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策略”探究

2023-08-26李君宪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3年14期
关键词:倾斜角斜率直线

李君宪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根据高中数学课程主题内容,在国家和地方的智慧教育平台上挖掘和应用更为丰富的资源,设计和制作多样的教学课件,在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等环节中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更好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融合意义

辅助教师备课授课。“互联网+”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为更好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先要研读数学课程主题内容,明确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在智慧平台上搜索资料,更好进行备课,设计与制作丰富的课件和微视频等资源。教师要借助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以此辅助更好授课。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学案、微课视频等资源,在课堂上借助智慧平台生动展现数学概念推导过程,在课后引入相关复习巩固资源,以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突破传统教学限制。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由于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基础知识、运算法则、思想方法和例题等,单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疑点,制作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并推送到智慧平台的学生端,这样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高教学的成效。

二、“互联网+”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存在问题

课程备课不够完善。“互联网+”在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备课不够完善。教师运用多媒体工具和数字资源进行备课,但在设计教案、课件和学案的过程中,引入的资源不足,布置的预习任务不科学,影响了备课效果。

新课导入不够高效。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多是借助PPT 课件进行导入,但是其中的内容是以文字或数学符号为主,缺少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场景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无法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无法将学生调动起来,无法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学生较少经历探究。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由于课堂总体的时间较短,因此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合作探究的效率较低,不如直接讲授知识,因此多是通过直接讲授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这导致学生缺乏合作探究的机会,不能经历推导数学知识和动态生成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知识原理,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各类问题。

点拨指导不够有效。在信息技术工具、数字资源的支持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情况,实施科学的点拨与指导。但是教师多是根据观察的情况,运用简单的语言进行点拨与指导,较少运用智慧平台,或者没能发挥它的价值,导致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点拨指导不够有效。

课程评价不够科学。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教师多是根据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结果实施总结评价,缺少对过程的解读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多是凭借自身印象对学生或小组进行评分,因此多是定性评价,较少用“互联网+”智慧平台实施定量评价,因此课程评价不够科学。

三、“互联网+”与高中数学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课程备课内容,辅助学生课前预习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高中数学的课程主题与教学目标,在各个智慧教育平台上搜集和整理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程相关图文资料、精品课程、微课视频等。教师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设计和制作出教案、学案、电子课件等,以此完善课程备课的内容。教师还要将制作好的预习学案与微课视频等发放和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借助这些资源进行自主预习,以此能够熟悉基础知识,留下一些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听讲。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三角函数”之“任意角和弧度制”,本课重点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借助扇形理解弧度概念,在角度和弧度换算中借助弧度为π的一段圆弧对应的圆心角是180度,培养学生数学运算、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素养。基于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引入相应的图文和课件资源,设计与制作适合高一学生的教案,融入这些要求:阅读教材和熟悉角度和弧度的转化,掌握特殊角的弧度数;识记弧度制中扇形弧长、面积公式,学会解答题目;经历推导的过程,感受弧度制的意义。教师根据教案设计预习学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熟悉基础知识,并解答简单题,将成果及时上传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如有的学生对于推导的过程掌握不够熟练,对公式的由来理解不透,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这些内容,准备相应的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打好课堂深入教学的基础。

(二)创设生动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探讨

“互联网+”与高中数学融合,教师要在原有运用PPT 课件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丰富多样的场景,播放生动直观的微视频,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此创设生动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探讨。教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通过归纳导入新课。

例如,人教版选修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滑翔伞运动、飞机飞行、过山车运行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准备包含生动情形的图片和微视频等,运用这些资源创设出生动的课堂情景。比如教师播放滑翔伞运动的场景,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眼球,能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教师据此提问:在滑翔过程中,飞行员会受到哪些不同的方向和大小各异的力的影响?它们在一个平面内吗?这与我们已学的什么知识相关?包含哪些概念?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更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以及探讨,先让部分学生解答,再总结从平面向量推广到空间向量,以此导入本课。

(三)引入课堂探究任务,引领学生合作探究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和引入课堂探究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参与合作探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指导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以此辅助进行探究,更为直观地经历知识推导过程,提高探究效率。

例如,人教版选修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通过研读本节的知识内容,可以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师重点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唯一性、斜率的存在性等,还要让学生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经历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等。各个小组通过研读教材和相互协作,借助智慧平台参与推导的过程,能够逐步推导出“tanα=y2-y1/x2-x1”和“k=tanα”等公式。教师还可以适时地提问:当直线倾斜角从0°逐步增大到180°时,斜率如何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和解答,当一些学生不理解或无法回答时,直接展现动态动画,以此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动态变化的过程,更好掌握这些公式的原理。

(四)根据合作探究问题,实施科学点拨指导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参与合作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借助多媒体资源和智慧教育平台,实施科学的点拨与指导,总结一些注意事项,以此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等,逐步建立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例如,针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公式推导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知识,之前不具备相关的学习经验,因此在合作探究中出现了问题。在调控小组探究过程中,发现一些难点问题,学生反馈推导直线的斜率公式问题:针对两点P1(x1,y1),P2(x2,y2),x1≠x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教师要启发与指导: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直线P1P2的4 类情况,做出辅助线。教师要强调一些注意事项:一是当x1=x2时公式右部无意义,直线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90°,直线和x 轴垂直;k 和P1,P2顺序无关;斜率k 可不经倾斜角直接从直线上两点坐标求出;当y1=y2斜率k=0,直线倾斜角α=0°,直线和x 轴平行或重合;求直线倾斜角能从直线上两点坐标,先求出斜率,再求出。教师还要引出检测题:已知A、B、C的坐标是(3,2),(-4,1),(0,-1),那么直线AB 和BC 和CA 的斜率是?其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绘制经原点,且斜率是1,-1,2,-3 的直线a,b,c,l。各小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

(五)借助新型技术平台,针对训练科学分析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经历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能有效掌握数学概念、公式等,形成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借助新型技术平台,引入一些针对性的训练题,要求学生据此通过观看大屏幕限时口答,或者在平台上分析与解答问题。

例如,基于“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生成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掌握斜率公式,基于直线倾斜角求直线斜率,基于直线斜率求直线倾斜角,形成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生成性资源,教师引入针对性训练题,比如,已知直线的倾斜角的度数分别是0,60,90,150,限时口答直线的斜率;直线l 过原点与点(-1,-1),其倾斜角是多少?已知O(0,0),P(a,b)(a ≠0),直线OP 斜率是多少?两点A(x,-2),B(3,0),且直线AB 斜率是1/2,那么x 是?以此要求小组学生限时作答。在学生作答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动画资源等进行生动展现,以此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这些内容,提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主题训练效果。

(六)结合训练分析结果,建立科学评价模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后部分,教师还要结合学生或各小组训练的情况,运用智慧平台的分析工具分析结果,与课堂过程记录结合起来,对学生以及小组实施科学与多元评价。教师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模式,才能提高评价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智慧平台上提供的科学评价工具,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达成的核心素养情况融合,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融合,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融合,打出一定的分数,再让学生和小组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教师融合多元要素,实施综合评价,并向智慧平台上推送课后辅助学习资源。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鼓励为主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根据学优生、学困生、中等生的不同表现,实施不同内容和形式评价,学优生以引导为主,学困生和中等生以激励为主,更好发挥评价的不同价值。

猜你喜欢

倾斜角斜率直线
以“倾斜角与斜角”为例谈概念教学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画直线
基于飞参Щp-4配电板的倾斜角故障研究
开缝圆柱缝隙倾斜角对脱落涡的影响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