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五育融合”

2023-08-22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翟亚楠

家长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育教学活动

□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 翟亚楠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我国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发展变革中不断完善与推进。“五育融合”将教育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时代新人,致力于培养有利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在“五育融合”的落实与推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及关键影响,是推动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基于此,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确保“五育融合”的有效落实,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因素,在保障学生整体性全面发展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教育教学真正跟上时代的步伐,朝着科学与创新的方向迈进。

一、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五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顺应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

优秀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策略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在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同时,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因此,“五育融合”的出现与运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满足当前社会对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成长中保障身心的健康发展。“五育融合”也给学生在未来的成长中创设了多元发展的选择与契机,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能为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下功利主义现状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进行合理修复的实践与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教育理念下“功利主义盛行”的现状。受到唯分论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视化与工具化特征,致使“五育分裂”的情况发生,无法最大化发挥教书育人的优势。而“五育融合”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传统教学中所出现的生态危机,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均衡发展,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为了学习而学习”,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真正的、整体性的学习过程。

(三)保障学生的均衡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重智育的情况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倍感迷茫,面对压力与打击时难以自我调节,不均衡的发展也让学生在成长之路上“状况频出”。而“五育融合”理念的出现与运用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其纠正传统教育中所出现的生态问题,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保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想象力与好奇心,重视学生人格健全的培养,在保障学生均衡发展的同时,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一)切适恰当原则

“五育融合”是一种具体且科学的育人实践路径,在当前的教育中备受重视,受到不少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推崇,然而这就导致新问题的出现——不少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为了融合而融合”的问题,导致“五育融合”的实践过程机械生硬,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目标,致使“五育融合”流于表面形式,难以得到切实性的发展。基于此,教育者在“五育融合”的实践中应遵循切适恰当原则,遵循“五育融合”的根本目的,比起融合程度的高低需更加关注整体育人的目标与成果,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成果进行有机融合与有效融合。切适恰当原则要求教师不能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五育”进行简单的整合拼凑,将其视为一种简单的工作任务与教育手段,而应深度挖掘、充分遵循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让教学设计彰显科学性与人文性,确保“五育融合”能够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成果,让“五育”之中的各“育”互相促进、彼此弥补、共同前进,从教育目标与成果的角度做到切适性的融合。

(二)求同存异原则

在“五育融合”的设计与实践之中,教育者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五育”的特点与差异,以“五育并举”作为基础,遵循求同存异原则,最终实现“和而不同的教学成果”。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每一“育”都有所侧重、各有特点,价值与任务是实施“五育”的必要基础。德育注重学生品德培养,智育强调学生思维开发,体育要求学生强身健体,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劳育则教会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方法。“五育”各有侧重点,集合起来能助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忽视了五育的多元性与整体性,只是机械简单地将五育“混为一谈”,则有可能因教学目标不清晰而缺乏适当的着力点,无法体现“五育”中每一方面的独特内涵,难以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教师在“五育融合”中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兼顾全局,以育人任务为主要基点,在求同存异原则的基础上让每一方面的独特性都得到发展,让育人任务真正落实在实践活动中。

(三)融合共生原则

在“五育融合”的过程中,部分教育教学者对其理解得不够透彻,致使“五育融合”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简单加法”,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混乱等问题的产生。“五育”得以划分的原因是以育人功能为基准,因此“五育融合”不能只是做加法,更不是以“某一育”为基点一味地叠加其他“各育”的策略,而是真正整合与通融,让教学设计推动五育之间的渗透融合。融合共生原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角度看待“五育”,既要做到全面融合,又要做到各具特色,让教学设计达到平衡,也让五育在这个平衡中共同发展,不断优化。

(四)以人为本原则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与充分体现。“五育融合”作为一种具有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教育路径,也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避免出现教育者“一意孤行”,不考虑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现象。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育者在“五育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要做到五育融合的项目不至于难度过高或过低,又要保障五育融合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五育融合真正发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确定教育目标

推动学生的均衡发展,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现代人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责,也是“五育融合”落实的关键性目标。为保障“五育融合”的有效性,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在实践前确定教育目标,以此保障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引导课程设计朝规划性与和谐性的方向稳步发展。在确定教育目标时,教育教学工作者既应注重“五育融合”的落实,也应秉持“立德树人”思想理念,让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够真正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将德育因素融入其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独特的课程建设,让教育教学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情感以及人生态度。

(二)创设特色课程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五育”的融合并非简单地排列各育,而是在教学设计中实现科学的渗透,为教育成果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整体性发展。基于此,学校在开展“五育融合”教育教学中,应摒弃“为了融合”而融合的情况,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育人理念,创设具有创新性与特色性的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五育在教学活动中都能够得到有效聚集与合理渗透。

例如,学校可以将“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特色课程的主题,利用当地资源——少年儿童党史教育主题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这项特色活动以德育培养为导向,以“学习党史故事”为主要内容,但教师也应在课程开发时渗透其他方面的教育因素。比如,在参观展馆时,教师可以适当就党史内容进行提问,开设抢答环节,体现智育因素;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模拟战火纷飞的年代;组织室内互动小游戏“传送鸡毛信”,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感受共产党人的英勇无畏,让课程设计融入体育因素;在参观完展馆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绘制一张手抄报,推动美育培养;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展馆开展义工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推动劳育因素的融合落实。

(三)制定融合机制

“五育融合”离不开良好的制度保障,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建立科学的融合机制,让“五育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系统化的优势保障。一是校方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五育融合”思想,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五育因素,带动学科教师、教研体系及组织体系一并进行发展与变化,促进协同发展;二是校方应建立五育融合的保障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突破“五育融合”中的思想壁垒与教育壁垒,建设协同平台,确保多元主体协同下联动机制的强化,为“五育融合”搭建科学平台。

例如,传统的备课以及研讨活动往往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分析与讨论,而在“五育融合”机制的推动下,一门学科、一课内容的研讨活动可以鼓励其他教师的参与。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旁听,以多元的探索与思考,探究教学内容中的五育因素,让“五育融合”真正落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优化评价体系

在具体落实“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时,教学评价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多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习成绩为单一化的评价标准。在“五育融合”落实的早期阶段,虽然评价体系有所优化,但依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呈现单独评价五育成效的状态。基于此,教育者应对评价体系进行创新与优化,以适应当前的“五育融合”的教育现状。在优化评价体系时,学校应强化整体评价,推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评价过程。同时,教师作为评价者也应当将目光放远、格局打开,不要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不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日常表现,注重阶段性评价,让综合性评价反作用于教学,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指明方向。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根据知识要点编写并演绎话剧,以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教师在评价时,应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多方能力以及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流趋势。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与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顺应当前的人才需求、改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推动学生均衡发展。基于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在五育融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遵循切适恰当原则、求同存异原则、融合共生原则以及以人为本原则,积极探究科学路径,通过确定教育目标、创设特色课程、制定融合机制以及优化评价体系的方式,让教育教学真正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培育有利于社会进步且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育教学活动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