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树农商行为“天下第一粮仓”注入发展新动能

2023-08-16龙文军徐春培阚琨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榆树商行金融服务

|文/龙文军 徐春培 阚琨

吉林省榆树市现有耕地588万亩,粮食生产常年保持在70亿斤左右的水平,是全国第一产粮大县,素有“天下第一粮仓”的美誉。榆树农村商业银行坚守“支农支小”使命,履行金融企业责任担当,创新服务手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为“天下第一粮仓”注入发展新动能,为农民稳产增收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

榆树农村商业银行的职责定位

榆树农商行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自身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多、从业人员遍布广的优势,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金融支撑,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一)全力服务粮食生产收储

2022年榆树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9.9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8.6万亩。全市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6.3万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314.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各种打捆机、玉米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植保无人机等农业机械轮番上阵,大马力农机具、无人机驾驶技术、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服务粮食生产收储,榆树农商行优化粮食收储旺季金融服务方案,完成辖内粮食收购商贩的“榆快·粮贸贷”入库和批量授信,提供利率低、灵活性高的足量粮食收储资金,解决商贩收粮难和农民卖粮难的问题。榆树农商行还与粮食监管公司合作,采用“粮食企业+监管公司+保险公司”模式,以粮食质押代替传统不动产抵押,设立了粮食质押贷款快速办理窗口,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速度快、手续简、额度足、利率优、服务好”,获得了广泛好评。

(二)全力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

随着榆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发展,全市“田”保姆、“农”家政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越来越普遍,各类农户、合作社以及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农业企业的金融需求迫切。榆树农商行顺应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为农户发放“两权”抵押贷款,有效激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增加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为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不足的融资难题,该行还与吉林省农担公司合作,为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小微企业等主体发放担保贷款,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金融动力。

(三)全力服务畜牧业的发展

榆树市抓住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的机遇,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出台支持基础母牛扩群、育肥牛养殖的措施,激发农户肉牛养殖热情和积极性。为此,榆树农商行按照政府搭台、科技监管、保险托底、银行扶持的思路,打造了“农商行+监管+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出“榆快·活牛贷”。该产品主要面向规模养殖户发放,有效打通了产权登记、日常监管、风险管理等牲畜活体抵押贷款业务的“梗阻”,支持建设肉牛养殖专业大村,推动汉夏黄牛交易市场改造升级,抓好肉牛项目引进和建设,完善肉牛全产业链,推广整乡整村、一体化发展和专业合作社收储等模式。在业务推广方面,该行充分利用线上贷款快捷便利的优势,引导小规模养殖户在线上申请“榆农快贷”等贷款产品,支持其发展肉牛养殖致富增收,助力县域肉牛产业发展壮大。

(四)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榆树农商行在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主动担当起主办银行的责任,真正沉下去、融进去,以稳定扩大的信贷投放提供更多的金融“活水”,推行“三确保”服务机制,即确保涉农信贷支持力度不减,确保涉农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其他各项贷款平均水平,确保涉农贷款投放进度快于上年度。在涉农贷款投放方面,坚持做到“四优先”,即优先投放粮食种植贷款,优先投放购买农业机械贷款,优先投放信用户贷款,优先支持按期履约偿还贷款的农户,真正肩负县域金融服务主力军的责任,实现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共同发展的格局。

榆树农商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一)线上贷款保障金融供给不断档

榆树农商行开发出“榆农快贷”线上贷款产品,面向“整村授信”评定的优质农户发放,集信贷产品展示、客户身份认证、在线贷款申请、后台智能审批、多渠道还款等功能于一体,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在手机上操作即可,农民足不出户即可线上签约,实现“秒申、秒批、批签、秒贷、秒还”,而且可以随用随贷、随有随还、三年循环使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末,“榆农快贷”客户申请已达6.3万户,签约授信4.3万户金额44.57亿元,用信余额2.4万户22.5亿元。

(二)优化模式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榆树农商行与吉林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省农担+农商行”的合作方式,即省农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农商行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较高层次发展,提高经营效益,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达到扶持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截至2022年,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68亿元。

(三)支农支小普惠金融服务各类主体

2020年以来,榆树农商行全面实施“支农支小,零售转型”战略,针对小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银行员工走村入户,采集农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等信息,建立档案。截至2023年5月,共走访客户15万户,建立档案12万户,发放宣传资料20万余份。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并采用全员“数字化二维码裂变”营销方式,每笔线上贷款签约授信、用信成功以后,银行员工都可以按照比例获得绩效奖励,外部营销人员按照比例获得公益积分奖励,大大提升了从业人员服务贷款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通过整村授信提供精准金融服务

榆树农商行组织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对全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进行信用评级,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根据信用等级获得相应的信用贷款额度。榆树农商行对全市388个行政村2442个自然屯3198个村组,开展了“预授信风险评估”。通过“批量信息导入、行内大数据筛查、背靠背准入评估、风险交叉验证”等工作,实现农户信息全面入库,并实行“名单制管理”。共评议农户31.90万户,评定禁入户0.64万户、有待观察户14.72万户、预授信准入户15.19万户、存量用信户1.35万户。其中的15.19万户预授信114.75亿元。还把“整村授信”和“榆快金融”结合,由单笔授信改为批量授信,极大提升了办贷效率。

