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育人新格局:实现思政“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

2023-08-26林品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7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林品

摘  要:“三全育人”是新时期下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贯彻落实育人基本方针的战略性举措。新时期背景之下的“三全育人”应不断建立和健全育人体系,要将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引入教育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中,把意识形态融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思政课程、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线上教育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思政教育;三全育人;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1-0025-04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次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二、“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工作保障

(一)全面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将“三全育人”作为人才的培养着力点,列入“十四五”整体规划、“双高”计划、建立党建工作示范性职业教育院校、职业技能型人才塑造等各项工作。以“四个服务”为三全育人总体目标,整合优秀资源,带动多方力量,加快建设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意识形态管理体系,按时组织会议分析“三全育人”工作进展,开展育人专项计划、人才塑造专项计划、整合课程育人理念等工作。

(二)创新建立健全工作体制

秉持“四个坚持、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和软件硬件建设完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教育育人能力提升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有序推进行业领军人才和顶级专家的培养[3]。学校、院系各自创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小组,创建“周会议、月度计划、季度总结”实施机制,保证“三全育人”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工作有序推进。

三、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十大育人”工作体系

(一)挖掘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育人在“十大育人”工作体系里处于第一位,在育人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全国高校思政课程育人的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应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为思政课程育人改革创新提供依据。思政教育工作应围绕课程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开展,课程思想观念需根植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规定教师把此观念教育融入不同课程教学以及改革创新的各个阶段中,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保证教书育人目标的完成[4]。

实施“三全育人”,贯彻“思政育人”目标,引领高职院校教师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重构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提升。要高度重视高职课程培育计划,按时核查教师教案的具体内容,提升教师思政水平和学术水平,举行教师课程评优活动,聘用优秀教师出任教育督查,把课堂教学作为督查和教师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育人与课程基本建设的融合,将建设成果作为教育质量、教学组织等奖项评选的主要参照。教育的重要媒介是课堂教学,设立卓越工程师班、技术精英班等特色教育班级,有助于加速人才培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校企合作,不断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二)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更注重特色专业的科研活动。加强科研育人功能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双高计划”的必然选择。

以“双高计划”基本建设为出发点,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课题研究,凸显特色专业,优化课程结构,设立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学科,精准施策能充分就业的课程,以优势学科为主体,跨学科互相支撑,互相渗透,共享发展;提升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践活动项目。将基础理论运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掌握方法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开创支持国家与地方持续发展的尖端技术。

(三)重视实践育人功能

实践教学是党与国家十分重视的教育环节,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提升高等院校实践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向群众学习,向同学学习,符合高等院校深化实践育人能力的同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首先,以立德树人为教学的起点,“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为职业技能的培养标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针对问题灵活选择课本知识及规范化操作流程,并且锻炼学生处理突发性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育人环节,有效地推动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层层递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5]。其次,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科学创新大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基础与现实实践融会贯通,落实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工匠精神。

除此之外,学校应注重各种实践基地的建设,切实把教学与科研、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用心规划社会实践内容,提升实践育人能力,组织教师与学生到各地参与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其努力奋斗的精神与建设祖国的信念。科研是解决社会发展困境的路径之一,学校应组织学生到欠发达地区,激发学生以专业知识解决基础问题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投身智慧乡村建设、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精心培养一批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品牌项目,融合学校工作实践,打造出色志愿服务项目。

(四)强化文化育人功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本。利用文化凝聚精神,使爱国文化能够成为学生的精神代表。推动文化育人要自始至终将爱国教育摆在首位,从重要节日为入手,组织学生观看《我和我的组合》《建国大业》《红海行动》等爱国主题教育影片,举办爱国主题演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邀请知名校友回到母校演讲,组织学生采访优秀教授,进行百年党史回顾等专题活动,进行院系文化凝结、展现文化、传承文化。教育学生好好珍惜学习时间,意志磨炼,不畏艰难险阻,在开拓进取中拼搏,敢于担当时代使命,加强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

(五)实现网络育人功能

在信息化时代,谁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谁就能更好地吸引青少年。搭建高等院校二级网络管理阵营,按时举行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制订网络育人标准,将网络育人工作融入教职工日常工作,将出色网络文化成果计入大学本科研究成果统计分析表,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与学生评定的依据。积极推进“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提升“媒介融合思政”的建设,高品质高效率地建设高校思政教育的公众号;完善各种在线学习平台、在线开放课程、中英文献网站等網络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切实建设“智慧教育”,开发设计校园内服务平台服务,重视数据和信息共享,实现学生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同一框架的高质量线上一体化。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工作过程中推出“双导师”教学模式,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导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特点与职业特点,形成活页式教学内容,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推进了师资、课程和学法的“三教改造”。通过线上平台推送思政内容,推送相关文章与影片,组织主题明确、思想深刻、内容有趣的线上专题活动,推动网络育人功能的建设。

