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3-08-26柳斌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柳斌

摘  要:脱贫攻坚精神中蕴含极为丰富的思政元素,体现着亿万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因此,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一要坚持情怀培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二要在思政理论知识教学基础上设计实践活动,为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三要重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将脱贫攻坚内在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四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思政教学手段创新,积极创设脱贫攻坚精神与网络思政教学结合新局面。总而言之,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入脱贫攻坚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在促进脱贫攻坚精神有效弘扬的同时也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动能。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神;思政课教学;课程融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06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中指出:“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脱贫攻坚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事业的行动指南,还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扶贫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在脱贫攻坚事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脱贫攻坚精神渗入到高校思政课堂,是切实实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目标与提高思政课质量的重要内容。

一、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要点

(一)拥有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拥有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坚定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力量源泉。事实上,高校思政课堂是中华优秀文化与先进理论的重要传播过程,思政教育课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播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桥梁[1]。

思政教材浓缩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与灵魂,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念的重要资源。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共产党先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将脱贫攻坚等民族精神进行传承并发展,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

(二)鼓舞热情斗志

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精神的重点体现。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脱贫攻坚精神,向大学生讲授脱贫攻坚故事,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信心,还有助于学生养成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在思政课中借助纪录片、专题片等形式将扶贫事迹呈现出来,将和平年代中伟大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深深植入学生心中,鼓舞大学生斗志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念与道德水平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如理论讲授、教学实践、社会时间等,但是这些方式只能帮助学生大致了解价值观念。而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开展的,能够正确阐述社会发展规律,并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从而更进一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理想信念。脱贫攻坚精神是和平年代引领人民群众的新兴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性精神。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进程中,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出无数心血,为贫困地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并且用他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其人格正在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其并未完全踏入社会,也就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尚未成熟,仍处于懵懂状态。在这关键阶段,要实时掌握学生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渗入脱贫攻坚精神,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的同时,思政教育者要运用辩证主义唯物论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与重任,促使学生成长为人民所求、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

二、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大意义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入心入脑、进教材,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增强思政课堂实效性,弘扬时代主旋律,宣传中国精神与文化。

(一)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思政课主要是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开展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其主要包括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2]。其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与引导,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与政治素养。脱贫攻坚精神是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价值内涵于一体的情感价值,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内涵,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总之,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中,有利于促进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最终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二)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創新

“敏于行,讷于言,慧于心。”高校思政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其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与行动能力。而开展实践教学是促进抽象化理论向具体化理论转化的重要方式。于此,思政教育者要创新性地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提高思政课堂效率,脱贫攻坚精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更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先导性理念,除了能够彰显出中国力量的时代内涵,还是创新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元素。思政课教育者应将我国扶贫故事融入实践教学中,让扶贫攻坚精神如春雨般滋润大学生的心灵,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注入强大的动力。

(三)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效果

社会实践教学是加强大学生思政教学体验感的重要方式。脱贫攻坚精神不仅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价值导向,还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参与者,也是促进中国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于此,教育者要加大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力度,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中国精神弘扬与传承

精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脱贫攻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3]。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脱贫攻坚精神,可以进一步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精神的实质与内涵,促使其为完成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不懈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精神进行传承与弘扬,为国家富强、民族真心贡献强大的力量。

三、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打造高校“大思政”格局的宝贵内容。为此,高校要坚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使其成为增强思政教育实效、巩固攻坚成果、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举措,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考虑。

