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园艺劳动特色课程开发的探索

2023-08-30徐峰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6期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开发劳动教育

[摘要] 当下,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为克服传统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新路径,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以园艺劳动项目为载体,确立课程目标,凸显育人价值;构建园艺课程,提升学生素养;创新课程载体,体验探究式学习;优化课程评价,助力健康成长。学校构建了立体的劳动课程体系,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有力推动了德育工作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劳动教育;园艺课程;特色课程;课程开发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随着有关劳动教育一系列文件的颁布,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也相继出现。以劳动课程开发为例,当前部分学校对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流于形式,存在较为严重的跟风现象。二是缺乏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融合,存在“两张皮”现象。三是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新意的评价手段,更多关注劳动成果的评价,而对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品质则很少关注。

劳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契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符合劳动教育的价值需求,并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优势资源,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出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劳动课程体系。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苗圃产业资源,开发具有园艺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为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确立课程目标,凸显育人价值

近年来,学校以“园艺+”为抓手,以“德善品格”为目标,尝试在“五育”并举的背景下,探寻劳育、德育突破点,搭建“两育”互通桥梁。通过劳动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涵养德善品格,养成优秀思维品质。德善品格的涵养反过来又能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园艺劳动课程旨在让学生运用各种园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出力流汗,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品质和劳动价值观。根据学校传统德育特色,学校确立了“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德”为育人目标的园艺劳动课程。一是通过播种、施肥、护理等,加深学生的劳动体验,并且学会与同伴进行分享。二是引导学生在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三是鼓励学生在园艺劳动中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构建园艺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教师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目标,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开发园艺劳动教育系列课程。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道德、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自主选择课程,满足素养发展的需要。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学校目前有多个劳动社团,借助社团力量,我们打造了多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包括花卉部、果蔬部、养殖部等,每个部门又包含种植区、栽培区、育苗区等不同区域。比如,在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芳草青青园”中,师生种植了樱桃树、梨树、葡萄等果树,通过校内外园艺导师的知识讲解,进一步了解园艺栽培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再具身开展植物养护实践,以此提升他们的劳动实践技能。

2.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生产生活建设离不开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为人们生活创造物质价值的同时,也诠释着生活的意义。因此,学校要想做好劳动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实践的内涵,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借助园艺社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设了不同内容层次的劳动校本课程。比如,针对初一年级开发了“植物栽培小技巧”“植物标本制作”“植物肥料我来配”等课程;针对初二年级开发了“家常菜制作”“食用菌栽培”“南菜北种”等课程;针对初三年级开发了“扦插嫁接”“无土栽培”等课程。为了让学生在园艺劳动中掌握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技巧,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块责任田,配备兼职园艺导师,各班再细分到小组,对责任田进行种植、养护等工作。学生通过向园艺导师或长辈请教等方式,收集瓜果、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既能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又能培养自己的生活技能。

3.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园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减少压力,在开展园艺的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他们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在原有“‘德善园艺校本课程”“我们是劳动小能手”“我是小小园艺师”的基础上,将园艺劳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系统梳理相关学科、课程中涉及的心理元素,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心理育人功能,构建了充满生命气息的“园艺+心理”劳动课程,编写了《园艺+心理健康》读本,形成了一批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园艺微课。可以说,园艺微课的开发,实现了塑造健康心理与传授劳动知识的有机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三、创新课程载体,体验探究式学习

劳动教育最终要提升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应重新思考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把勞动教育与创新实践相融合,开展高质量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明白园艺劳动教育的意义所在。

1.开展社团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学校围绕“幸福劳动快乐成长”的发展目标,以学生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组建了种苗培育社、多肉社、馨香社、插花社、嫁接社、农具制作社、桂花糕制作社、咸菜腌制社等12个园艺探究性社团。社团活动涉及园艺育种、苗木栽培、果实采摘,让学生从中获得劳动价值最直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每年的十一月,学校都会举行“丰收节”,社团成员把自己收获的瓜果、绿植拿到义卖节进行展示和拍卖,所得款项一部分捐给本校的贫困生,另外一部分捐给学校结对的民工子弟小学。这样,就能在劳动教育中既培养动手能力,又渗透感恩教育。

2.学科深度融合,激发创新动力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专门课程之外,还需要树立“课程劳育”理念,注重全学科渗透,将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融入学科教学全过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宗旨,全方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在相关学科中增加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环节,根据各学科不同特点,进行“1+N”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探索。具体来说,立足园艺,以花卉、苗木为媒,有机融合语文、劳技、综合实践、音乐、英语、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内容,以园艺为着力点,实现多课程教学的有效融通。

3.践行志愿服务,增强责任意识

志愿服务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价值和劳动教育内涵,作为劳动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和劳动教育一样具有育人价值。为了给学生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学校每学期都会招募一些志愿服务者,参与校园绿植施肥、绿化修剪养护等志愿者工作。另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种植的蔬菜、花卉等作为礼物赠给敬老院、社区的老人。形式多样的园艺劳动活动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同时,学生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又能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优化课程评价,助力健康成长

评价是推动课程深度实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劳动素养评价要进行综合评定,囊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等维度。我们在评价学生劳动素养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劳动育人。为了解决劳动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重视结果、忽略过程和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学校建立起“我的成长足迹”园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生每完成一项园艺劳动课程,就可以收到来自老师或是同学的“园艺币”,以此立体、动态、完整地记录学生在园艺劳动中成长的点滴,将劳动素养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长期评估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鼓励学生努力成为“幸福的劳动者”。

五、园艺劳动特色课程的反思与展望

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园艺的劳动教育新路径,不仅为劳动教育课程化提供了专业化思路,也使师生在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对劳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园艺劳动特色课程在以下方面起到了育人的

作用。

在园艺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常规教学为主,除了讲授专业的园艺知识外,还让学生具身实践,并根据理论知识深入挖掘园艺劳动文化内涵,如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环保意识、安全教育等。此外,我们还运用微信、腾讯视频、慕课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来补充第一课堂中的不足,邀请高校园艺专业教师、一线园艺师等专业人士进行线上授课,以在线讲解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操作要领,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园艺劳动项目,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最终要从课堂走入实践运用。对此,除了以学校为重点,我们还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巩固,实现全程化、全域化、全景化的劳动教育。考虑到劳动教育的实践性,需要学校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空间,由此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落细、落实。目前,学校已与吴江区某苗木专业合作社、吴江胜地湿地公园、太湖绿洲、八坼公园、新营村等建立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验基地。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建立更多校外实践课程体验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在服务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实施的好坏、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劳技教师、综合实践教师的基础上,学校将采用“1+X”模式打造更加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1”指专职的劳动教师,“X”指班主任、部分兼职的劳动教师和学校劳动教育兼职研究员。在此基础上,通过课例研讨、学术交流、读书会等活动,共同策划校本劳动教育课程,讨论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校的劳动教育从重知识转向重实践,劳动课程从传授型走向研究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20年至今,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课后服务学生活动优秀方案”“苏州市优秀共青团组织”“吴江区首批德育特色項目学校”等荣誉。展望未来,学校将积极探索园艺在劳动教育育人的新路径,推动劳动教育迈向深处,赋予课程育人新的内涵。

[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德善品格课程建设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B-b/2018/02/12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勇.家校社共同编织劳动课程“网”——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力耕”劳动课程群的构建与实施[J].中小学校长,2022(09).

[2]徐峰.以园艺为载体的劳动育人校本课程实践[J].中小学班主任,2022(20).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课程开发劳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