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过一座座孤岛和自己相遇

2023-08-14张青

上海戏剧 2023年4期
关键词:诗意戏剧情感

张青

6月上旬,在上海以其独特的季候脚步真正意义上迈入夏天之际,约恩·福瑟这部十分特别的话剧《一个夏日》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D6空间与观众见面,带着一丝清冷两分疏离,与上海温热潮湿的夏日空气融合得恰到好处。

说起来,这并不是这部剧首次在中国演出。3年前,也是夏天,《一个夏日》就已经在上海演出过,这次复排,依然是王魏导演,主演田水和赵思涵也都延续之前的角色,很多观众也是三年前看过前一版念念不忘的。可见这部挪威剧作家的戏剧进入上海之后,与这个城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放逐。

“新易卜生”“新贝克特”与“新品特”

约恩·福瑟的名字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已经不算陌生。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有人将至》《死亡变奏曲》等都在中国上演过,且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热潮,福瑟本人也对中国版《有人将至》赞不绝口。而提到福瑟的名字,常常有人将之与易卜生联系在一起,称为“挪威的新易卜生”,这种名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然是对福瑟的赞扬,可福瑟本人却并不买账,直言“这对易卜生和我都不公平”。每个时代的剧作家都有着不同的使命,而每个剧作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福瑟塑造了一群经历情感困境的现代人,虽然没有着墨描写时代的变化,但他的人物脱离了传统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福瑟的作品延续了易卜生剧作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却没有继承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现实主义风格,而是介于现实主义和荒诞派之间,又有着象征主义的影子,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福瑟式诗剧”。

福瑟的作品语言十分简洁,常常伴随大量的重复、静默和无意义的词汇,且他的剧作不使用标点符号,而是用分行来表示断句,充满了诗意的极简主义,让人联想到荒诞派戏剧的风格,所以有很多人将福瑟冠以“新贝克特”“新品特”的称号,认为他延续了荒诞派经典剧作家的荣光。然而,在形式背后,我们也感受到了福瑟剧作中区别于任何一位剧作家的独特艺术风格。相较于贝克特的荒诞冷峻、品特的理性介入,福瑟剧作蕴含了强烈的情感和人性,他极简的语言风格之下,是对人类情感的深情拷问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凝视。福瑟的人物是偏执的,但同时又是克制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他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夏日》让我们再次走进了福瑟编织的透明梦境里,在这个梦里,没有繁花锦簇的色彩,没有人声鼎沸的热闹,甚至没有强烈的情感震动。我们走进去,那仿佛是一个很遥远的空间,一切似乎失去了色彩,但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我们从主人公的日常琐碎、情绪起伏中窥探到自身,继而感受到周遭所处的环境。

现代人的“孤岛”情结

《一个夏日》在演出时,由于演出空间的紧凑,观众和演员形成了一个紧密连接的共振体,演员趋于台前时,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演员的呼吸,也能够看到演员眼中闪现的泪光,而台上北欧风格的玻璃门设计给观众带来冷感的同时也将观众的面貌反射在玻璃之上,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台上时竟能偶尔从玻璃中窥视到自己的影子,剧中人物的情感也不经意间投射到台下人的身上。于是在叙述中、在呐喊中、在沉默中,深深的孤独感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在人挤人的剧场中,每个人都成了一座孤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的孤独感是怎么来表达的呢,也许是越来越晚的入睡时间,也许是对手机越来越严重的依赖,也许是堆积如山的外卖订单,也许是跟陌生人一起不约而同的大笑。在《一个夏日》的演出过程中,观众席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对于这部“冷感十足”的话剧来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又毫不意外,剧中人物的对话,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竟然出现了一些会心一笑的效果,与其说演员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其本土化了,不如说人类的情感在这些时刻被打通了。剧中有一段情侣吵架的情节,年轻女人和丈夫因为丈夫要到海上去而起了争执,两个人互相试探、躲避、步步相逼又全力躲闪的样子让观众感觉是那么熟悉,情感的壁垒在两个人之间形成,沟通无效,惯常逃避,自我怀疑,似乎人和人的关系中最脆弱、最难以连接的部分被放大在每个人面前,看,这就是每个人的样子。惧怕孤独,又无时无刻不处在孤独之中,现代社会让每个人都成为孤岛,有人享受其中,有人奋力挣扎。

这部剧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大海(峡湾)。大海是他们最初的追逐,搬来峡湾边上生活是他们最初的目的,同时大海也是丈夫逃避的方向,它又是女主人公情感痛苦的来源和最终和解的对象。最终她没有选择离开,在海边生活了下来,年老的她不再追问、不再慌乱,她从容不迫地生活,从容不迫地面对这一片没有边界的大海。福瑟笔下的大海,沉默、危险、深不可测,而福瑟本人从小生活的卑尔根的乡村就靠着大海,他的窗外就是峡湾,少年时期对海的印象贯穿福瑟的创作。在人烟稀少的北欧,极寒气候和山海地势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而生活在拥挤的大都市的现代人竟然对这种距离有一种感同身受。某种程度上,物理距离和心灵距离也可以同质化,坐在剧场里的人们在同一个戏剧时刻深切感受到了这种距离带来的孤独感。

