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技术赋能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教学改革

2023-08-23周璐梁艳朱琨

高师理科学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学时教学模式

周璐,梁艳,朱琨

互联网技术赋能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教学改革

周璐,梁艳,朱琨

(齐齐哈尔大学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随着教育现代化模式日趋成熟,传统课堂的“信息技术植入”问题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观察法总结归纳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为契机,提出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教学理念由“图学”向场景式教学转变;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建立优秀作品库4项教学改革策略.

园林规划设计2;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5G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契机,以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关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1].近年来,全民线上学习模式使互联网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互联网+”课程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达到新的课程运作[2].作为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2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探讨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本课程的教学优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本课程的深度融合,使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和方案辅导修改为主要教学方法,其不足之处表现为[3]:

1.1 无差别教学导致课堂效率较低

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开设于第七学期,对先修课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规范、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及手法、植物造景思路及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依赖.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已学知识呈现不同程度的遗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大班授课,为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对于专业水平突出和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的2类极端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如何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再出现部分学生重复学习已掌握知识,而部分学生跟不上的情况是传统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的课程改革模式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优势,采取分层教学法,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1.2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度不高

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旨在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沟通技巧,锻炼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等.为适应发展需求,齐齐哈尔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每5年更新一次,此次调整针对2019—2023级学生,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园林规划设计2的课程目标与课时均有相应的变化,总课时由原来的40学时(理论课程24学时+实践课程16学时)增至48学时(理论课程24学时+实践课程24学时),增加的8学时均为实践课程学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理论课程授课方法单一,学生兴致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环节没有理论的支撑,实践效果也不理想.在课程安排方面,传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步开设,常有实践所需的知识理论课程还没有讲到的现象发生.学生在实践课上绘图时间长,而思考时间短,理论与实践脱节.另外,学生长期处于绘图的定式思维,缺乏创新,相互之间缺少学习和借鉴.

1.3 课堂气氛沉闷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多处于被灌输状态,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低头一族”[4].经调查发现,这一类学生分为2种,一种是在课上用手机做打游戏、聊天、线上购物等与课堂无关的事;另一种是延续初高中学习习惯,只顾抄笔记而不听课的学生.长此以往,课堂气氛沉闷,听课人数减少,形成恶性循环.高校课堂应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性创新思维,而非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1.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3小时快速设计,现有的评价体系以期末成绩为主要评判依据,平时成绩比例较小,无法全面展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思考和工作量,课下对课程的学习状况更是难以衡量,评价方式主观性强、不透明,未能有效激励学生进步.完善的评价体系应该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5].

2 课程改革措施

2.1 信息技术助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信息技术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的有力保障.本次课程改革主要采用雨课堂和学习通2类平台.雨课堂可以实现学生创作手稿的即时展示,而匿名展示功能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讨论交流变得通畅无阻[6].通过雨课堂还能了解学生线上学习情况,课下作业完成状况,为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空间.

学习通主要用于课程平台建设,教师上传本课程课件、名校名师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免费浏览,对于遗忘的知识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有效弥补无差别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网络资源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的另一重要目标.因此,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内容除基础知识点以外,增加了共享案例模块,使学生参与到平台建设中,经教师审核后,学生可上传优秀案例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增加课程丰富程度,提高学生活跃度.

2.2 由“1+1”教学模式向“N+1”转变

传统“1+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和教师分别为2个主体,教师现场教学,学生聆听,这种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缺乏新意,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吸引力和凝聚力稍显不足[7].将翻转式教学引入课堂,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知识内容,主要以微视频、课件等形式,对未能理解的部分,学生需要到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查阅材料自学.课上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出疑难问题,教师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答疑,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这种翻转式、启发式与研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一名学生一个主意,一名学生一个观点,一名学生一个案例,完成了由传统的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到N名学生与一位教师的转变,即“N+1”模式(见图1).该模式大大提升了知识的广度和细致度,每一名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对自己的认同感增强,新模式下的课堂学术氛围浓厚教学气氛活跃.课后学生通过作业向教师反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调整.