(五)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效率

榆树农商行以科技为支撑,稳步向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便捷性和有效性。2020年12月,榆树农商行的零售业务“科技大脑——普惠金融运管系统”投入使用,为整村授信提供信息处理平台支撑。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榆树农商行已上线“榆快金融”数字化普惠金融系统、“榆快·漫生活”客户服务系统、“榆快·智能绩效”管理考核系统,三大系统互为支撑,形成“三位一体”的零售服务体系。传统线下模式被逐步替代,客户业务正向着移动端自助化进一步迭代。多款金融产品先后上线,推出支持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区、小微企业四大类12款线上贷款产品。“榆农快贷”“榆快·乡村振兴贷”“榆微快贷”等产品,都是面向传统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的线上纯信用贷款产品,“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使用手机即可居家办贷,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六)创新金融与产业结合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榆树农商行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服务与农村产业深度结合,推行的“榆快·活牛贷”业务对贯彻落实《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发挥肉牛产业资源优势,破解长期以来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促进农民增收都有着重要意义。榆树农商行在对有贷款需求的养殖户进行贷前调查基础上,筛选汇总并联合太保榆树分公司、吉林省正明监管公司为抵押牛只办理了肉牛养殖政策性保险,详细录入牛只信息,为牛只佩戴了rfid电子耳标,为圈舍安装了监控设施,利用智慧监管平台对抵押牛实时远程监控,并派员定期检查,解决了活体抵押的贷后管理难题。目前,榆树农商行已为576家肉牛养殖户安装了监管设备,完成了5.7亿元“活牛贷”的贷款发放。

(七)全方位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圈

榆树农商行深深地烙着“农”和“土”的印记,与地方经济血脉相融,与地方党政、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微企业紧密相连。自2022年起,榆树农商行派出14名支行行长挂职属地乡镇街金融乡镇长,68名信贷客户经理挂职村委会金融副主任,共建金融服务志愿者工作站,聘请173名乡镇街领导班子等相关人员为乡村振兴顾问、349名村(社区)委会负责人为乡村振兴行长助理,1191名有影响力、有情怀的党员干部和返乡大学生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志愿者。榆树农商行还启动实施“两服务、四走进”活动,以“走进农户、走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进社区、走进小微企业”为客户定位,以开展“送社会公益、送社保医保公众服务、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为服务内容,以“做国家富民政策宣传员、做美丽乡村(社区)建设助力员、做金融知识辅导员、做金融产品服务员”为目标宗旨,深入乡镇村屯,下沉服务重心,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农户心坎,有效推动基层党建、金融服务和农业强国建设。

问题和建议

榆树市每年融资需求近百亿元,但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主要问题体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规模不大、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等,其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难以有效判定;农村土地、财产等流转所需的产权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不完善,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品抵押评估处置变现困难;农产品存货、农业机械设备等动产不易监管,价值不稳定,抵押担保难;对上下游客户的链式支持力度不够。金融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大局。为推动榆树农商行加大对“天下第一粮仓”的信贷支持,科学增加涉农贷款投放额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开发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

积极开发链式金融服务。梳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需要金融支持的关键环节,包括种养殖业中购买地膜、苗种、化肥、饲料等农资为主的生产环节,以合作社为主的农产品收购、粗加工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深加工环节等。同时,针对不同环节的金融需求,灵活运用循环贷、贴息贷、订单贷、亲情信用贷等手段,支持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根据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特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结算服务,并对其上下游客户提供货款收达、预付款代付、存货融资等金融服务,实现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多个相关主体的转变。

(二)创新农商行与政府的合作模式

充分将政府的政策支持优势和农商行金融服务优势相结合,破解融资难题。积极探索与涉农补贴、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涉农政策之间的组合模式,采取“财政补贴+信贷”等协同支持模式,充分发挥财政扶持与金融支持的合力。推动各类型农村物权确权流通,完善农村产权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使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活”起来,将各类型农村物权纳入农商行担保抵押品范畴,蹚出一条产权赋能产业发展新路子。

(三)加强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打造集农副产品购销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线上平台,打通实体渠道与网络销售、订单采集与资金收付、生产经营与市场营销的便捷通道。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实施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服务。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员贷款联络员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和跟踪上门服务,及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担保基金,并在农商行专户存储,对经营亏损而无力偿还贷款的社员,以担保基金偿还贷款。农商行及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供求、财务管理等信息,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四)建立信贷全流程信息交互体系

对于贷前,基于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数据,依规合法建立数据交易机制,并实现授信信息多样性;对于贷中,强化信用信息的收集,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同业数据共享,加强数据流向监控;对于贷后,链接金融监管机构和司法体系,通过多种等手段强化管理。

猜你喜欢

榆树商行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介休农商行全力推进整企授信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老榆树下的等待
榆树盆景的制作与管理探讨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江阳农商银行:“农商行”杯全健排舞大赛拔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