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对患者血清中Hcy、CA153、FA的影响研究

2023-08-24薛昭孙刚

贵州医药 2023年8期
关键词:吡咯生长因子靶向

薛昭 孙刚

(1.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陕西 咸阳 712000;2.韩城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陕西 韩城 715400)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5]。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的重要中间代谢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血清中Hcy水平增高是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6]。CA153作为人乳腺癌组织中提取获得的糖类抗原物质,可有效反映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血清果糖胺(Fructosaminen,FA)也叫血清糖化血清蛋白,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有关,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质进行非酶促化作用而形成的酮胺结构物质,能有效反映机体的应激状况[7]。本文具体探讨了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对患者血清中Hcy、CA153、FA的影响,以明确吡咯替尼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8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年龄20~70岁;病理诊断为中晚期乳腺癌;具有化疗与靶向治疗的指征;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治疗期间无出现死亡情况;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0%;患者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备孕期与哺乳期妇女;有过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患者肝肾功能出现异常。根据1:1对照平行原则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体重指数、组织学分化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75 mg/m2多西他赛静脉滴注;75 mg/m2表阿霉素静脉推注;500 mg/m2环磷酰胺静脉推注,治疗观察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咯替尼靶向治疗,每次口服吡咯替尼(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0013)400 mg,1次/d,也治疗观察8周。观察指标:(1)在治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客观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评定,客观有效率=(完全+部分缓解)/总例数×100.0%。(2)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治疗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皮疹、肝肾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3)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后,在2 h内送本院检验科室检测血清Hcy、CA153、FA含量。(4)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采用简化的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包括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五个维度,评分与生活质量呈现负相关性。

2 结 果

2.1客观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为45.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客观有效率对比(n)

2.2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皮疹、肝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与对照组的29.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3血清Hcy、CA153、FA含量变化对比 两组治疗后的Hcy、CA153、F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CA153、FA含量变化对比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当前很多地区的女性恶性肿瘤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乳腺癌,已然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西他赛、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等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佳[8]。生物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将不表达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的表达产物当作治疗靶点,较小的杀伤正常细胞,还可将肿瘤细胞杀死,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9]。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为45.9%;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皮疹、肝肾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7%,与对照组的29.7%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能有效提高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吡咯替尼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有抑制作用,在体内外均能有效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细胞的快速增殖,阻断肿瘤生长所需要的血液和营养物质输送,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10]。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Hcy、CA153、F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降低,表明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能抑制Hcy、CA153、FA的表达。从机制上分析,吡咯替尼可起到阻断肿瘤生长所需要的血液和营养物质,增加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点,可使肿瘤缩小,并且能杀死肿瘤细胞活性,从而可抑制Hcy、CA153、FA的表达。当前对于局部晚期还是全身晚期的乳腺癌患者,目前仍有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当前靶向治疗越来越多。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机制上分析,吡咯替尼口服给药,具有更好的依从性,能让患者具有更好的依从性,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由于本次调查人数比较少,且没有进行血清学的动态检测分析,也没有随访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总之,吡咯替尼靶向治疗乳腺癌能有效抑制Hcy、CA153、FA的表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客观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吡咯生长因子靶向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Au/聚吡咯复合材料吸附与催化性能的研究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超声波促进合成新型吡咯α,β-不饱和酮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对断掌再植术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