(一)坚持情怀培养与政治引导相结合

思政课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是增强学生政治素养、坚定信念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精神是彰显中国共产党政治属性的伟大精神,其所表达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因此,教育者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脱贫攻坚精神内涵,以鲜活的实际事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与讨论,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大学生的制度自信[4]。其次,思政教育者要将脱贫攻坚精神主线始终贯穿于思政课堂,不仅要重视政治制度引导,还要将爱国精神与民族信仰在学生心中绵延,培育学生担当意识与感恩意识。最后,思政教育者要将正确的国家精神、民族意识渗透到思政教学内容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促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要将大学生实际生活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二)坚持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融入脱贫攻坚精神,思政教育者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首先要坚持两条主线原则。一是叙事原则,将实际脱贫攻坚事迹与先进人物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充分理解道德素养与品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思政教育者要在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脱贫攻坚精神,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思政教学内容,具体展示脱贫攻坚事迹中的表彰人物,生动形象地为学生诠释脱贫攻坚精神内涵,以实现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加强高校学风校风建设的同时贯彻落实德育树人教育工作目标。二是分析原则,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消除贫困的重要性,分析脱贫攻坚精神形成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魅力,从而督促大学生完成精神追求向实际行动的转化。其次,思政教育者可以组织小组对扶贫工作案例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发表对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解与意见,并根据自己的观点创新更多脱贫攻坚方法,借此促进学生的思考并加强大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除此之外,思政教育者要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基于脱贫攻坚精神开展思政课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讲授,还需要联合高校其他主体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如联合班干部、辅导员、学生会等促进校园实践工作的开展[5]。在思政实践课中,学生可以亲自感受到落后乡村、城镇的变化,增强学生扶贫体验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思政教育者还要牢牢把握“大思政课”教育理念,构建全员育人教育格局。在思政课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要重视将小思政课与大思政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基于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将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具体性的实践以及自身感受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高校育人工作效果。可以邀请脱贫攻坚故事中的先进干部、英雄模范等走进思政课;引导学生走出去,深入到贫困地区去参观、访谈,引导学生在沉浸式教学中感受脱贫攻坚精神内涵,增强思政教学效果,促使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思政教育者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基层情况的复杂性,还能深入了解到扶贫任务与扶贫政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提高大学生对中国政治制度、脱贫攻坚精神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为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三)重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思政课需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思政教学质量,构建高效完善的思政课堂,从而全面促进思政课教育者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一是思政教育者要深刻理解脱贫攻坚精神价值内涵,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辩证法开展思政教学,深入领悟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意义,坚定政治方向与理想信念,在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的基础上对思政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发挥思政教育者在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中的“领头羊”作用。二是思政教育者要加大脱贫攻坚精神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由于脱贫攻坚精神属于红色文化,其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是促使脱贫攻坚精神真正融入学生内心的重要方式。思政教育者还要发挥自身协调能力,引导学生对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脱贫攻坚精神的掌握情况,提高思政课程开展的实效性,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6]。三是思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与学习情况,从而设计符合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的思政教学课程。脱贫攻坚精神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又为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以此督促学生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而奋斗。教育者要时刻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脱贫攻坚事迹,加强思政课堂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除此之外,思政教育者在了解学生思想问题或者生活困境之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开导,推动学生将脱贫攻坚内在精神信念转化为行动指南,敢于成为脱贫攻坚精神信仰的坚定拥护者。

(四)借助信息技術实现思政教学手段创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技术与动能,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有助于提高其感染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现实依据一方面,思政教育者要强化自身网络思维,借助互联网探索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新型教学形式,实现大学生体验式教学,最大限度抵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成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者。另一方面,教育者要严格筛查网络媒体中错综复杂的脱贫攻坚精神教育材料,做好思政教育“把关人”,借助脱贫攻坚精神教育素材培养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矫正学生的价值取向,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水平,构建以脱贫攻坚精神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政课堂,强化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开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与媒体思政教学结合的新格局,为高校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语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关键途径,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对高校育人、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思政教育者来说,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创新脱贫攻坚精神渗入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借助脱贫攻坚真实事例激发学生热情,鼓舞学生斗志,引导学生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念与情感价值。对于高校领导来说,要坚持树立“大思政课”教育管理理念,进一步加速高校育人育才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滕翠华.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6):59-61+64.

[2] 陈柏瑾.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03):1-5.

[3] 张卓群,张红. “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6):693-697.

[4] 刘少宝,孙皖江,姜涛.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1,21(11):1-6.

[5] 赵冬云,王志民. 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与探索[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3(04):76-79.

[6] 谭群英.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探究[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1(02):23-26+30.

(荐稿人:韩艳慧,兰州工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与实践
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讨
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思政课教学供给侧改革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在思政课教学中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分析
通识教育视域下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