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研究
——以物流行业为例

2023-08-16敬熠珂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

物流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劳动力效应岗位

敬熠珂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1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一般而言,根据经济学理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是创造效应。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1.1 技术进步对服务业行业就业的影响(以物流业为例)

技术进步对服务业行业的就业有双重影响,既有破坏机制也有创造机制。例如: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出现严重冲击了机械化生产和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这些岗位劳动者的收入甚至导致员工失业;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孕育新的产品,激发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1.1.1 技术进步对物流业就业的破坏机制

技术进步可以推动企业变革生产工具、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提高员工的劳动力技能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同时也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减少;而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也会直接削减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物流、餐饮和金融等服务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某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甚至出现了机器服务客户的现象,以物流行业为例:在物流配送方面,如618和双十一期间快递量剧增,若单纯依赖人工配送,很容易造成快递仓爆满致使快递积压、客户收到快递的速度严重迟缓等问题,但技术进步催生了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客户只需选择自己的空闲时间和配送地点,即可享受由智能机器人送货上门的服务,物流配送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运输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运输方式更加多样化,如陆运、空运、海运等,物流公司会匹配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对货物进行配送,将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等合理化、高效化。在物流装备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仓库存储利用率更高、装卸设备更加智能、货架形式更加多样。而这些由技术进步带来的人工智能技术无疑导致了人工岗位的缩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也应运而生,进而取代了人类的工作,比如机器可以代替人类从事繁杂且重复性高的简单劳动,这直接造成大量工作岗位消失。

技术进步还可以改变产品的流通环节,例如: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商品在流通时无需再经过大量的代理商、零售商和经销商等环节,通过网购可以直接将商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直接淘汰了中间环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

以物流行业最常见的快递运输为例,从当前的快递行业来看,最显著的现象就是快递量暴增,而这么多快递如何快速“分堆”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单纯依靠人力显然并不现实,对于物流业这种对人力成本高度敏感的行业而言,机器人的出现可谓是划时代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了快递业的焦点,其中一项技术“视觉识别”可以使机器人在快递业物尽其用。如自动化的色码扫描,该技术使快递员只需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将商品相关信息录入分拣系统中,分拣机器人便会接收到信息,自动划分商品的分拣区域。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分拣系统的控制装置,它根据商家或货主提供的商品材质、重量等因素进行信息分类,发出分拣要求,机器人便会将商品运送到各分类区域内。又比如自动化数量检测技术,对商家而言满足客户需求是第一位的,而网购作为一种隐形的购物方式,保证货源充足对商家而言至关重要。为了实时了解库存信息,应对突发断货事件,快递行业可以通过自动分拣系统获取向外输送商品的数量、库存、客户退还等信息,从而为供货商和快递公司提供准确数据,便于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从而沟通出更科学高效的供货方案。

在市场应用方面,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商、快递等行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自动化输送分拣装备市场发展迅猛。使用自动化快速分拣技术取代人工分拣,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还能够使分拣作业更高效准确,但这也直接造成了分拣岗位的消失,对就业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此外,在技术进步的助力下,一些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渐被以电子形式提供的数字化“无形中介服务”所取代,也直接造成了大量工作岗位的消失。例如:网上银行的产生直接减少了客户对银行人工服务的需求;微信、QQ的出现冲击了电话和短信的地位,减少了通信行业的就业岗位;一些社交平台以及视频网站的流行,对传统的杂志和报纸等行业造成了威胁,使媒体行业岗位减少。

然而技术进步也催生了新产品,激发了新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创造出了新的就业岗位,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技术进步引发的破坏效应。

1.1.2 价格效应

企业的生产率会由于使用先进的技术而得到提高,生产率提高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产品的价格[1]。而价格下降又会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需求,在利润的驱使下,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

1.1.3 收入效应

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增加,人们不再只追求温饱,而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这带来了新的商机,促进了劳动者就业。首先,收入提高会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改变组织形式,扩大生产规模,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企业为了抓住新的利益点,就会积极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从而产生更多新的工作岗位。最后,收入增加会使人们加大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会催生一些新行业和新服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1.1.4 技术乘数效应

新产品、新服务和新行业总是伴随着技术进步而出现的,从而激发了新的需求,衍生出了新的消费市场,就业也随之被促进。例如: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一些现代服务业取得了繁荣发展,比如计算机、软件服务和电子商务等行业,这也能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

1.2 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是技术进步最典型的代表,并且在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工业机器人等。故本文选取人工智能为先进技术的代表来研究其对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

