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2023-08-23纪凯婷李琼王雷张乐勤王丽英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公园

纪凯婷,李琼,王雷,张乐勤,王丽英

基于OBE理念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纪凯婷,李琼,王雷,张乐勤,王丽英

地理与规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地高质量规划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学成效将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基于OBE教育理念,突出课程思政,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充分利用池州地方优势,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形成“教—行—学—做”四层递进式教学创新模式,以期为城乡规划一流专业建设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流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教学创新;地方特色;双一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评价了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明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城市园林绿地既是保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高质量规划对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积极作用[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作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创新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构建[2].

坚持成果导向,加强高水平本科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成果运用到课程建设上,培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流人才,完全契合教育部提出的“人才培养要坚持服务需求”理念.因此,本文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创新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规划类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教学实践现状

池州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理念,加强专业群落建设,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3],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大三下学期开设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0学时.经过多轮教学实践发现,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实践成果不明显.究其原因为:

(1)课程学时受到一定限制.高校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调整的现实要求使得课程的学时分配越来越少,而本课程涉及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地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庞杂,课程本身难度较大,对学生要求较高.

(2)课程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课程学习期间正是学生复习考研阶段,由于考研和就业对学生制图要求大相径庭,考研着重考查手工制图能力,而就业对学生软件制图要求较高,学习目标不同导致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迥异.此外,个体学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2)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更高.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公园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的兴起,生态环境变得错综复杂.同时,人民群众对绿地规划和建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导致社会对规划从业人员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2 教学创新思路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基于OBE教育理念,突出课程思政内容[4]177,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实地调研,创新案例分析,优化课内实践,凸显地方特色,形成“教—行—学—做”四层递进式教学创新模式.

2.1 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原理及方法;掌握不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功能的能力;具备运用多种构图规律和手法,分析和鉴赏园林绿地实例能力;具备不同类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能力.

能力目标,是专业建设的较高要求.在课程知识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规划思维、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设计手法运用,提高沟通、协作能力和制图水平,达到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与技能升华.

素质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城市绿地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2 凸显地域特色

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结合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体现池州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与价值,加强对池州市绿地系统、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区域绿地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池州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5—2030)》为依据,选取特色绿地开展教学实践,凸显地域性.

2.3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四层递进式教学创新模式核心在于“学”和“做”.设置案例分析环节,促进自主学习,训练规划思维和设计技法,提高分享汇报、表达能力;采取课内实践“真题假做”方式,提升制图能力和水平,切实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

以公园绿地为例,为引导学生树立新发展理念,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教—行—学—做”四层递进式教学模式(见图1)体现为:“教”层面,教师讲解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和内容,比较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把国内外低碳公园、海绵公园、口袋公园等先进案例引入课堂,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案例的引入能够有效补充和提升理论知识,避免纯理论灌输,丰富课堂内容.“行”层面,带领学生前往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沉浸式教学,围绕城市“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和公园“城—园—湖”定位分析,提炼公园“三片三区”总体规划布局、“理水、塑形、织路、筑景、兴文、康体、植绿”七大景观设计手法和植物配置策略.实地体验、亲身感悟湿地公园景观风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学”层面,采取“分散学习+集中学习”方式,课下搜集公园案例进行自主学习,课上选取优秀案例进行分享汇报.在搜集案例时开阔眼界,在分析案例时联系理论,在分享汇报时锻炼表达,在听取案例时思考总结,通过接触大量优秀案例,为规划实践、案例分析做足准备.“做”层面,根据《池州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5—2030)》,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选取池州市人民公园规划设计作为课内实践内容,开展规划文本制作和成果汇报,实现科学设定目标、掌握课堂节奏、关键环节点拨、文本制作点评全过程管理[5]250.

图1 公园绿地“教—行—学—做”四层递进式教学创新模式

3 教学创新举措

3.1 课程内容重构

城市绿地在城市组成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受机构改革和相关政策影响,城市绿地内容和范围在不断调整.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2个部分,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分别占24学时和40学时.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结合最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突出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等“新理念、新观点、新内容”,促使学生早体验、先实践,增强知识自信和能力自信,提高就业竞争力[6]138.

总论部分.及时更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重点讲授市区、市域、区域等不同层面分类标准,突出市域绿地系统,分析绿地系统规划原理、内容和编制成果.通过纵横向对比教学,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绿地不同时期分类、发达国家绿地分类,理解其深层次原因,促使学生清晰、全面地认识绿地范畴和绿地系统[7].

各论部分.突出池州特色,结合公园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重点讲授公园绿地、道路和广场用地、居住区绿地、区域绿地4种类型绿地规划.并根据学情设置3个课内实践——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在进行各类绿地规划时,注重对标行业先进技术和水平,如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时,借鉴成都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经验,分析低碳公园设计,高标准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在道路绿地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时,运用海绵城市和低碳设计理念,更新研究动态.

