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疣汤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临床疗效及对皮损组织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9的影响※

2023-08-25王艺淳

河北中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扁平疣激光治疗皮损

王 鸿 唐 龙 王艺淳△ 李 燕

(1.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眉山 620010;2.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四川 眉山 620010)

面部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具有多发难治、病程漫长、传染性强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以往临床多采用异维A酸软胶囊,但口服疗效差,停药易复发。CO2点阵激光可通过激光产生光热效应促使疣体凝固、变性,尤适用病毒疣、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等皮肤病[2-3]。近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受到临床高度重视。中医学认为,面部扁平疣为气血失和,外感毒邪,凝聚肌肤而成。基于该病机,我们自制消疣汤,具有凉血解毒功效[4]。我们采用消疣汤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病患者60例,并与CO2点阵激光治疗60例对照,观察疗效及对皮损组织Toll样受体3(TLR3)、TLR9表达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面部扁平疣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符合《皮肤性病学》面部扁平疣诊断标准[5]:疣体数目≥15个,疣体如粟米至米粒大小不等,多角形或圆形扁平丘疹,淡褐色,表面光滑,以额头及面颊处为主;结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确诊。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2~50岁;③患者知晓并签署同意书;④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3 排除标准 ①其他免疫系统疾病;②面部化脓性或过敏性疾病;③瘢痕体质;④肝肾功能异常;⑤近期使用免疫调节、维A酸类、抗病毒类药物治疗;⑥对本研究药物不耐受;⑦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异维A酸软胶囊(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210)0.25 mg,每日2次口服。

1.3.1 对照组 予CO2点阵激光治疗。选用JLT-100B超脉冲CO2点阵激光仪(武汉金莱特光电子有限公司),波长10 600 nm,点阵每点输出能量10~300 mJ,终端输出功率1~25 W,点阵输出总能量13~3000 mJ,停留时间0.1~10.0 ms,间隔时间1.0~5000 ms,点间距0.1~2.6 mm,扫描模式无序、中分、顺序,扫描范围20 mm×20 mm,治疗前经影像学明确疣体数量、大小及部位,清洁、消毒面部,采用无序点阵扫描方式灼烧疣体,以疣体呈黑焦色并结痂为宜,疣体数量多且分散者采取分次治疗。创面面积大者外涂聚肌胞注射液(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410)。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消疣汤治疗。药物组成:马齿苋30 g,生薏苡仁30 g,夏枯草15 g,紫草15 g,赤芍15 g,丹参15 g,莪术10 g,穿山甲10 g。水煎2次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3 疗程 2组均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临床症状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评价,共纳入疼痛、瘙痒、皮损3项症状,正常、轻度、中度、重度依次为0、2、4、6分,分值越高说明症状越明显。

1.4.2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检测。①取皮损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TLR3、TLR9 mRNA表达。②清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离心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科艾博生物有限公司。

1.4.3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肤反应、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治疗结束12周后采用电话或门诊形式进行随访,以治愈后出现新皮损判定为复发。

1.5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消退≥96%;显效:皮损消退70%~95%;好转:皮损消退≥30%、<70%;无效:皮损消退<30%[6]。将痊愈率及显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50/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40/6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瘙痒、疼痛、皮损症状评分比较 2组治疗4、8周后瘙痒、疼痛、皮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瘙痒、疼痛、皮损症状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皮损组织TLR3 mRNA、TLR9 mRNA表达比较 2组治疗4、8周后皮损组织TLR3、TLR9 mRNA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皮损组织TLR3 mRNA、TLR9 mRNA表达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比较 2组治疗4、8周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比较

2.5 2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0(0/19),对照组复发率15.38%(2/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CO2点阵激光是治疗扁平疣常用物理手段,利用热凝固、热剥脱、热效应等机制修复皮肤创伤,刺激受损细胞重塑,产生胶原蛋白,达到去除色斑、紧肤、嫩肤的目的[7]。同时CO2点阵激光可精确调节扫描图形形状、密度、大小及穿透深度,加以其仅覆盖部分皮肤组织,适用于体表任何部位,备受患者青睐[8]。本研究6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经CO2点阵激光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改善,充分佐证CO2点阵激光治疗有效性及可行性,可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案。

扁平疣属中医学“扁瘊”范畴,关于其病机早有记载,如《外科枢要》指出“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所致”;《诸病源候论》指出“是风邪搏于肌而变生也”;《灵枢·经脉》记载“手太阳之别……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胧(通疣)”。由此可见,扁平疣病机多为外感风热毒邪,凝滞于肌肤,聚而不散所致,治以清热解毒、疏风凉血为主。基于本病病机,消疣汤方中马齿苋、生薏苡仁除湿解毒;赤芍、丹参、莪术善于破血行气;夏枯草、紫草具有解毒活血功效;穿山甲软坚散结。本研究在CO2点阵激光基础上加用消疣汤,结果发现,二者联合协同增效,且安全性较高。同时,统计2组复发率发现,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小、随访时间短有关,日后研究需扩大样本量,提高样本代表性,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为深入研究证实。

有观点认为,面部扁平疣发病与HPV持续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9-10]。TLR是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病毒源性分子,启动胞内抗病毒信号转导机制,参与HPV感染初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启动过程[11]。目前已发现11种TLR,TLR3、TLR9是抗病毒免疫重要受体,TLR3可识别HPV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及其中间体,释放IL-6等前炎症因子,调控机体非特异性防御反应;TLR9可识别DNA基序,激活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IL-1/TLR相关激酶,合成TNF-α、IFN-γ,诱导机体抗病毒免疫应答。相关研究表明,持续HPV病毒感染可通过激活TLR通路参与宫颈癌、寻常疣发生发展[12-13]。近年研究指出,TLR通路在面部扁平疣HPV持续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指出,扁平疣患者皮损组织TLR3、TLR9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14]。推测原因为,人体感染HPV病毒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可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上调TLR3、TLR9,加剧机体免疫抑制,导致疾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IL-6属前炎症因子,在抗病毒、调节B细胞增殖分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5]。TNF-α是起核心作用的炎症介质,其高表达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IFN-γ可提高单核细胞吞噬作用,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参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病理过程[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4、8周后皮损组织TLR3、TLR9 mRNA表达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提示CO2点阵激光基础上加用消疣汤可协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TLR3、TLR9表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综上,消疣汤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确切,有利于降低皮损组织TLR3、TLR9 mRNA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控制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扁平疣激光治疗皮损
眼睛的激光治疗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扁平疣95例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点刺法配合冰柏液熏洗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