(六)提升心理育人功能

充分运用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重心向学生日常生活转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站、心理指导工作室,聘用心理学专家出任教师,按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态筛检,积极主动创建心理状态警报系统,保证重点关注对象状态明,联系准,积极主动防止心理异常事件,出现预警信息应立即干涉。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建设,选拔社交能力强、活泼开朗、沟通能力强、喜爱心理学知识的学生,为其提供基本常识、心理辅导、团队疏导心理状态等知识,该学生将与各班心理委员一起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队伍,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同学,疏导问题学生的压力、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等相关工作。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分析他们目前所需要的帮助,联合其他学生定期组织“非暴力沟通”“爱在你身边”等主题活动,促进学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七)促进协同育人功能

组织协同育人是指以学校团、党委为主体,其他组织团队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组织的教育职能,贯彻落实协同育人的基本方针。提升院系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重视成员身份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一线意识的塑造[7]。对于育人组织的成员采取聘用制,聘用有经验或行政职务的教师出任教师支部书记,聘用具备榜样和代表性的出色学生担任学生支部书记,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作用;充分运用工会和教代会的桥梁作用,使工会和教代会变成教职工参加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式,进而改善工作模式、工作效能和课堂效果;充分发挥团支部功效,创新学生团队研究会,坚持“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团干青年工作规范,促进水平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的团干部队伍建设,紧紧把握学生观念脉络,在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深入开展“青少年为党建设新时期”“坚定信念、牢记使命”“与信仰对话”“三步走”“与五星红旗合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八)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充分运用资助育人的功能,各院系创立资助工作小组和完备的资助管理体系,配置专职人员落实院系资助工作,建立健全资助管理规范和实施办法,将具体资助工作文件与资助现行政策紧密联系。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要依据科学规范的评定标准,保证公平合理、过程透明,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资料数据系统和动态调整数据系统,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要求明确资助目标,按规范派发助学金。每学年走访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织教职工为贫困学生家庭送去补助与物资。除此之外,可以将贫困学生与教职工进行一对一匹配,开展专项帮扶计划。帮扶学生除发放国家奖助学金、学生勤工俭学的工资之外,还可以呼吁社会力量帮扶贫困学生,例如校企合作资助、社会福利资助、校友捐赠等。

除了帮扶家庭贫困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烈士子女、身体情况特殊的学生可享受减免部分学费的政策,对于突发意外、身患重疾的学生给予特殊的补贴,针对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的学生创设临时性补贴。

(九)明确服务育人功能

充分展现思想政治在服务育人中的功能,以岗位品德教育为服务育人的重点,组织劳动活动要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温馨诚信的服务他人,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推动学校举办“后勤管理零距离”主题活动,促进学生与校内清洁工、宿舍管理员、图书馆管理员等后勤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组织学生体验后勤工作,理解不同岗位的艰辛,构建正确劳动观念与助人观念,尊重劳动人员,珍惜劳动成果。组织学生干部为学生寝室、阶梯教室等公众场所消毒杀菌、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正确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学生基层民生服务平台,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让学生为建设安全学校做出贡献。安排医务工作者举办防疫安全讲座,加强学生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加强学生对疫情防控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防控知识,消除学生及学生家长对疫情的不正确认知,以学生为主体辐射学生家庭。在服务育人环节,学生体验了不同岗位工作的艰辛,既可以把劳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有机结合,又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借此,学校还可为社会输送了高素质人才。

(十)清单式管理育人功能

管理育人作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涡轮一样推动高等院校各個部门、各个单位井然有序运行,为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为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首先应明确管理人员、教师队伍、科研人员的育人责任,支持鼓励教职工以课题研究、创新项目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其次,提高各个环节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促进教职工工作专业化、系统化,以发展性的眼光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进行党建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最后,应完善教职工岗位能力考评标准,严格遵照绩效管理体系,评价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在各种场所进行师德师风教育与案例展示,对师德师风进行监管,选拔工作能力强、课程受欢迎程度高的教职工为课程平台责任人。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的培养,教师应自发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确立教师的职责范畴。教师作为学生品德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更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者。

四、结语

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的教学重任之一,思政教育不可一蹴而就,而应是融合现行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在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作为深化“三全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提条件,育人体系搭建务必充足正确总结体系育人的功能性,进一步完善目前育人体系执行过程中的育人方式、活动内容、传播媒介,积极主动融合时代发展内容。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科研创新中以开阔的视野看待问题,在劳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活动中强化使命担当,坚持自身理想信念,遇到问题不轻言放弃,成为新世纪建设祖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云霞,辛英男,周晓杰. “三全育人”路径探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21(03):107-108+112.

[2] 任少伟,陈锡喜. 高校“三全育人”协同治理的文化建构[J]. 江淮论坛,2022(03):187-192.

[3] 张亚光,曾丹旦.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科研育人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91-93.

[4] 张园园. “大思政课”格局中的“四个一体化”[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5):17-18.

[5] 肖珍. 新时代“大思政课”之“大”的意蕴[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2):86-89.

(荐稿人:黄奕,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三全育人思政教育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