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在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lgG、lgA、lgM及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2023-08-15周莲花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6期
关键词:酪酸二联蒙脱石

周莲花(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以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儿科常见病,该病多发于夏秋两季,在婴幼儿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发现,采用单药治疗方案治疗,时常会出现患儿治疗效果不佳问题,因此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药物联合方案进行治疗[1]。蒙脱石散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类消化黏膜保护剂,该药能够加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胃肠黏膜的抵抗力,有利于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有研究指出,通过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补充益生菌,改变患儿胃肠道的菌群情况,有利于加强患儿的治疗效果[2]。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是一种活菌制剂,其在维持人体胃肠道菌群环境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8例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以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患儿展开治疗,观察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将研究成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中选取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介于6-34个月,平均(16.82±4.13)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介于6-35个月,平均(16.57±4.19)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②患儿年龄不超过3周岁;③患儿家属对本项目内容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3]:①患儿合并有重度脱水症状;②患儿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③患儿存在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④患儿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存在过敏反应。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静脉补液治疗与酸中毒纠正治疗,对于体温高于38.5℃的患儿还需给予降温治疗措施。

对照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进行治疗,患儿每日用温水冲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2次,每次用药剂量为0.5g。患儿连续接受治疗3d。

研究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进行治疗,患儿每日服用蒙脱石散3次,每次用药剂量为3g,每日服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2次,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患儿连续接受治疗3d。

1.3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开始后患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改善用时,以及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用时。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各取患儿早晨空腹静脉血4ml,以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与免疫球蛋白M(IgM)进行检测。

以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依据,对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情况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大便频率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患儿数/44×100%。

统计患儿治疗后头痛、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3.00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症状改善用时对比 经对比,研究组患儿各项症状改善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用时对比(±s,d)

表1 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用时对比(±s,d)

?

2.2免疫功能变化对比 经对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A与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g/L)

表2 两组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对比(±s,g/L)

?

2.3治疗效果对比 经对比,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n(%)]

2.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经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或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关[4-5]。据相关研究[6-7]显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胃肠道经轮状病毒感染后,胃肠道细胞受损,导致发生腹泻症状,而腹泻问题又可引发患儿胃肠道内水电解质紊乱与微生物环境失衡,进而诱发全身症状反应,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病发后若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引发脱水问题,严重者更会出现休克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危害。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是一种以酪酸梭状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的活菌制剂,其对人体胃肠道温度与胃酸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表现,能对胃肠道中病原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并对胃肠道中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产生促进作用,将其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中,能有效平衡胃肠道中的菌群环境[8-9]。但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在临床治疗中对患儿肠道黏膜修复不具有直接作用,患儿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休养才能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蒙脱石散是一种具有层纹状结构的消化黏膜保护剂,其在遇水后将呈片状滑动展开,能有效覆盖于胃肠道黏膜表面,并与消化道黏膜上的糖蛋白相结合,加强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作用,促进黏膜上皮组织恢复[10]。有研究[11]指出,蒙脱石散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之间存在优势互补作用,以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实施治疗,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经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后,患儿的各项症状表现消退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患儿,且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蒙脱石散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的联合应用对改善胃肠道轮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各类症状表现具有显著效果。据相关研究[12]显示,急性肠炎问题的发生与免疫功能异常之间具有相关性,因此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IgG、IgA与IgM作为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的观测指标,两组患儿治疗前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IgG、IgA与IgM水平要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在于蒙脱石散能够缓解脏器器官的平滑肌痉挛症状,因此能够促进患儿胃肠道蠕动节律恢复,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乳酸杆菌的成长具有促进效果,有利于患儿胃肠道内生物屏障系统的构建。在蒙脱石散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的联合作用下,患儿胃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使患儿胃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患儿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蒙脱石散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表现,在对儿童使用蒙脱石散时仅需注意避免用药过量而引发便秘问题[1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作为以益生菌为主的活菌药剂,在临床上尚未发现有用药过量而引发中毒反应的相关报道,在临床治疗中同样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14]。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具有良好表现,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酪酸二联蒙脱石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律诗中二联漫说
葛根固敛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一种富含酪酸菌发酵豆粕的制备
草酸对蒙脱石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碳化钨与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