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林场近自然异龄混交林经营现状分析与措施

2023-08-24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分场低质纯林

王 磊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围场 068450)

1 基本概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海拔1 010.0~1 939.9 m,属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森林面积由1.60 万hm²增加到7.67 万hm²,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0%,活立木蓄积由33.00 万m³增加到1 036.80 万m³,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是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受地理和气候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建场初期面临大风、暴雪、霜冻等恶劣环境,适宜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生存的树种有限,逐渐形成了以落叶松、樟子松等人工纯林为主体的森林结构,目前全场森林面积7.67 万hm²,其中纯林面积6.03 万hm²、占比78.5%,混交林面积1.65 万hm²、占比21.5%[1-3]。为保证成活率,创业初期采用了加大初植密度的办法,种植株数大多在4 950 株/hm²,最高达6 600 株/hm²。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密度较高的森林生态系统极易遭受病虫危害,火灾风险大,且易发生逆向演替,从而影响了森林生态效能正常发挥,需要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措施加以解决。

经过60年的造林绿化和抚育经营,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环境现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霜期由建场初期的52 d 增加到64 d,年均大风日数由建场初期的83 d 减少到53 d,年均降水量由建场初期不足410 mm 增加到479 mm,使得塞罕坝机械林场适生阔叶树种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林场的育苗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有的保障性苗圃已可以培育造林所需的良种阔叶树[3-5]。环境的转变和育苗技术的提高,为有效调整森林结构,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 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的基本原则

以营造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营造近自然混交林为主要森林经营措施,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尊重林木生长规律和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注重改造林地内生态环境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6-8]。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突出同龄纯林改造,强化退化林分改造,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营造的原则,按照生态区位、立地条件、地类属性、森林类别及树种特点等确定经营技术路线,科学选择改造树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提高林分改造的科技含量和成效[9-10]。

3 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经营类型

塞罕坝机械林场下设6 个分场,分别是大唤起分场、第三乡分场、阴河分场、北曼甸分场、千层板分场、三道河口分场。从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出发,将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为严格保育公益林和多功能兼用林[11]2 项,其中严格保育公益林14 177.70 hm²、多功能兼用林61 366.50 hm²(表1)。根据森林经营类型分类,按照因林施策、科学经营的原则,对于三道河口分场全域、千层板分场、北曼甸分场和阴河分场等部分区域内的严格保育公益林,暂缓混交营造。对于林分立地困难的水土保持林,降低营造强度和面积。加大对人工纯林、天然次生林、低质低效林、天然更新林等多功能森林的混交营造面积与强度[12],并加大荒山沙地混交造林力度。

表1 塞罕坝林场各功能区不同森林类型面积 单位:hm²

4 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主要目标

塞罕坝林场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分为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实施。①近期(2023—2025年):营造混交林1 600.00 hm²,其中改造同龄纯林为异龄混交林1 333.30 hm²(引阔入针800.00 hm²,引针入阔200.00 hm²,引灌入乔133.30 hm²,针针混交133.30 hm²,阔阔混交66.70 hm²);新增荒山沙地营造混交林66.70 hm²;低质低效纯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混交林133.33 hm²,促进天然更新林形成异龄混交林66.74 hm²。②中期(2026—2030年):营造混交林4 000.00 hm²,其中改造同龄纯林为异龄混交林3 533.30 hm²(引阔入针2 666.70 hm²,引针入阔266.70 hm²,引灌入乔333.30 hm²,针针混交200.00 hm²,阔阔混交66.70 hm²);新增荒山沙地营造混交林200.00 hm²;低质低效纯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混交林200.0 hm²;促进天然更新林形成异龄混交林6.67 hm²。③远期(2031—2040 年):营造混交林1.00 万hm²,其中改造同龄纯林为异龄混交林9 333.3 hm²(引阔入针7 333.30 hm²,引灌入乔1 333.30 hm²,针针混交466.70 hm²,阔阔混交200.00 hm²);新增荒山沙地营造混交林333.30 hm²;低质低效纯林改造为异龄复层混交林200.00 hm²;促进天然更新林形成异龄混交林133.3 hm²。

