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经济学专业交叉融合育人模式构建探究

2023-08-21万建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需求新文科

万建军

摘 要:交叉融合是新文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交叉融合素养和能力是新文科人才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传统经济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长期存在育人价值理念不清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难融合的问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存在重学科专业素养、轻综合培养的问题。基于此,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经济学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突显价值塑造的育人新理念,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意识,打通“教、学、研、训、用”培养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过程,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构建起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新文科;交叉融合;经济学人才;职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33

0 引言

推进新文科建设,是落实“四新”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紧迫需求,更是提升专业(学科)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现实诉求。2019年4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委联合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本科教育创新计划,全面实施本科教育卓越攻坚战,全面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通过了《新文科建设宣言》(简称《宣言》)。《宣言》指出,提升综合国力需要新文科、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新文科、培养时代新人需要新文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新文科、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需要新文科,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

学科交叉对经济学专业建设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洪永淼(2021)认为建设经济学新文科,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重视经济学学科的交叉融合,既要重视经济学与理工科研究的交叉融合,也要重视经济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还需要重视经济学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道德情操与人文情怀,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知中国、爱中国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于杨、尚莉丽(2021)认为新技术革命下的新文科专业建设必须强调价值引领,既要强调理论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更需要呼唤人文思考和家国情怀意识。乔榛、吴艳玲(2021)认为经济学专业建设必须紧跟新技术变革和新时代的需求,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的改进、范式的重构等,经济学专业改革创新应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专业融合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1 新文科教育相关研究

1.1 产业经济发展与文科教育的关系研究

张彦欣(2019)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结合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背景探讨了国际商务专业实践训练体系适应性研究。研究表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建立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而非零散的专业合作,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数据显示,文科专业与产业经济的契合度不高,实践应用性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因而,今后的文科教育应该体现出服务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对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文科专业认证。吴岩(2019)以新闻传播专业为例,探讨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变革的适应性研究。研究表明,新闻传播新文科专业建设必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国际化、“智能+ 技术”新挑战,适应广播、电视、全媒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率先开展专业质量三级认证工作,完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政策,培养能够在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部门从事信息传播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2 文科人才的能力需求研究

面对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传统文科教育与优秀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商业和管理知识、领导力、道德水准和专业素养等市场普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匹配不足,甚至有的学者宣称“死掉的文科”。王铭玉、张涛(2019)认為受教育理念功利化影响,部分高校对人文类课程重视不够,存在课时不足、被边缘化现象;人文课程的教学功能定位不明确,文科专业设置雷同严重,特色不明显,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回应不够,导致学生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贺祖斌等(2021)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出现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工程、虚拟技术等大量新兴技术领域,面对这种颠覆性的科技进步,人文社会学科如果不能增强学生对产品、市场的敏锐度,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就无法有效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3 新文科建设内涵研究

1985年,英国的E. H.贡布里希发表了《严阵以待的人文学科——大学处于危机中》,高度关注人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挪威的奎纳尔·希尔贝克(1998)也发表了《人文学科的危机?》。在国内,“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源于2018年8月中共中央要求“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冯果(2019)认为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是对传统文科的提升,其目的在于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以广博的学术视角、开阔的问题意识和深厚的学术积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契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素养训练,这也是对快速变革的社会生活的主动回应。张俊宗(2019)从学科维度、历史维度、中国维度、时代维度等四个维度阐述了新文科的具体内涵,认为新文科是四个维度的全面展现。

1.4 新文科建设路径的研究

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2019)认为新文科专业建设要进行专业重组,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2020)在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文科建设需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抓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大讲堂“四大关键突破”,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

1.5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文科教育体系研究

王伟(2018)指出地方高校破除文科教育改革发展的诸多掣肘因素应明确办学定位,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布局学科专业、破解学科壁垒、构建政校企共同体、推进文科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师评聘制度等,提升学校服务职能,形成地方办学特色。在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如何革旧出新上,段禹、崔延强(2020)表示,专业的对接要做到因时而动,企业的对接要做到积极开放,知和行的对接要做到真正落地。

2 经济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育人理念上,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片面强调引进和传授西方经济的理论、方法,以及西方案例素材,存在过度西化的问题,缺乏主动实施思想政治引领和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阐释、讲授、传播不足。因之,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难以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学在科教协同、产教协同上发展受限,经济学课程、教学、科研、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非常明显。在这种专业建设模式下,培养的经济学毕业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历程不甚清楚,家国情怀、本土意识相对薄弱。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专业,既需要传授现代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发展的规律与经验,更要重视根植本土意识、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

