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

2023-08-26赵鹤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新文科课程改革

赵鹤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21-0175-03

2018 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新文科”的理念;2020年,《新文科建设宣言》发布,新文科建设走向正式实施阶段。新文科的核心词语是“新”,也就是办学制度新、评价体系新、专业布局新,学科专业之间做到深度融合交叉,培养复合型时代新人[1]。

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来自图书馆用户教育,目标是激发人们的信息意识、锻炼人的信息能力、增进人的信息道德水准所进行的一系列社会教育和培训行为。在信息社会中,不仅要锻炼信息意识、增强技术能力以外的信息综合能力,还要培养信息道德意识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们的要求。在新的信息社会下,信息素养教育有了新的目标,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由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向“数据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素养”拓展。鉴于此,本文认为应把握新文科建设契机,全面了解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助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提供借鉴。

1 文献回顾

1.1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普遍集中在调查分析与案例分析。如周妍(2015) 以陕西省内28 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开设形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合适的教育体系需要通过各馆之间的共同合作创建,并且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素养活动等[2];钱吟、孙翌(2017) 采用多种技术,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信息素养平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有利于该平台创建的新思路[3];孟丽、秦长江(2019) 以42所“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素养教育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着观念通常有些保守,教学内容有待丰富,元素不充分等问题[4];金梅(2020) 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校的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内容设计、研究创新式教学方法、进行馆员教师培训等方案[5]。

1.2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作为新文科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随着大学生信息行为的改变,做出相应的改革。当前有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如刘畅等(2021) 调研了留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有方式和内容[6];高霏霏(2021) 将信息素养教育置于数字学术环境中,运用内容分析法探究其内容与策略[7];眭莉(2021) 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和实现路径,认为应该创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进一步推动高校文化建设[8]。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课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情况,多数学者均认为高校应与时俱进,对课程进行教学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三个方面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征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提升,但是新文科建设的实施,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赋予了时代性和特殊性。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就要全面了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征。

2.1 信息意识所处层次较低

信息意识一般分为接受意识、传播意识、保密意识、更新意识和转化意识。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而得到加强,但是当前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他们所具备的信息获取工具和方法都还很有限信息意识的水平还比较低,对于使用工具和资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还很薄弱。目前,大学生通常所存在的问题是: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这也是大学生没有充分的主动性增强信息素养,信息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这对他们日后成长的重要性,他们获取信息有着在特定时间或特定阶段的特点,以完成特定的目的,如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这样的现象说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使得大学生不具有信息检索能力,这也不利于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2.2 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无论信息素养的概念如何发展,信息能力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界普遍认为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技术利用能力。首先,大学生掌握的信息检索技巧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次,大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大学生对于图书馆的使用大部分集中在纸质资源,电子资源使用较少,对数据库的操作、信息查询等不够了解。尤其是许多毕业班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时,对于使用数据库、索引等查找资料不了解,并且在鉴别、筛选和利用信息时有很多问题导致学生在检索相应的信息时效率低下,这会阻碍毕业设计的进程。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的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互联网信息收集能力,但信息获取技能单一,信息筛选能力不足,无法准确分辨信息,整体信息素养亟待提高。此外,很多大学生信息道德意识薄弱,认为互联网世界可以不必嚴格遵守法律法规,这同时也是网络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存在部分大学生无法主动抵制有害信息,无法主动约束自身信息行为,这些都体现出了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及信息法规意识缺乏,需要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及时纠正。

3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3.1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

大数据时代使得大学生能够接收到良莠不齐的信息,这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不断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和辨别信息质量的能力,这也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首要环节。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需要的信息资源各不相同,然而信息资源是动态的,大学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来应对变化的信息环境。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对于信息素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也是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要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大学生的特点,设置特色课程,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最终加强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3.2 拓展大学生的信息知识

虽然大学生有多种渠道获取各类信息,但这些获取信息的渠道及方法不系统,在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的同时还应该系统地拓宽信息知识面。大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学科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时要注重增强实践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拓宽知识面,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扩大自身视野,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并提高自己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信息化社会,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获取并利用有用信息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而这需要大学生努力增强自己学习的能力,加强获取、处理、利用和交流信息的培训。

3.3 提升大学生的信息技能

新型智慧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传播载体,人们越来越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媒介进行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要借助于各种现代化设施及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全面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生产与共享提供便利;通过举办信息素养相关活动,帮助大学生掌握使用各类信息技术的技巧,使其形成对信息检索的常用工具和基本渠道的全面认识,增强其高效检索、选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不同學科信息资源之间的差异,掌握特殊信息资源的检索技巧。

3.4 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高校加大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力度,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信息利用能力包含处理、交流、组织及评价信息的能力等,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向其介绍适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检索方法,以便其能准确高效地获取信息;增强大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其可以独立对资源价值进行判断,从而选取有用信息,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检索情况不断进行总结,直至熟练掌握信息使用的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利用。

4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改革

完善的教学设计全过程是课程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结合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征,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三个方面分别实施课程改革,对其进行迭代、创新及拓展。课程应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融合学校、专业特色,开展体验式课程,注重大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大学生就业夯实基础。具体课程改革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4.1 教学内容迭代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1)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新文科”建设的重大契机,坚持价值引领,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的全程浸润。如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教育大学生谨慎使用信息技术,在进行网络活动时注重自身及他人的信息安全性与隐私性;还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信息知识、数据的应用,讲述科学家故事,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信心。2) 在教学内容中还应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知识,推动数字人文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结合,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应如何有效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及资源,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对于信息的敏感度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特色或专业特色,增加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多样性。如农业类院校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三农知识,引导大学生结合喜爱农业、热爱农村,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力量。

4.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水平的关键。1)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尝试其他“理论+实践”的教学新形式。将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与信息素养类竞赛对接,如“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全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大赛”等,对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及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等进行重点考察。课程成就竞赛,竞赛内容反哺课程,以提升授课吸引度,使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仿真的竞争环境中得到有效验证与提升。2) 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邀请不同岗位类型企业导师对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信息素养进行讲授,便于大学生能够提前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信息素养需求,以此强化大学生的洞察力,增强应对复杂工作难题的信息技能。同时,还应借助于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4.3 教学平台拓展

教学平台的拓展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认识社会的机会,要增设体验式课程、增加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宽教学边界,培养更多应用型信息人才。1) 增设体验式课程,鼓励大学生运用自身技能、创意、想法与社区、企业、公司合作,创造出个性化信息产品。如在课堂上模拟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境,大学生通过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利用等信息处理方式解决问题;合理利用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鼓励大学生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应用能力等。2) 介入更多教学手段,引导大学生通过不同渠道积极收集感兴趣的行业信息、企业信息、岗位信息,向大学生介绍不同企事业单位机构的职能和岗位,提供更多与专业从业者沟通交流的机会,加深大学生对行业的认识,对自身进行精准定位,减少就业时的盲目与趋同,最终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5 结束语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在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扩散与收集趋于具有出多元化的特点,并且不受时空和对象的约束。因此,以往以“文献检索”为主要方式的信息收集手段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筛选、信息收集和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在以往的“文献检索”学习之外,高校还需要增设相应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要使大学生具有必要的信息检索能力,还要使大学生具有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收集信息的能力。此外,高校还要增设和信息道德与伦理相关的学习,培训学生的信息筛选力和辨别力,让学生对不良信息具有识别的能力,使用有效信息充实自己。

猜你喜欢

新文科课程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