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3D可视化技术与个体化精准治疗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的运用效果

2023-08-24韩先伟蒋惠君

贵州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可视化病灶

韩先伟 蒋惠君

(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骨七科,陕西 西安 710000)

骨与软组织肿瘤发生于骨骼系统组织,患者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并会出现压迫症状、病理性骨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3D可视化技术利用3D重构模型,清晰的显示骨骼结构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形态,具有可视化、立体化、动态化的特点,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进而选择正确的手术路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的同时,减轻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的快速、良好恢复[2]。相比于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3D可视化技术与个体化精准治疗在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3D可视化技术为指导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法及其应用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42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男/女=13/8,年龄29~71岁,平均年龄(47.21±15.06)岁。内生软骨瘤7例,骨肉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4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对照组:男/女=11/10,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46.93±14.92)岁。内生软骨瘤5例,骨肉瘤7例,骨巨细胞瘤3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5例,透明细胞肉瘤1例。基本资料经统计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标准[3]。(2)原发性肿瘤。(3)单发病灶。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指征。(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经过CT、MRI检查,确定肿瘤病灶位置。行全身麻醉,根据肿瘤病灶位置,作手术切口,暴露肿瘤组织,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完成手术操作后,出现骨缺损情况时,填充骨水泥异体骨,应用钢板固定。完成手术后,应用石膏对患肢进行外固定。观察组(3D可视化技术+个体化精准治疗)应用3D可视化技术,将影像学检查数据(CT、MRI)输入计算机,经相关软件处理后,进行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形成3D可视化模型,将肿瘤病灶及周围组织清晰显示出来,应用不同颜色区分。结合3D可视化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及透明化处理,分析肿瘤病灶的解剖形态,以此为参考,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明确手术路径以及手术操作的角度、深度,通过模拟手术的效果,评估手术方案是否安全、可行。然后以3D可视化模型为指导,实施手术操作,行全身麻醉,沿手术路径作切口,暴露肿瘤组织,精准实施手术切除操作。术后填充骨水泥异体骨,进行钢板固定、石膏外固定处理。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在3D可视化技术+个体化精准治疗(观察组)和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期间,针对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记录,检测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差异性。(2)术后并发症:经手术治疗后,观察两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是否发生神经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统计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比例。

2 结 果

2.1两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手术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对更短(P<0.05),术中出血量、引流量相对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2.2两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n(%)]

2.3手术治疗过程中的3D可视化分析 根据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术前肿瘤部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术中,应用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处理,形成立体化的模型。模拟手术操作,精准个体化手术方案。以3D可视化模型为指导,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预后良好。

3 讨 论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发生,会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导致肢体活动受限。手术是骨与软组织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通过切除肿瘤病灶,控制病情进展[4]。但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存在较高的技术难度,主要与肿瘤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复杂有关,在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中,切除肿瘤时,往往会对周围的血管、神经形成损伤,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康复[5]。在常规的手术治疗中,更多的依赖于医生的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处理好肿瘤病灶毗邻的组织,但是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缓慢[6]。

为了提高骨与软组织肿瘤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需要更加精准、精细的实施手术操作[7]。术前,应用3D成像技术,将肿瘤部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处理,形成立体化的模型,能够将肿瘤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形态、结构清晰显示出来,可以利用该模型进行模拟手术的操作演示,制定更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8]。术中,以3D可视化模型为指导,按照正确的手术路径,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手术操作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得以显著提升。在彻底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避免周围的血管、神经受到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促进患者的快速、良好康复[9]。应用3D成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操作中的误差,进而有效减轻手术的创伤性[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以3D可视化技术为指导,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手术耗时比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比对照组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反映出3D可视化技术+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优势。应用3D可视化技术,能够具体了解肿瘤病灶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形态,进而制定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为手术操作提供精确的指导,可以更加高效的完成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操作精确度的提升,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对于加快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结果显示,4.76%的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进一步反映出了3D可视化技术联合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安全性。手术治疗期间,以3D可视化模型为参考,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能够更好的保护肿瘤病灶周围的神经、血管,降低神经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本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样本量较少,得出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3D可视化技术+个体化精准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更加深入的进行研究,进而得出更为精准的研究结论,为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指导。

综上所述,在3D可视化技术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手术治疗风险,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良好康复。

猜你喜欢

个体化可视化病灶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