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8-31赵秋燕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渗透

赵秋燕

摘   要: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及纲领性文件,推动落实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愈发得到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制作简易排箫”一案为例,寻求科学与劳动教育学习内容及要求上的可渗透点,并科学实施,使劳动教育的素养目标在科学教学中具体实现。

关键词:小学科学;劳动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69-03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必要性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则进一步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制定《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系列陆续出台的文件,无不体现国家对青少年劳动教育的重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顺应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二)可行性

202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科学课标》),修订后的《科学课标》进一步凸显创新性、实践性,强调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落实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而新时代定义的劳动教育也不再仅仅只是手工、家务等简单的日常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还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与思维的革新,推动学科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以劳育人”的价值与功能,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协同育人功能,为培养“完整的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小学科学教学新的生长和跨越,实现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多元化。

二、小学科学课中渗透劳动教育案例分析

(一)选题缘由

1.课标分析。《科学课标》中设置了13个学科核心概念,涉及54个学习内容,并根据三个不同学段的要求细分为161个知识点。“声音的奥秘”单元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技术、工程与社会”“工程设计与物化”3个学科核心概念。符合3~4年级的学习内容与要求:3.3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12.2尝试设计和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12.3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13.1描述简单的设计问题,包括材料、时间或成本等限制条件;13.3知道制作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尝试发现实物模型的不足,改进并展示。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劳动课标》)中设置了10个任务群,其中任务群5(传统工艺制作)中要求:选择1~2项传统工艺制作项目,了解制作的技能和方法。识读简单的示意图,尝试设计简单作品,并参考规范流程进行制作。

2.实施对象分析。本案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基于前期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如何传播等相关科学知识。大多数学生虽然对排箫的关注和了解相对较少,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较浓,对亲手劳动制作排箫积极性高。

3.寻找融合点。基于上述课标及学情分析,笔者选取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声音的奥秘”单元中“不同的声音”一课,将劳动教育任务群5(传统工艺制作)融入本课教学活动中,开发设计富有劳动教育价值的“制作简易排箫”一案。通过循序渐进的创新劳动,引导学生制作民族传统乐器模型——排箫,在学生认识传统工艺的价值,感受传统工艺劳动智慧的过程中,进一步建构学科核心概念。

(二)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科学课标》中的学习要求与劳动教育任务群5的内容要求进行有机地整合与拓展,制定了本案的教学目标(见表1)。

(三)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聚焦问题。教师播放学校附近福利院特殊儿童的图片,以“自制‘爱心乐器为福利院特殊儿童演奏乐曲送六一祝福”作为驱动任务,从关爱特殊儿童的角度创设真实情境,开展爱心劳动,渗透社会关爱教育。

2.初识排箫,认识价值。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顺势引出学生相对陌生的传统乐器排箫,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排箫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制作要领以及精神内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同时,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种子。

3.明确任务,确认标准。教师在学生对排箫有一定了解后,出示吸管并依次提出“用一根吸管吹出声音”“用同一根吸管吹出三个不同音调的声音”“用更多的吸管能否制作排箫”三个进阶式任务。学生在经历前两个活动后,进一步巩固了有关声音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迁移到排箫的发声原理,为后续初步掌握制作简易排箫的技能和方法做好了铺垫。

明确制作任务后,师生经讨论与交流,共同确定初代产品标准(见表2)及小组评价量表(见表3)。评价有助于记录和反馈学生的学习和劳动情况,全面评估小学科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效果。

4.选择材料,设计方案。学生从产品评价标准和制作任务出发,选择恰当的劳动材料及工具,并合作制定“爱心排箫”的劳动方案。通过测量、批注等方式不断完善劳动方案,循序渐进的劳动过程让学生的初步筹划思维和基本设计能力得到发展,逐步树立工程设计理念,塑造工匠的精神品格。

5.分工合作,制作产品。学生在具备和掌握制作排箫模型的知识与技能后,按照设计图分工协作制作简易排箫,并能尝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制作排箫劳动中出现的问题,能学会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最终形成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展示交流,评价改进。学生完成初代排箫的制作后展开分析交流,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学会珍惜劳动成果;通过锲而不舍地测试修改、诚实地填报数据记录和创造性设计制作排箫模型,让学生明白制作完成的劳动成品,可能仍存在不足需要逐一修改,这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反思与改进

(一)以爱待人,以慈对人

坚持德育为先,以自制“爱心乐器”合奏乐曲送祝福这一驱动任务贯穿整个项目,旨在让学生把关爱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真心关爱他人,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社会。

(二)以智启人,创新形式

以指向综合育人为宗旨,围绕科学学科、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学生学情特点,整合科学教材单元内容及劳动教育任务,把抽象知识转化成有真情的实物这一创新形式,助力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继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劳育人,促进成长

通过深挖科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点,关注学生劳动教育的生长点,通过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的素养目标在科学教学中具体化,当然,由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工程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探究、交流时间大大增加,在日后教学中可考虑借助数字化手段测量声音,让声音可视化,从而让探究更高效。

【责任编辑 王   悦】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SZJ2203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小学科学渗透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