3.2 教学方法创新

3.2.1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规划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主动学习方能汲取更多知识.首先,在教授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时,以启发式教育代替灌输式教育,增强学生自我领会能力,激发自主学习欲望.其次,在收集、筛选、分析优秀案例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荐阅读辅助资料和经典书籍,引导研阅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完善知识体系.同时,创设探索空间,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善于启发,巧用点拨,及时获得多边的反馈信息,持续改进自主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2.2开放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绿地规划属于开放式、包容式创造.在各类绿地规划设计实践时,教师作为课堂主导,科学设定目标,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主动组织方案讨论、文本制作和交流汇报,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

3.2.3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正义观在保证学生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专业素养,利用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正义观.首先,从“两山理论”在浙江的发展和安徽的实践出发,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其次,通过学习孙筱祥、刘滨谊、俞孔坚等业界著名学者的理论和设计案例,理解绿色先行者的初心与使命;最后,结合实践达到政研合一.具体而言,通过分析楔形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优越性和区域绿地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城乡一体化设计的生态意识;以国家公园和公园城市建设为切入点,深刻领悟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人民情怀、文化情怀、生态情怀、民族情怀和天下情怀;在纪念性园林中植入红色文化,传统园林中诗画意境表达,现代城市中低影响开发技术使用时,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文化自信[4]177-178.

3.3 教学手段变革

3.3.1注重对场地感知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而学生在进行绿地规划与设计时,习惯抄袭经典案例,缺乏对场地思考,方案过于理论化和理想化.因此,实践教学部分,课程注重现状调查与分析,增强场地感知能力[8].一是对学生熟悉的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如池州市区范围内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齐山大道等.二是采用体验式现场教学.督促学生对拟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历史文脉等深入调查,对场地原有空间要素及周边环境观察记录,清楚了解场地现状,直观体验空间尺度;指导学生加强整理、分析,绘制更加详细的场地现状图纸;培养学生养成因地制宜、综合分析、全面思考的设计习惯[9].如城市公园绿地规划项目,以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之“行”和人民公园之“做”,两次现场调研加强学生对公园案例整体场地的带入性.

3.3.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讲、学生听是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师生互动较少.“教—行—学—做”四层递进式教学模式,即“理论讲授—实地调研—案例分析—课内实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课上,改变以往教师全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理论讲授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设讨论环节,控制发言时间,注重个性化设计思维表达,使学生更主动、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课后,充分利用网上设计案例学习设计理论,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实训过程中,采取分组调研、设计、文本制作、汇报的方式,从实地调研到方案阶段再到制图阶段和最终汇报,学生始终作为课堂组内讨论、组间切磋主体,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协作、思辨能力[5]250.

3.3.3强化信息技术应用(1)在实地调研环节,通过无人机对场地进行航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空间感和对场地整体环境的感知.(2)利用“学习通”平台,共享线上课程资源,发布预习、复习任务,开展专题讨论,扩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实现考勤趣味化、交流实时化、成绩客观化.

3.3.4创新案例教学方式随着城市园林绿地理论和规划技术的不断发展,优秀设计案例层出不穷,为拓宽学生视野,接触科学前沿,课程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将案例融入课堂.在理论讲授环节,通过案例讲解使理论深入浅出;在实地调研环节,通过案例体验深化设计理论;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案例搜集与分享积累案例;在课内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直观、生动、多方位的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设计案例数量积累和设计实践质量提升.

3.4 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综合成绩在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各占50%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平时成绩为:课堂考勤15%、课内实践20%、案例分析15%;期末考核采取课程设计形式(见图2).以案例分析代替传统作业,以课程设计取代试卷考核,避免对理论死记硬背,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考核方式多元化,且贯穿整个授课过程,既促进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观察思考,满足课程建设深度和广度要求[6]139,又能全方位、全时段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整个学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持续性学习和知识的消化吸收.

图2 课程考核方式

4 结语

坚持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拓展课程教学深度和广度以及培养高水平本科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质量关乎未来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0].作为课程建设者,应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保持创新精神,更新设计理论,丰富实践案例,完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专业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促进课程联动,培养知识扎实、能力出众、思想正义的高水平城乡规划与绿地建设人才.

[1] 程莉,文传浩.乡村绿色发展的践行价值、实践导向与政策支撑[J].理论界,2018(10):24-28.

[2] 李方正,黄槟铭,李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内容优化[J].中国林业教育,2021,39(5):44-47.

[3] 田晓四.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流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4):133-136.

[4] 郭丽娟,李书亭,孙洪庆,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23):177-179.

[5] 刘爽,姚俊.以学生为中心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250,257.

[6] 陈文术.“三度”建设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改革[J].高教学刊,2019(11):137-139.

[7] 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5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100-173.

[8] 曾征.基于模块化教学的设计类课程体验环节教学探讨:以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16):120-121.

[9] 高春艳,李天宝,张之秋.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0,36(2):105-107.

[10] 陈黎,潘健,马涛,等.地方应用型本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黄山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3):104-107.

Teaching innovation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planning course based on OBE concept

JI Kaiting,LI Qiong,WANG Lei,ZHANG Leqin,WANG Liying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he high quality planning of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for abetter life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beautiful China.The teaching effect of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planning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in the new period.Combined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based on the OBE education concept,highligh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based on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making full use of Chizhou local advantages,innovate design of curriculum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eans and curriculum assessment,forming a four-layer progressive teaching innovation model of teaching-action-learning-doing,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first-class talents in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green space planning;outcome-based education;teaching innovation;local characteristics;double first-class

1007-9831(2023)07-0097-05

TU985.1-4∶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3.07.020

2023-02-07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21jyxm1017,2020SJJXSFK1771,2020SJJXSFK1767);池州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20XJYXM07,2020xkcsz05,2019XJPKC09);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20D70);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20A0561)

纪凯婷(1990-),女,安徽池州人,讲师,硕士,从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E-mail:jikaiting00168@163.com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绿地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在公园里玩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