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

2023-08-20于东会

学苑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于东会

(山东省莒县刘官庄镇中心小学,山东 莒县 276512)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对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该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十分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但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高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与认知水平巧妙构建科学课堂,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建立良好的科学观,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一,把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小学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教学内容枯燥,很多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畏难心理。这些都是科学课堂常见的教学难点,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进而影响立德树人教学目的的实现。基于此,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知识的提炼,应转换表达方式,通过直白的语言向小学生讲授科学知识,以降低其理解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总体目标。例如,在学习“呼吸与消化”单元内容时,教师在教案中需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了解食物营养去掌握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合理饮食,学会珍惜粮食,健康生活,懂得感恩。但如今的小学生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往往只关心食物的口感,而不是是否有营养,并且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带一些水果,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水果含有的营养,并将水果作为奖励发给学生。然后利用电子设备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果的种植采摘过程,使学生充分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形成美好的品德,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第二,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启迪思维,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对于好奇心强,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讲,只有创建趣味科学课堂,才能转变教学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要充分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在教学之余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聆听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建议与意见,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习情况,提高课堂趣味性。现实中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营养要均衡”这一理念的重要性,由于生活阅历不足,只会关注食物的口感。从这方面的学情分析中发现,很多小学生认为口感好的食物就是健康的,家长要求吃的水果蔬菜口感不好,就是不健康的。可见很多学生对“营养均衡”这一理念认识存在偏差,对辣条、薯片、雪糕等食物很是喜爱。当教师在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外,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营养要均衡”理念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与之相关的小比赛,如美食猜一猜、饮食健康搭配、食物安全问题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小比赛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良性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优化作业,为学生拓宽思维想象空间。布置家庭作业是常见的课外学习方式,但大量的作业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减轻课后作业量,丰富作业类型,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宽空间与时间。教师可以将科学作业与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有趣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感受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营养要均衡》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超市记录各种食材,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了解食物营养,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然后让学生将记录下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其他同学以合作的形式进行社会调查,扩宽自主学习的途径,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习成效,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运转起来。

二、发挥信息化优势构建现代化科学课堂

第一,教师应利用好各种网络资源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提高教学效率。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为学生发展拓宽了途径。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各种现代化设备应用到课堂中,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首先,在讲课之前教师应了解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利用网络查找搜集各种教育资源,做好备课工作,规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例如,在学习《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时,教师可以将搜集到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通过动静结合的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学生只有让大脑动起来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让评价更加科学。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完善教学设计,让科学教学设计更加完美、科学、具有人性化。例如,在《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的教学过程与评价中,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研究成功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教学内容。如“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的知识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与借鉴其他成功的教学案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设计更加科学严谨,还能提高教学设计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教学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通常都是由学校相关人员评价,现在的科学教师可以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评价,这样大大提升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

第三,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利用信息技术突出课程特色。科学教学仍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发展思维。所以,教学设计应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特征,将感兴趣的内容、话题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如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看《熊出没》这一动画,教师可以引用动画内容让学生知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借助动画形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习任务,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在讲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方面的内容时,光靠教材文字与简单的图片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与之相关的科学视频,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影视画面去了解宇宙奥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乐于使用信息网络自主学习,为学生科学观念与科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拓宽路径,让科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构建多样化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第一,生活情景构建,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发展思维。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智力,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中学习与探索科学秘密,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知识,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学科问题。例如,在学习《冰融化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引入学习主题,“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硬,遇热泪汪汪”。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然后再提出问题。“经过大家的猜想已经知道答案了,那么大家知道冰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吗?”再次引入生活话题,让学生根据生活中对冰融化的了解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产生科学探索欲望,也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科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建生活情景,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如何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是学会、学好科学知识的关键。探索、验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过程,教师不能只根据教材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科学,而是要通过各种实验带领学生实践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规律,了解科学现象,进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概念。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探究实验,让学生相互测出呼吸的次数与频率,让学生思考每次呼吸次数存在差异性的原因,引导学生猜测呼吸与肺活量有关的知识。探究实验是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小实验,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了解科学,进而生成正确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为日后的深入学习与探究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小组合作,增强学习效果。科学是一门探究型学科,小学生的能力有限,仅靠个人能力是无法完成科学探索的,因此就要发挥集体力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掌握科学知识,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也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在“环境与我们”单元教学中,提到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各种资源的利用与再生问题。在讲解这些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力量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中,在相互监督中珍惜水资源、不乱扔垃圾,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制定环境保护计划,设立每周任务目标与学年目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合理假设,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假设,让学生自主猜想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出假设,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理假设,让学生经过思考去分析科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例如,在《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月球图片,讲述与月球相关的科学故事,然后让学生猜想月球的来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聚合,让猜想变得更有价值。学生大胆的猜想、科学的验证会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严谨,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除了课堂教学外,学生还可以将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思维的发展空间,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牢记科学知识概念,还要围绕科学问题与现象展开积极的探究与验证,通过有趣的科学知识引发思考,启发思维,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应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按照学生的发展特征丰富教学形式,构建趣味科学课堂,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蜗牛看牙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