5 近自然异龄混交林经营主要措施

5.1 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转化

改造对象:林龄达到近成过熟林、密度小于375 株/hm²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人工纯林。营造措施:对密度过大、林内枯枝落叶较多的林分,通过抚育间伐将其逐步调整至375 株/hm²以下;通过清理枯枝,改善林内卫生条件,营造通透空间,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抚育时强化林下多彩灌木及特色野花野草的保护;在林下营造白桦、稠李、柞树、水曲柳、五角枫等适生乔木树种或栽植花楸、蓝靛果、小檗等灌木,营造针阔混交、色彩层次丰富的异龄复层混交林,逐步使林分达到近自然状态,并提高林内物种多样性[13]。

5.2 天然次生林近自然转化

改造对象:林木生长缓慢、生长量明显下降、森林生态功能减弱、林副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桦树、杨树、柞树等低质低效天然次生林。营造措施:通过去除枯死、病腐和生长不良的单株,逐步将其抚育到450 株/hm²以下;在林冠下营造落叶松、云杉等本地针叶树种,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5.3 低质低效林改造混交林

改造对象:二代落叶松或樟子松纯林中,因土壤肥力退化等原因演变成的生长缓慢、多头、弯曲的低质低效林。营造措施:采用大强度抚育,去掉多头、弯曲、干梢、病腐等没有培养前途的树木;在林内重新整地,采取块状、行间、株间混交模式,引栽适生阔叶树种,加快推进低质低效林的转化,营造针阔混交林。

5.4 促进天然更新林形成异龄混交林

改造对象:人工林林下实生或萌生的天然林木以及采伐迹地更新后形成的天然更新林[14]。营造措施:结合混交林营造目标,采用目标树培育方法,重点保护天然更新树种[15],并对树种组成、分布及竞争情况进行适当干预,采用定株的方法给林下天然萌生、实生的天然林木创造充足的生长空间;对更新不足或树种组成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林冠下造林,促进形成稳定的异龄混交林分。

5.5 荒山沙地混交造林

改造对象:针对土层瘠薄、岩石裸露、地处偏远、施工难度大的沙荒地和石质阳坡,开展实施困难立地混交造林。营造措施:采用大穴鱼鳞坑整地[16]、高规格容器苗造林,强化客土、浇水等技术手段,进行针叶树和阔叶树块状混交、带状混交或株间混交,营造健康混交林。

5.6 积极推进苗圃建设

根据林场培育绿化、美化、彩化阔叶树种和营建混交林需要,重点建设保障性苗圃两处,总占地面积10.00 hm²。通过按年度争取专项资金以及申请省级保障性苗圃、国家林木良种补贴等项目,有效推进扶持育苗、罐装容器育苗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逐步改善苗圃条件,不断提高适生树种育苗技术,每年培养阔叶良种壮苗150 万株、针叶良种壮苗50 万株。根据不同培育类型,科学计划不同技术参数,部分具体参数见表2。

表2 不同培育类型的技术参数

6 近自然异龄混交林经营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对塞罕坝机械林场科学营林的指导力度,成立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细化年度建设目标,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

6.2 强化技术支撑

科学编制《塞罕坝机械林场机械林场森林经营方案》《营造混交林技术规程》,深化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围绕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与发展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不断强化营造混交林的技术支撑。

6.3 强化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优先安排森林质量提升、低产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林场自筹部分资金弥补项目投入的不足。

6.4 严格监测考核

将营造混交林工作纳入塞罕坝机械林场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督查通报机制,定期对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做好具体任务实施等工作。同时,组织好专业技术力量,对营造异龄混交林的效果开展评估,及时总结提炼有益经验和营造模式。

7 结论

通过因林施策、科学经营,对辖区内的人工纯林、天然次生林、荒山沙地、低质低效林、天然更新林采用相应混交技术,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方法,依据监测点混交效果指导任务实施。通过对现有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预计到2040年全场混交林面积新增1.62 万hm²,总面积达到3.20 万hm²,混交林占40%,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使森林经营能力不断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一道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猜你喜欢

分场低质纯林
七万元手术费背后的故事
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低质婚姻面面观
走出“低质婚姻”的雾霾
动车所控制集中系统分场控制方案设计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低质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性能1)
不同类型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综合评价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共青林场节肢动物群落分析研究
分场来帮老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