在福瑟另一部剧作《有人将至》中,孤独从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被表达出来,男女主人公同样是买下一所旧房子,打算开始脱离之前的生活环境,过离群索居的生活,他们急切想要摆脱过去,但是又惧怕孤独,他们想要的状态是只有两个人单独生活在一起,互相陪伴,这种想要独立空间又无法忍受孤独的心态更接近当下社会中的年轻人。而到了《一个夏日》,一切似乎反过来了,阿瑟离开了以前的生活反而变得不安了,他终于有机会单独和心爱的女孩一起生活了,可他又想要逃开了,他每天花大部分時间去海上也不愿待在家里,他的惧怕孤独是对空虚的抵抗、对未知的恐惧。到底什么才是孤独,我们千方百计想要摆脱孤独,又如此渴望一个独立的空间,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这是福瑟不断追问的,也是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想要找寻的答案。

王魏导演在谈创作时,提出了一个他所理解的概念:自洽。年老女人在剧中的状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田水在塑造这一角色时非常克制,她时常面带微笑地望着年轻的自己,叙述时虽然饱含情感却更多的是怀念,肢体语言也很克制,她步履轻慢,几乎不发出走路的声音,她在旁观着当年的情景,也在追忆这些年来的自己。而自洽,恰恰是当代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最难做到的,时代的车轮飞速运转,身不由己滚入其中的我们被各种压力、情感裹挟着,很少有机会真正地审视自己,审视周边。也许孤独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如何接受这种常态并与之和平共处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终极课题。爱德华·邦德说:“如果要仔细打量生活,确实不值一过。生活虽然残酷,你却不得不找到做人的力量。除了从自身可以找到,难道还有别处可寻?”

当我们谈论“诗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福瑟的戏剧偏向构建情境,而非重视情节的佳构剧,戏剧中没有对故事背景的细致介绍,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描画,叙事手法也非线性。他的人物对话时常重复,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口。这样的创作方式使得福瑟的戏剧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原文本用新挪威语写成,语言的独特性加强了节奏性和音乐性,放置在戏剧营造出的北欧特有的冷冽氛围中,为剧作增添了几分朦胧诗意,可福瑟戏剧中的诗意,远远不止这些。

在东方文化体系中,“诗意”一词常常和美相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之美,“碧云天黄叶地”的氛围之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洒脱之美,都是诗意。但若将诗意放置到西方,表达范围就比较广了,含蓄的美的东西固然可以说是诗意的,尖锐的暴力的也常常被划归到诗意的范围内来谈论。比如荒诞派戏剧、残酷戏剧,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伤痛凝结在其中,承载了他们在历史变革中深入灵魂的痛苦情感,这是属于他们的诗意表达,是歇斯底里和荒诞讽刺的。所以我们在谈论“诗意”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呢?语言之美?情境之美?最重要的应当是情感上的共鸣,情绪上的震撼,以及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在面对人性的残酷时所做出的应对。在世界发展越来越快、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与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复杂的当今时代,人类从来都不只是命运共同体,还是情感共同体,在面对人生的荒芜时,每个人都一样。曹禺说:“一个剧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才好。一个大的作家,对人、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种种大问题,应当有一个看法,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福瑟可以说是曹禺所说的“大的作家”,他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对人类生存困境、人类情感做了诗意表达。在他的剧作中,我们透过地球另一端的冰川山海,透过时光旅程中不曾擦肩的陌生人,看到了我们自己。

《一个夏日》是一部清凉感十足的戏,观众走进剧场便被一片深色调的舞台吸引了注意力,舞台设计风格简约,可旋转的舞台上只有沙发、玻璃门、茶几和灯,具有强烈的北欧风格,线条坚硬,色调单一,舞台外延用砂石铺成海滩的样子,粗粝没有温度。随着情节的展开,观众了解到故事的脉络是过去和现在交叉重叠,现在的季节是夏日,可處于现在时间线的年老女人却穿着并不清凉的衣服,披着披肩。过去时间线是深秋,天气很冷,下着雨。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来描述事情发生那天天气有多么冷,秋天过去即将迎来冬天,即将迎来北欧海边最寒冷、最阴郁、最黑暗的冬天,如果这样寒冷的日子有爱人陪伴,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度过,可是男主人公阿瑟偏偏在这个时候离开了,一去不返。持续不断的海浪声、风雨声,配合着剧场里的冷气,让观众在湿热的初夏硬生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个夏日》讲述了遥远的岁月里一个寒冷的秋天发生的故事,而这件事在多年后的一个夏天被提起,女主人公是以什么样的心境在追忆呢?也许她早已没了当年那份寒冷彻骨,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与过去的自己相遇,与过去的爱人告别。也许生命是荒芜的,但选择拥抱它,在荒芜中发现一个充满勇气的自己,和解,才能前行。

戏剧在缓缓的音乐声中落下帷幕,但《一个夏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许多问题没有答案,但也无须求得一个答案。福瑟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结局,对于观众来说这是最完美不过的结局。

(摄影/尹雪峰)

猜你喜欢

诗意戏剧情感
诗意地栖居
有趣的戏剧课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冬日浪漫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戏剧类
被耽搁的诗意