经济学新文科专业建设和新时代经济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坚定“为谁培养人”的理念、立场,培养一大批知中国、爱中国、堪當民族复兴重任的经济学新文科人才。在培养方案设计、理论教学、课程实验、校外实训等环节,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必须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建设和传播。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对学生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讲述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实践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经验与实例,加大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的经济学研究,积极阐释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逻辑、制度和原理。

2.2 专业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理论课程占比过高,课程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式运用较少,校内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很少,或者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由于存在过度西化、根植本土不足的问题,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课程教学不能很好地结合中国实际,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经济学教学与中国体制机制改革、企业生产实践存在较大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黑板经济学”。很多学校经济学学科的专业教师也缺乏经济社会领域的实践经验,校外导师教学与实践引入不足,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存在明显脱节的现象。同时,经济学学科专业科教分离、产教分离的现象也相对明显,产学研用体系不畅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上存在明显的短板。

2.3 专业育人路径上,重专业技能、轻综合培养

长期以来,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经济学学科专业分界比较明显,导致经济学专业建设缺乏学科交叉融合,经济学人才综合能力(素养)明显不足。经济学理论知识庞杂,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经济学课程、经济学专业、经济学教材专业分工很细,经济学课程、教材专业壁垒比较突出。一方面,经济学与法学、历史学等其他文科专业“对话交流”较少,不能适应知识信息爆炸式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学与理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经济学学科专业过分重视经济学专业知识壁垒或理论逻辑性,导致经济学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经济学学生复合型或综合型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信息时代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需要。因此,建设经济学新文科专业,必须破除经济学学科专业的知识壁垒,不断增进经济学与法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等理工类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文理渗透、文工交叉,形成多维交叉融合的经济学新文科专业育人新模式。

3 经济学新文科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3.1 构建凸显价值塑造的课程培养体系

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课堂、课程、教材积极融入中国伟大实践经验、时代素材、区域特色案例,全面打造线上线下经济学专业中英文课程,利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和爱课程国际平台等平台上线中英文慕课,强化基于“红色、绿色、金色”学科优势的课程设计,加大对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课程开发,加深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的理解,形成了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课程实证示范项目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项目。构筑起递进式课程、贯通式教材、地方特色案例嵌入的梯度顺序学习体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3.2 构建项目平台驱动的实践创新培养体系

针对经济学本科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需求,通过融入“书院制、导师制、社团制”,强化科研训练项目、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竞赛等,激发学生实践创新的兴趣,构建“一二三”课堂贯通的浸润式育人协同体。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导师重要国家项目,梯度拔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科研潜力—实践能力—创新素养”研究创新能力。依托与数据平台的合作机会,推荐学生参加大数据采集、集成开发、可视化等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分析能力,破解经济学专业育人“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难以衔接融通的问题。

3.3 构建交叉融合强能的综合应用培养体系

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标,通过不同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产教融合能力,通过将学科和专业纵向贯通,培育能够守正创新、真正懂“治国理政”的时代新人。利用在线智慧平台衍生师生交互的时间与空间,结合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实行科研导师制,构建软件编程学习兴趣小组、大数据工作坊、计量经济研究会等学术性社团,形成“导师引导+学生间交互融通”课外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开放交流,举办“青年学术论坛”“经管暑期学校”等将其他高校优秀学子“引进来”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学术会议等“走出去”学习交流。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知识学习、导师指导和“双创教育”,有效扭转了单一学科属性的缺陷,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參考文献

[1]洪永淼.“新文科”和经济学科建设[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01):6381+142.

[2]吴岩.加强新文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J].中国编辑,2019,(02):48.

[3]吴岩.“守城”到“攻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J].探索与争鸣,2020,(01):2628.

[4]于杨,尚莉丽.新技术革命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的价值指向与路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36.

[5]乔榛,吴艳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创新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5):3739.

[6]张彦欣.新文科建设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J].时代经贸,2019,(04):8788.

[7]王铭玉,张涛.高校“新文科”建设:概念与行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21(04).

[8]贺祖斌,魏代会,游晶晶,等.优化专业布局 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广西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J].教育观察,2021,10(45):15+9.

[9]冯果.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3236.

[10]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05):1317.

[11]樊丽明.对“新文科”之“新”的几点理解[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10.

[12]王伟.传承闽南审美文化,推动新时代美育发展——新文科背景下“本硕一体”闽南文化人才培养[J].南方论刊,2018,(12):8991.

[13]段禹,崔延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2):149156.

猜你喜欢

职业需求新文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职业需求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