图1 翻转式课堂“N+1”模式

2.3 实践课程由“图学”向场景式教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度不高,现有的课程安排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同步展开,导致实践课所需的知识在理论课上还没有讲到,实践效果不佳.新模式对课程安排进行改良.园林规划设计2共48学时,将24学时的理论课程安排在学期初1~12周,每周2学时,实践课程设置于第7~12周,每周4学时,既保证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又便于开展课堂内的集中反馈.经过课组研讨,教师预先对实践课程的任务书、教学目标、教学资料进行整理,并于课程开课前一周提前发布至学习通课程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相关知识搜集.传统实践课程以底图资料或虚拟场地为基础,这种“图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和思维训练将设计的前、中、后期都紧固于二维图纸上,导致学生的设计思维片面、脱离现实,尤其容易忽视对场地的前期分析.实践课程应加强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改革后的课程分为外业和内业2部分.外业部分以实体空间为依托,选取可达性强的各类城市绿地,包括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校园绿地等.在课程改革前期,教师对本市的各类绿地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与采样,选取矛盾冲突较大的5类城市绿地供学生自由选择.授课地点不再仅限于室内课堂,增加室外实践环节,学生现场勘察地形,进行SWOT分析(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通过电子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使用者对场地的需求,设计由功能需求入手,方案的合理性大大增加.

教师在方案形成阶段单向知识输出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场景式教学的重点不限于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层面,更重要的是交流合作精神.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自行组团队,协作完成测绘和调研任务,团队自己安排角色,进行场地解读及问题头脑风暴[8];方案修改阶段通过雨课堂即时展示设计手稿,由教师引导,反复讨论推敲,确定设计方案后,由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高质量的方案,再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方案汇报,实现组间交流学习.新模式缩短了每名学生的绘图时间,延长了思考时间,组间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其反思能力和创造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将来的工作实践[9].最后将学生的设计成果在课程平台上进行分享,为下一轮课程丰富教学素材.经2轮课程改革,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部分学生的实践成果见图2.

图2 学生实践课程作业展示

2.4 改革评价体系

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评价系统体现了量的加强,而忽略了质的提高,评价对象和形式相对单一,更无法体现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10].如何公平公正地实施多元评价方法,并加大过程性评价的衡量指标,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是本文的重要内容.新的评价体系增加过程性考核并在总成绩中占主导地位,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在线平台的活跃程度、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课上讨论的积极程度等确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课程考核部分建立多个阶段性评价,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每一阶段的得分情况,综合性评价由多个阶段性评价汇总而得,建立更为有效的评价体系(见表1).

表1 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考核评价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赋能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园林规划设计2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方面,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理论学习广度;在教学方法方面,线上课程平台与线下教学结合有效解决了无差别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后的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专业素养的形成,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均有提高.建议在下一轮课程改革中,邀请园林专业从业人员进行联合评图,从实地项目、工程施工角度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交流与借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下一步步入社会做准备.

[1] 李芳辉.翻转式教学在《园林设计一》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11-112.

[2] 冷凝.“互联网+”时代景观与园林设计课程建设:基于线上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交际,2021(19):7-9.

[3] 胡蓉,栾春凤.基于BOPPPS理念的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园艺,2022,45(11):195-197.

[4] 陈飒.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以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35-138.

[5] 王庆伟,李奕林,董怡然.基于嵌入式教学模式的景观与园林设计课程改革[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5):55-56.

[6] 邓超,项朋志.基于“雨课堂”微信公众平台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6):65-66.

[7] 穆丹,梁英辉,戚晓利,等.高校园林设计类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20,46(2):164-165.

[8] 武文丽,韩卫民.以学生为主体的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绿色科技,2018(1):236-237.

[9] 汪瑜.从场地感知到场景营造: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96-98.

[10] 贾学萍,江国华,汪忠浩,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7014-7015,7050.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 under the suppor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ZHOU Lu,LIANG Yan,ZHU Kun

(School of Life Science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model,the issu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antation in traditional classrooms has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Summari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 through observation.Taking the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of Qiqihar University as an opportunity,it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n online course platform to achieve high-quality resource sharing.The teaching concept has changed from“graphics”to scene teaching,improve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four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establishing a library of excellent work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2;information technology;teaching reform

1007-9831(2023)07-0093-05

TU986∶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3.07.019

2023-02-28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GJZRYB202022)

周璐(1990-),女,黑龙江虎林人,讲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研究.E-mail:leozhoulu@163.com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学时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