1.2.1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就业的替代效应

制造业企业是否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人工,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替代后能否降低生产成本、带来更多收益,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不同岗位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本文主要选取制造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岗位作为分析对象,即研发岗位、一线岗位和管理岗位。

1.2.1.1 对研发岗位就业的替代效应

研发岗位是制造业的核心岗位,对从事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创造性以及很强的判断、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不难看出,研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性是浅层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所无法代替的,如果想要取代人工,企业就必须投入大量的研究资源和技术,但这极有可能会超过使用人工劳动力的成本,出于利润收益的考量,企业大概率不会使用人工智能来代替人工[2]。

1.2.1.2 对一线岗位就业的替代效应

一线主要包括生产岗位,这些岗位都是在进行机械式的重复体力劳动,人工智能对这部分工作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替代,甚至达到无人化生产。同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重复性工作,可以减少差错,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这部分工作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也比较成熟,因此企业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获得额外利润。

1.2.1.3 对管理岗位就业的替代效应

a.对企业型管理岗位的替代效应。这一岗位的职责通常是进行决策,它要求员工能够对重大事项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具备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主要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这个岗位所具有创造性和情感性,是人工智能目前所难以实现的,所以人工智能替代该岗位的可能性不大。

b.对事务性管理岗位的替代效应。该岗位的工作虽然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但其工作内容是重复和程序化的,所以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替代,并且这类岗位在管理层占比较大,所以使用人工智能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1.2.2 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就业的创造效应

1.2.2.1 对研发岗位就业的创造效应

技术进步会引发新一轮的技术开发浪潮,为了在市场中获取先发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实现技术领先,企业会加大对新技术开发的投入,对研发人员的需求增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研发岗位。

1.2.2.2 对管理岗位就业的创造效应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会延长原有的产业链,细化社会分工,从而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由此需要更多管理人才来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研发岗位和一线岗位就业的创造效应也会扩大企业的规模,企业更加需要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管理,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管理岗位。

2 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设计

2.1.1 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技术进步的具体研究点,为了排除其他无关变量的干扰并保证数据选取的稳健性,选择短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公式如下。

其中i=1,2...34,用于表示34个省的编号;Ei代表34个省的就业水平;Ai表示34个省区的人工智能水平;Zi是控制变量。

2.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是2016—2020五年间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1.3 变量选取2.1.3.1 被解释变量:就业总量

本文选择就业总量作为衡量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指标。由上文分析可知,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机制: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即对就业数量变化的影响。所以,在数据选取中,选择了34省的劳动力就业人数作为测量就业数量的指标,且该变量是连续性变量。

2.1.3.2 解释变量:人工智能技术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来对其进行度量,故本文选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代理变量进行分析。

2.1.3.3 控制变量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和收入水平会影响劳动者对就业选择的态度和认知水平,所以为了排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研究在分析中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设置为控制变量。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由各省全年的生产总值表示,收入水平由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示。

上文着重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物流行业)和制造业的影响,由于物流业和制造业分属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因此下面主要根据表1和表2来分析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影响。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表

表2 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影响就业数量的回归结果

从表中数据可知,不同省市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差值较大,这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是严重不平衡的;从不同产业就业水平的标准差来看,第二产业要高于第三产业。从控制变量来看,不同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都存在地域性差异[3]。

2.2 实证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数据和公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影响就业数量的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回归系数为0.012 9)。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回归系数更大,可以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创造效应最大。如果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第三产业中的应用,将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对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影响也是正向的,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如果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第二产业的应用,比如增加对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生产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的提高)对劳动力就业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总就业人数就会增加0.45个单位;同时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研究结论

技术进步给我国的就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影响会逐渐加深。总体来说,虽然技术进步也会给我国劳动力就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是它所产生的创造效应是要大于替代效应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点难题就停止技术探索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而应当积极想办法解决难题,努力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积极作用。

3.2 政策与建议

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3.2.1 加大经费投入,助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重视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向中高技能劳动力转变,使更多劳动力适应我国技术进步的发展。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给予失业劳动力补贴,使他们有条件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素质,降低失业风险[4]。

3.2.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

经过上文分析,已知技术进步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就业总量都有积极影响,且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大,故我国在技术进步的道路上应坚持创新。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重视二次创新,即在引进别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这样能显著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并降低技术攻关难度,更快地将新技术投入使用。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

3.2.3 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高,比如物流、餐饮、住宿等行业。故政府可以给予这类型企业一些补贴政策,如减少税收、提供资金支持等,大力支持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劳动力效应岗位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懒马效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