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预警审计结果加强供电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防控

2023-08-25邢兆龙

南北桥 2023年16期

邢兆龙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预警审计结果加强供电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防控,通过对现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和风险防控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包括完善预算编制流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详细说明这些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

[关键词]预警审计;供电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高度关注预算资金风险问题。然而,由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以及企业内部自身监管机制还需继续完善,很多供电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预警审计结果加强供电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防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有预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编制流程不够规范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往往存在着预算编制流程不够规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缺乏明确的预算编制责任人和工作流程,导致预算编制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在预算审核和审批环节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容易出现审批程序不严格、审批人员不专业等情况[1]。

1.2 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往往只关注财务指标和经济效益,忽略与预算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这样会使企业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难以全面考虑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增加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3 内部审计监督不足

由于供电企业规模较大,业务范围广泛,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也较多。一些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培训和工作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监督力度不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这样会使企业难以及时掌握风险情况,加剧了预算资金风险的产生和扩散。

2 利用预警审计结果加强预算资金风险防控的方案

2.1 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2.1.1 建立预算编制责任制

建立预算编制责任制是加强预算资金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都需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因此需要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并对其进行评估考核。

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机构或岗位,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预算编制工作;同时,还需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职责和任务,包括收集数据、分析业务情况、提出预算方案等[2]。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办法来激励各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建立预算编制责任制有利于明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信息不暢通和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整体的预算编制水平和效率,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企业财务安全的目的。

2.1.2 加强预算审核与审批

加强预算审核与审批是加强预算资金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在预算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审批,以确保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预算审核机构或岗位,负责对预算方案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预算方案中各项指标的比较、归纳和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其次,在预算审批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决策程序和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同时,还需注重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避免因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预算错误和失误。最后,为了确保预算执行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定期对预算方案进行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奖惩机制来激励部门积极参与预算执行工作,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总之,加强预算审核与审批是预算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经过精心审核和审批,才能够确保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预算执行机制

完善预算执行机制是加强预算资金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4]。在实施预算计划时,需要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并及时调整预算计划。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制度,包括明确责任、规范流程、设定考核指标等。这些制度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准确性。其次,需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通过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风险隐患,保证企业财务安全。最后,及时调整预算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同时也能够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综上所述,完善预算执行机制是保障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机制,才能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2.2.1 确定风险评估指标

在确定指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根据预算编制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指标;其次,考虑行业特点和公司规模等因素;最后,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常见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运营指标等。比如,财务指标可以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债能力等;市场指标可以包括股价波动率、市盈率、市净率等;运营指标可以包括生产效率、客户满意度、员工离职率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状况,从而为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2.2.2 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首先,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围,包括确定评估的对象、时间范围、风险类型等。其次,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在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第三,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前文已经提到,评估指标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评估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权重设置。最后,制定评估流程和操作规范。评估流程应该包含评估准备、数据收集、评估分析、报告撰写等环节;操作规范则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化表格,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和稳定。

2.2.3 实施风险评估并及时调整预算

通过实施风险评估,可以发现企业的潜在风险,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一般来说,风险评估应该与预算编制同步开展。首先,对过去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对预算计划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算计划。总之,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是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确定评估指标、建立评估模型和实施评估调整,可以有效地识别企业面临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5]。

2.3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2.3.1 优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为了加强预算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企业应该优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首先,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并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其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领域,以便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最后,完善内部审计报告的反馈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审计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2.3.2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审计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需要注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是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现代企业中,预算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需要专业、熟练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了解财务报表、会计原则、税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具备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的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来获得。企业可以邀请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顾问来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也可以组织内部的培训班来进行集中培训。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由于预算资金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6]。同时,他们还需要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和成果,因此需要具备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这方面的培训可以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

最后,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具备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作出决策。因此,企业应该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项目管理和决策过程,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讨论会议、分享会等形式,促进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总之,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是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只有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发展。

2.3.3 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程序、方法和标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流程和程序,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机制,确保内部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指企业为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标准,旨在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有效性。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应该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確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权责范围、审核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以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自己的职权。其次,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应该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包括确定内部审计的时间安排、审核对象、审核方式、审核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还应该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包括遵守行业道德规范、防范潜在的利益冲突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其监督和管理作用。总之,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是提高预算资金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要措施之一[8]。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完善预算执行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优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和建立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预算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能力,确保财务安全和经营稳定[9]。

3 实际案例分析及效果评估

3.1 案例背景介绍

某公司是一家供电企业,其预算资金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效率低、准确性不高、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运营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

3.2 方案实施过程描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确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以便更好地识别和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其次,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并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以保证预算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在加强预算编制责任制和预算审核与审批方面,该企业也作出了努力。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加强对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审核与审批工作的监督,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准确性。

3.3 效果评估及经验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企业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在风险防控方面,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完善预算执行机制,有效地识别和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提高了企业财务安全性。其次,在预算执行效率和准确性方面,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及时调整预算计划,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在预算编制责任制和预算审核与审批方面,通过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加强监督等方式,提高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和准确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综上所述,通过对预算资金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该企业不仅提高了预算资金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结语

本文从供电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这些方案旨在完善预算管理模式和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有效减少企业预算资金风险隐患,为企业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相关经验,希望能够对其他行业的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亚莉,周佳音. 增值型内部审计中预警指标的发现机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5):6-7.

[2]张淑英.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应收应付账款审计预警模型应用[J]. 财会通讯,2019(28):86-90.

[3]史晓芳,高春娟. 大数据背景下动态审计预警体系构建与检验[J]. 会计之友,2019(6):31-37.

[4]李文婷. 财政审计数据挖掘平台的设计与构建[D]. 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

[5]寻心乐. 论审计预警机制在央行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 西部金融,2018(9):85-87,97.

[6]张婷. 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审计预警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8(8):300,302.

[7]赵敬兰. 基于随机森林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应收应付账款审计预警[D]. 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8.

[8]王昆. 新形势下房地产项目动态审计预警体系构建与法律实施机制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18(3):32-34.

[9]多维审计的网络安全态势分析与预警系统[B].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