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

2023-08-25赵泽选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苗族幼儿园内容

赵泽选

教师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让幼儿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实意义,指出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对策。

一、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园课程多元化

教师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助于促进我国苗族地区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发展。在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幼儿园课程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适性的课程在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在苗族地区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恰当地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苗族文化,能够促进幼儿园课程多元化发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承民族文化

苗族文化内涵丰富,在智育、体育、美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苗乡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社会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苗族的服饰、织物和苗绣等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幼儿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苗族民歌可以陶冶幼儿的心性,苗族富有哲学意味的民间传说和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猜谜可以作为一种智力的启迪,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苗族地区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开发并利用苗族文化,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三)满足苗族地区幼儿的发展需求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苗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设计,对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苗族刺绣,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可见,教师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的课程教学中,既可以传承苗族文化,又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情感教育目标

合理选择苗族文化的内容,制定适合幼儿的教育目标,是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苗族文化的首要步骤,也是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但笔者发现,在部分教师制订的月度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偏重于苗族的传统工艺,而对于苗族文化情感方面的教学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充分认识到苗族文化中情感资源的重要性。

(二)缺乏对苗族文化的了解,内容重复单一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设计的,而教学目标则是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苗族文化的认识不足,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所选的苗族文化内容较为单一,这不利于幼儿了解多元的苗族文化。

此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部分教师在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方式单一的问题,如部分教师会将班级幼儿分为四组,每个星期更换一次场地,各小组进行的活动内容和过程基本相同,这无法体现苗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苗族文化的传承。重复单一的教学内容也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三)缺乏评价意识,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评价是指以幼儿园课程的特征和构成要素为依据,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从而科学地判定幼儿园课程价值和效益的过程。在日常与教师的交谈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缺乏评价意识,没有对苗族文化课程进行评价,这不利于苗族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入。此外,在采访中,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园在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课程评价制度。

三、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培训

认识影响着实践,要想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还要了解苗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苗族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以议榔为主要内容的礼制文化,二是以开垦梯田为主要内容的山地农业文化,三是以祭祀牛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四是以游方为主要内容的婚恋文化,五是以苗年、鼓藏节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文化,六是以吊脚楼为主要内容的建筑文化,七是以芦笙舞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文化,八是以斗牛为主要内容的民俗运动文化。教师要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不断地深化自己对苗族文化的认知,以更好地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每个环节。

同时,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运用合适的方法策略,诠释苗族文化的内涵,讲授苗族的传统技艺,让幼儿了解更多苗族文化,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二)科学制定苗族文化课程的目标

苗族文化课程的内容选择、组织与实施策略、评价等过程对幼儿园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应遵循“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原则。在苗族文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偏重于教授幼儿苗族的传统文化或技艺,还要关注幼儿的情感认知。教师在制定苗族文化课程的目标时,既要关注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关注其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契合度,还要关注情感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对苗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在幼儿园中科学制定苗族文化课程的情感目标,有助于更好地继承苗族文化,促进民族的团结。在制定苗族文化课程的目标时,教师应该将苗族的傳统文化和民族情感结合起来。

(三)精选适宜的苗族文化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元的文化。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想融入苗族文化,首先需要筛选适合开展幼儿园教学的苗族文化,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增强幼儿对苗族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解苗族的一些传统工艺,如银饰、蜡染、刺绣等,还可以给幼儿讲一些苗族的民间故事,如仰阿莎的传说。在进行相关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苗族的建筑和美食,让幼儿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

教师应该积极地了解苗族文化,理解苗族文化的内涵,并从大量的苗族文化资源中挑选出合适的内容,将其纳入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幼儿不喜欢的内容,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将其融入课程才能让幼儿喜欢。对于那些难以融入教学活动中的苗族文化,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呈现才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以帮助幼儿较为全面地了解苗族文化。

(四)利用苗族艺术魅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情感

苗族地区的服装极具特色,其以刺绣为主,并辅以精巧奇特的银饰品,整体色彩绚烂、样式多变。苗族文化中的刺绣文化、银饰文化和编织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且种类繁多、个性鲜明,还具有不断创新的突出特征,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苗族文化。教师应该遵循民主、公开的课程原则,以幼儿为中心,充分挖掘并利用苗族文化资源,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拓宽幼儿的知识视野,让幼儿体会苗族文化的魅力。

刺绣、编织和银器制作是苗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其制作材料比较常见,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他认为应让幼儿的手得到解放,让幼儿获得自由。基于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环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自由操作中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创设“苗家手工坊”,投放环保的低结构材料,如绳子、泥巴、稻草、布条、塑料针、棉线等,让幼儿学习编织、泥工、刺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包、篮子、餐具,并用这些物品装饰背景墙,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五)优化和完善苗族文化课程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地调整活动内容,以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在将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方法,以不断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在苗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其他主体的声音,让各评估主体共同参与苗族文化融合的全过程。

此外,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幼儿园开展苗族文化课程的目的并不只是传承苗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文化认同感,让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所以,教师对苗族文化课程的评估不应该仅限于考查幼儿对文化知识和苗族技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还应该将幼儿价值观念的形成纳入评价体系。

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苗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融入苗族文化,对幼儿的成长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所以,教师应在了解苗族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索苗族文化在幼儿園课程中的融合方式,并选择合适的内容积极开展苗族文化课程,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教师还应确定苗族文化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以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助力。

(作者单位:大方县理化乡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苗族幼儿园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主要内容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