了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在建筑设计阶段能得到充分建设空间预留,同时根据智慧校园规划设计成果进一步深化的建筑规划设计,可以大幅度节约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成本;另一方面,建筑规划设计与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交叉配合进行,既能充分发挥不同设计单位的专业优势,也节约了设计时间、避免设计反复。

3.2 针对特点,突出亮点

江苏开放大学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主干带宽40G的校园网络和学习平台,创设了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教学导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过程性、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构建“全面感知、深度融合、多维服务、虚实结合”的智慧校园环境是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延伸,也是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的目标之一。

在规划设计阶段,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建设充分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需求调研,统筹考虑智慧校园实际应用,分别从基础设施层、智能化子系统、支撑平台、智慧应用系统角度提出了智慧校园功能架构规划,确立了“底座—园区—应用”三位一体总体框架,为新校区基础设施中的智慧校园实体专项建设提供了分步实施、按序推进的基本遵循。在实际建设阶段,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根据功能架构规划完备建造了室内管网系统、室外管网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为实现智慧校园功能特点而配备的新型基础设施。

3.3 统筹利用,分步实施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不断发展、长期演进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精心规划、充分利用、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在项目过程中,根据技术发展变化情况适时优化调整。

江苏开放大学新校区的智慧校园建设,综合考虑项目招投标、设计、实施、试运行以及技术更迭等因素,制定了三阶段实施方案。第一阶段:到新校区土建工程总体竣工,夯实基础、完成“一网、一云、三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到新校区整体竣工,互联互通,示范应用,全面建成新校区智慧校园;第三阶段:到新校区全面投入使用,创新引领,持续提升,实体校园与数字校园深度融合。

其中第一阶段是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也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智慧校园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采购安装以及调试运行,是智慧校园各项功能实现的基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能否顺利实施也取决于第一阶段工作的成果和质量,因此第一阶段的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根据学校智慧校园规划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超前完成管线、信息点等后期难以二次建造或再次建设成本大大增加的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3.4 加强管理,强化队伍

在高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知识的全面掌握,直接影响智慧校园系统功能的发挥水平,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促使現代教学场景变得更加深刻,提高智慧校园建设的整体作用,促使所有信息化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意识,适应工作要求,推动智慧校园的整体质量。构建智慧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在智慧校园构建时,海量的数据信息是无形的资产,所以必须保证信息管理安全。

目前智慧校园建设要实现信息标准化,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平台为一体,确保信息安全。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出现的紧急网络事件,避免信息泄露;其次,要加强对网络安全团队的建设,明确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做好紧急处理;最后,要加强数据备份,云计算技术实现分布式备份,保证网络安全得到全面增强[7]。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对参与者的综合素养和大数据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确保相关人员可以灵活应用大数据模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避免智慧校园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受到限制。在对相关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时,还应保证具体培训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彰显相关人员在智慧校园建设以及高校大数据规划调整中的作用,确保智慧校园建设不会因人为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

结语

教育新基建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是基础设施设备建造安装与信息化平台系统的高度融合,无论是智慧校园教学建设、管理建设、安全建设,还是环境建设,都离不开完善、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持。因此,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学校特点充分考虑智慧校园的建设需求,在实际运营阶段充分利用现有智慧校园建设成果,不断优化完善。通过统筹规划、超前布局、分步实施,让教育新基建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坚实基础,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A/OL].(2021-7-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

[2]王克平,肖源.高校智慧校园的构建与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 252-257.

[3]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高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6,(9):108-114.

[4]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 26(12):112-118.

[5]赵晓伟,沈书生,翁子凌.教育新基建赋能智慧校园转型升级:可能与可为[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11):42-49.

[6]张永波,胡小杰.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的设计与组成框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9):71-78.

[7]贾晟.某学院智慧校园设计探讨[J].现代建筑电气,2022,13(5):25-29.

作者简介:李皓轩,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与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工程建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