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得百花成蜜甜

2023-08-30王小鸽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讲授笔者课文

王小鸽

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n”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它打破了局限于课本的壁垒式教学,从单片课文延伸到一类文章,实现了课内课外的连通。其中,“n”可以是一篇文章到整本书,也可以是一篇文章到更多文章,“1”是核心课文,从课文中延伸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人教版语文教材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系,即教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其中强化了“阅读”这一核心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以下教学研究。

一、欲穷千里目,文海泛舟风光无限——n的选择与形式

人教版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相比,课文只剩了20余篇,笔者从教材出发,向外延伸:人教版教材部分篇目后的课后思考题中有所提示,给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上表是七年级上册教材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共计10篇。新课标要求学生三年阅读260万字,如果将阅读量分解到该册中,这10篇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体现编者“读书为要”的意图。不过,这也给教师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拓展选择空间。

那么,教师在课外可以为学生拓展哪些文章呢,这其中肯定有一定的原则和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度不同,所选文章也会不同。一是选择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如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后,有教师会选择老舍的《大明湖之春》《想北平》《济南的秋》等;二是选择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后,有教师会选择老舍的《我的母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等文章;三是选择同一出處的作品,如讲授《关雎》《蒹葭》后,有教师会拓展《诗经》中的其他文章,如《采薇》《击鼓》《桃夭》《七月》等;四是选择同一体裁的文章,如小说《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这些文章与学生的认知水品相符,与教材结合紧密,能较好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快地遨游,充分提升了阅读能力,扩大了知识面。

经过前期研修,笔者一改之前只读文、无思考的纯阅读教学方式,将精选出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进行了拓展,在精选名家名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单元导读和问题探究,并将其汇编成册,现为学校校本教材如下表所示。

二、芙蓉向脸两边开,人面桃花相映红——1+1对比阅读教学策略

1.教材内容的整合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应重点研究的内容,笔者在选择群文阅读内容上仔细斟酌,所选内容充分契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如介绍同一人物性格形成时,笔者选择了《沉郁的杜甫》;介绍同一话题探究时,笔者选择了《情意远——送别诗教学》。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笔者也充分进行了群文教学尝试,在讲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结合杜甫一生的经历,选取了他人生节点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望岳》《春望》《石壕吏》《登岳阳楼》等,为学生分析了作品的背后作者沉郁的、浓烈的忧民之情,让学生从中感受了作者舍己为人的博大胸怀;在讲授送别诗时,笔者将《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首诗结合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为学生介绍了景物描写对送别情绪的烘托作用,分析了不同情境下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总结了送别诗的一般意象及作用。

2.教材之外的课外拓展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为学生拓展了课外阅读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自主阅读时能有如沐春风的愉悦感。例如,讲授《春》一课后,笔者让学生阅读《春之怀古》,倾听春天的故事:一只杜鹃的啼叫,一个花蕾的绽放,一个孩子的口哨声,这个故事是如此多情、可爱、美丽,但又有些沉重;讲授《河中石兽》一课后,笔者让学生阅读《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其他篇目,从中感受作者简约、凝练、精湛的写作手法;讲授《七色花》一课后,让学生阅读泰戈尔作品集及冰心的《繁星·春水》,从中感受生活哲理。这些阅读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没有阅读任务,没有读书笔记和阅读作业,学生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读书,在优秀文学作品的浸润下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问题思考式对比阅读

在畅快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将阅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将纯粹阅读和练习阅读相结合,用一篇课文带动相关阅读一到两篇,再加上阅读练习一篇,从而形成了一加二或一加三的教学拓展形式。例如,在讲授《孔乙己》一课后,笔者为学生拓展了鲁迅的《药》和《示众》,让学生练习阅读《钢的琴》。学生从中了解了鲁迅辛辣、讽刺、犀利的语言风格,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及作品反映的社会主题。在对比阅读中,笔者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

一是从主题探究中思考作品的社会意义。阿长、老王及《台阶》里的父亲都是普通人物,但他们的优良品质是那么灿烂夺目,学生从中似乎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艰辛。课外阅读《钢的琴》里的吴更里虽说生活清贫,却是笑意盈盈、乐观自信;孔乙己和范进虽命运不同,但学生从中却读到了淡淡的悲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这些人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人物的性格及不同社会背景下小人物的不同命运。

二是从情感把握上引导学生读透文本体会情感。莫怀戚的《散步》中交织着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史铁生的《老海棠树》以老海棠树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对奶奶的思念之情,文章语言生动、表述形象。通过学习,学生从中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笔下的浓浓亲情。

三是从写作手法上学习名家范作。同样是与母爱有关的文章,《背影》的作者朱自清采用的是生活镜头截取法,《我的母亲》的作者朱德采用的是人物传记展示法,《永州八记》的作者柳宗元采用的是“记”文体归纳法。

4.积累式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能力的提升,最基础的在于语言的积累,习惯的养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习名家的写作之道。在《红楼梦》阅读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风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学生在阅读名家名作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还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增强了仿写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5.读写结合阅读

从牙牙学语到各种模仿,阅读最大的功能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笔下生花,让他们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课前美文赏读加感悟书写、课后佳作连读加随笔仿写、课中名家段落的仿写、作文竞赛等活动,使阅读成为学生发挥能动作用的重要场所。

6.整本书阅读

温儒敏先生曾说道:“阅读功夫在课外。”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从名著开始,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中。例如,在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阅读教学中,笔者从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人物描写三个维度,并通过课前导读、读中推进、专题研讨、课后展示为学生拓展了知识。课前导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体特点,自主设计阅读计划;读中推进:教师设置任务,督促学生完成,以此增强阅读效果;专题研讨:梳理内容,比较分析,设置专题式学习任务;课后展示:采用表现型任务考查学生的阅读成果。

总之,在语文n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学情而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为学生呈现更加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

猜你喜欢

讲授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背课文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