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学礼 无以立

2023-08-25马姣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礼仪教师应幼儿园

马姣

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展示和重要体现,幼儿阶段是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而生活礼仪教育贴近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能够达到最佳的礼仪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生活礼仪教育是必行之举,可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幼儿成为懂文明、讲礼仪的好孩子。但现阶段,笔者发现部分幼儿园的生活礼仪教育存在一些问题,这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生活活动,探讨了幼儿园开展生活礼仪教育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提供参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性发展提供支持。

一、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概述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幼儿的基本生活需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不同学者对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划分有所不同,有的学者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分为入园、自由活动、午睡、如厕、饮水、进餐、盥洗、教育活动、离园等九个环节,有的学者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分为入园、进餐、饮水、盥洗、如厕、午睡、离园等七个环节。在综合考虑教育实践和常见划分方式的基礎上,本文所指的生活活动主要包括入园、进餐、饮水、盥洗、如厕、午睡和离园。

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是针对幼儿日常生活的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所体现,旨在让幼儿了解并遵循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学会礼貌待人、文明处事,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结合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生活礼仪教育可分为以下六类:一是入离园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学会使用问候语或礼貌用语,养成见面问候、再见道别的习惯;二是进餐时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能够安静地用餐,学会正确使用勺子,在入座和起立时轻轻移动椅子,在进餐时慢慢咀嚼,不挑食不浪费,并在饭后主动擦拭嘴巴;三是饮水时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学会排队等待,节约用水;四是盥洗时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了解正确的洗手方式,学会使用洗手液并会自己卷起袖子,在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注意保持地面干爽,不随意甩手;五是如厕时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学会排队等候,学会使用马桶或蹲坑,在如厕后主动冲水并整理好衣服;六是午睡时的礼仪教育,旨在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睡姿,不蒙头、不玩玩具、不把手放在嘴巴里,并能保持安静,在起床后能自主整理被褥。

二、幼儿园开展生活礼仪

教育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可见,在组织与实施生活礼仪教育时,教师可以从环境创设入手,有针对性地创设班级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增强生活礼仪教育的效果。此外,幼儿对独立性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教师要尊重并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予幼儿大胆尝试与自主探索的机会,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集体生活,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幼儿,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纲要》还指出,教师应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在开展生活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在平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教授幼儿基本的生活礼仪,如盥洗礼仪、如厕礼仪、饮水礼仪等,以保证生活礼仪教育的全面性,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基础。

三、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管理方面

多数幼儿园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教育,但部分幼儿园没有就生活礼仪教育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在开展生活礼仪教育时没有明确的方向,进而影响了生活礼仪教育的高效开展。

同时,部分幼儿园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管理人员虽然较为重视幼儿生活礼仪教育,但其注意力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导致教育观念与实践之间出现了不匹配的问题。

此外,部分幼儿园很少就生活礼仪教育安排教育培训。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部分教师对生活礼仪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在实际开展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时采用的方式不恰当,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面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主体,导致生活礼仪教育活动始终处于高控的状态,幼儿难以发挥自主性。同时,为了节约时间或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部分小班的教师往往会自己动手,很少给幼儿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因而教育效果不佳。

此外,在开展生活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对幼儿的行为观察得也不够仔细,无意中错过了很多开展礼仪教育的契机,进而影响了生活礼仪教育的效果,无法促进幼儿礼仪素养的提升。

四、幼儿园开展生活礼仪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对生活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1.幼儿园方面。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礼仪教育是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提高对生活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采取各种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将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贯穿于各种生活活动之中,使其对幼儿产生影响,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家长方面。对于幼儿而言,学习生活礼仪对他们参与集体生活、适应社会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接受生活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了解公共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互动、和谐相处,为自身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家长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生活礼仪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礼仪教育对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为家园合作开展生活礼仪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重视生活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暗示,潜移默化地开展生活礼仪教育,以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以“进餐礼仪”为主题创设班级墙面,先搜集相关素材制成图片,再与幼儿一起将图片张贴到墙上,最后开展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进餐活动中的礼仪,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不挑食、不浪费,安静用餐。

又如,教师可以以“盥洗礼仪”为主题创设盥洗室的环境,在洗手池附近张贴印有“节约用水”字樣的标志,在洗手池前的地面张贴小脚丫标志,以提醒幼儿排队等待,不要拥挤。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生活礼仪教育活动的内容,创设不同的班级环境,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使其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服务,从而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三)树立学习榜样

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模仿能力较强,容易受到家长、教师、同伴等的影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教育时,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各种行为,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另一个主阵地,幼儿与家长的接触最为频繁,易模仿家长的各种行为。因此,家长若是希望幼儿具备良好的生活礼仪,就必须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四)加强分工合作

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教育智慧应对幼儿在园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并设法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将“尊重幼儿并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同时,教师间的分工与合作尤为关键,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合理划分各项工作,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生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所有环节,以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

例如,在午餐前的盥洗环节中,教师可以合理分工,由一名教师看管一部分幼儿,带领他们玩手指游戏,另一名教师则带领其他幼儿去洗手间洗手,完成后再将他们彼此交换,以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此外,家园合作对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让家长了解更多关于生活礼仪教育的知识,并鼓励家长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在日常生活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礼仪教育,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增强生活礼仪教育的效果,让幼儿具备较高礼仪素养。

结语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积累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将礼仪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体系,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幼儿园开展生活礼仪教育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的礼仪素养,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积极开展生活礼仪教育,将其融入幼儿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促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斗古镇龙树幼儿园)

猜你喜欢

礼仪教师应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