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3-08-25田蕊余飞

南北桥 2023年16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思政教育创新

田蕊 余飞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开展大学综合教学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教育。高校思政教育要把握好历史机遇,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社会、对高校、对学生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促使新的教学方式产生。虽然互联网可以为高校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不正确使用互联网,就会给思政教育带来不利的影响。只有把教育理念与新时期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成果。

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面临的问题

1.1 思政教育理念滞后

目前,以知识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固定思政理论为载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按照“三全育人”模式建设的要求,打破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隔阂,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程度不高。这种落后的思政教育观念,会造成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少、思政教育的覆盖面窄、思政教学中的思政要素的开发和使用效率低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困难,会影响思政教育的落实,阻碍思政教育的全面开展,影响学生的持续、有效地学习,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低下,不能真正发挥思政育人和思想引领的价值[1]。

1.2 理论课吸引力不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有待完善。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的时候照搬教材,教学过程死板、枯燥、无趣、气氛沉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削弱了课堂学习的吸引力。另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多地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能就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1.3 高校思政教育缺乏主体意識

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思政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缺乏全面的认识,采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在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保证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不利于长远的发展[2]。同时,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对思政教育的固有认识,自行开展思政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思政教师往往只关注个人的教育效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感受的关注不够。这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缺乏人性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长此以往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对思政教育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1.4 高校学生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受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与文化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历史与现实、东西方文明的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不明确、不正确的认识。在借鉴、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常常会渗入西方文化的某些观念,从而影响个别大学生从小养成的人生观念,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一定的冲击。

1.5 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以及网络知识的快速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为他们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和有效的工具,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语言、社交、娱乐的习惯,也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道德。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健全,致使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涌入,使一些大学生失去了规范性,甚至出现了违法行为。另外,国内外不少敌视力量通过网络向高校传播错误观念,也会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1.6 严峻的竞争和就业形式,使高校学生存在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高校是为社会提供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很多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原先在中学里的优势就会慢慢淡化,最终消失。由于受到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而近几年,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自主选择工作、走向市场的模式已彻底取代了“毕业包分配”的传统就业方式,使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改变,缺乏开放的心理状态。一些学生对自身定位不明确,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部分大学生在人生、爱情两个方面都面临着窘迫的处境,人际关系不协调,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加之某些不良的社会因素,使他们对未来充满迷茫,缺少学习的动力。

2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特征

2.1 思政教学对象主动性增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课堂单向传递知识,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教学,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很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而网络时代的思政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起来,随着师生之间互动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此外,互联网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学习途径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能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去寻找和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他们在信息平台还充当着发布者、传播者的角色,这样,学生的话语权就会得到提升,这对于平衡和改善师生关系、提升思政教育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3]。

2.2 师生双方教学相长

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而网络的交互特性也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思政课不同于其他科目,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严谨、规范的基础上,做到灵活教学、趣味教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政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教师在课堂之外能够与学生即时互动,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创新性教学,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得到提升和创新。这种模式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达到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目的。

3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积极创新,不断优化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

在新形势下,想要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需要对思政的教育内容进行优化,确保思政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大学网络教学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实现与生活相融,引导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创新发展观念,强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目标的引导,使其能够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观念相统一,从而为国家作出贡献。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用的是教科书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缺少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4]。只有做到持续创新,才能使思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优化,把个人经验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思政工作的稳步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思政教学的精度,传授学生与生活相关的就业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此外,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构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高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建利于学习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绿色、优质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网络学习平台上,高校要及时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时事信息进行更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此外,高校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在平台上的互动,使思政教学真正打破时空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思政教学的真实反馈,从而改善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的效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又要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网络平台的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个人的素质与教育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校应加强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建立网络思维,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首先,学校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清楚的摸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性地制订培训内容。其次,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准入门槛,老师要积极参与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全面提升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最后,要注重教学评价,以评价激励教师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与知识结构,从而推动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开展[5]。

3.4 构建多元文化与思政教育双向融合的教育课堂

建设多元化和思政教育双向融合课堂,其目标是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解决学生思政学习意识不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文化观念,加强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例如,针对“马克思主义基础概论”的教学,要结合多元文化的特定内容,将多元文化课程的个案运用于思政教学,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理解思政内容;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使多元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思政学习兴趣的重要突破口。

3.5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思政教学手段

学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形势下,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變革,推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人本教育理念要重视育人的思想意识,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者、策划者的作用,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力求培养出有较强思想道德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改革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6 加强对舆论导向机制的引入

为了防止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高校要注重搭建思政舆论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从而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一,思政教师要从宏观上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以社会舆论为切入点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某些负面的观点进行自动屏蔽,确保整个校园思政环境的健康。第二,要注重对个别同学的思想教育,如利用师生的社交媒体,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健全思政舆论导向机制的同时,要从学生中发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学生,以引导学校整体的舆论导向,从而影响更多的学生,增强思政教育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6]。

3.7 创新教育模式,线上线下联合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聊天软件,组建一个微信群,通过线上的交流,线下的组织,共同参与各种活动。高校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就某个热点问题进行网上的交流和探讨,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然后在线下组织学生开展座谈、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更好地传播思想主题,从而实现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线上教学资源的辅助,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充实和完善,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做好思政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变化。同时,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以鼓励为主,提供一些可行的学习建议,从而推动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楠楠.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创新性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70-72.

[2]黄乐. 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01(011).

[3]李伟丽.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中国报业,2022(22):112-113.

[4]郑海燕. 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评《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J]. 传媒,2022(21):98.

[5]吴雅芳. “三全育人”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与实践策略[N]. 江西日报,2022-10-24(011).

[6]夏青. 高校思政教育引领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20):244-24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思政教育创新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